大成至德 共创和谐
时间:2013年2月8日
嘉宾:世界至德总会第十八届董事局主席 吴希民
简介:我国历史上曾经上演过一个“泰伯让王”的传奇故事,故事主角泰伯被孔子遵奉为“至德”的典范,也成为了吴文化的开创者以及吴姓的始祖。后人为了纪念泰伯,成立了世界至德总会。总会第十八届文化经济论坛暨董事局就职典礼在湛江正式召开,我们也将至德文化方面的问题采访董事局的有关领导、各国家宗亲、学者。[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宗亲、学者。第一位接受采访的是这次连任第十八届董事局的主席吴希民先生。
吴希民:大家好!网民们好!谢谢!
中国网:今天来参加这次活动有很多重量级的嘉宾,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同时能够给我们追溯一下至德的文化溯源。
吴希民:好的,谢谢!这次会议,我们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大姐来了,还有菲律宾中华总商会会长吴荣祥宗长,台湾一国两制研究会的理事长蔡武璋先生,泰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翁宗周主席,还有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宗长和宗亲,也是世界至德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至德文化的研究、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说到至德文化,始源可以追溯到三千两百年前,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公为了实现他爸爸把王位继承权传给侄子姬昌的想法,主动地把他的王位继承权让出来,让给他的弟弟季历公,然后他就跟着二弟仲雍公来到无锡,在当时荒蛮的地方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其中包括他带领土著一起开凿运河,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东南,开创了很多的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有水运、航海方面的业绩和科技方面的一些技术。慢慢这块荒芜的土地成为一个富庶的江南好地方。五百年以后的孔夫子是非常尊崇周朝的礼仪的,对泰伯公更是推崇备至。他到泰伯庙里祭拜泰伯,到周公庙去研习周礼,他觉得泰伯公多次把王位让出来这种精神是很难得的。
中国网:三让王位。
吴希民:这个三让呢,可以这样讲,他是多次地让。所以,孔子说“三让”不是指就是三次。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让弟弟不肯接,后来再让他也不肯接,最后他迫不得已,为了实现他爸爸的想法,他就等于出奔了,他有意识地到外面去,而且到很远的东南—无锡梅里。据说,季历公他们还请人到了无锡那边去请他们回来,泰伯公为了表示不回来,他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孔子了解这种情况,从深层次来考虑,得出至德的结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不把王位让出,一定要把住王位继承权,古公的意思要给他的弟弟,那必然会产生矛盾。一旦发生战争的话,那最终受害者就是老百姓,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主动地放弃了这个王位。这个至德精神,就是从孔子对泰伯公的这种极力推崇所理解的。
中国网:非常高的评价。
吴希民:非常高的评价,他说他的道德是至高无上的。我们的至德族人觉得泰伯公这种精神,大家都应该要很好地去传承,很好地去学习。所以,我们世界至德在1879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五年,在美国宣告成立。
中国网:那么当初成立这个世界至德总会的时候,秉承什么样的宗旨?一路走下来,有没有一些大事情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
吴希民:首先是成立,因为成立这个机构、这个社团,最初是由吴、周、蔡这三姓为主创立,因为他们都是周太王姬姓分支下来的,他们都很推崇至德精神。所以,很容易就从这条根里面来凝聚在一起,接着下来,翁姓、曹姓又加了进来,世界至德最早的雏形是由五个姓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1907年在加州注册正式成为社团。这个社团一直以来活动都比较正常,在它的推动下逐步向全球推广,东南亚,还有其他地方,相继地都先后成立了至德的这个组织。
中国网:就慢慢地发展扩大起来了。
吴希民:慢慢就发展扩大。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到了1974年,在美国的至德大会上,大家说应该以美国至德为主,联合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的至德组织,组成一个全球性的总会。1976年,我们至德总会筹备会在香港召开,当时各国的至德十二个姓氏华侨、侨领1000多人聚集在尖沙咀举行隆重集会,正式成立了世界至德总会,永久会址设在香港轩尼诗大道昌业大厦。
中国网:那么您作为这个董事局的主席,您怎么来定义这个至德文化?它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吗?
吴希民:泰伯公的三让,他有三个里程碑式的建树,第一,泰伯公的三让,他开创了周朝的800年江山。因为泰伯公让了王位以后,他把继承权交给弟弟季历公,季历公交给儿子姬昌,也就是周文王,最后文王的儿子武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周朝。从西周到东周近800年,一个统治阶级能够延续800年,那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没有泰伯公的让,可能他们互相之间打仗打起来了,可能一年都没有,或者根本无法成立。第二块里程碑呢,那就是吴泰伯和仲雍公到了无锡梅里,那个地方是很荒芜的。以前叫做蛮夷,中原人是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