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芝瑛:百年鞠隐,薪火相传
作者:谢思求    文章来源:江南倦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7       ★★★★★

百年鞠隐,薪火相传(图)



(浮山名媛吴芝瑛手植女贞树,位于浮山西麓鞠隐山庄遗址上) 

百年鞠隐,薪火相传(图)

(今日鞠隐初中校园,它的前身是吴芝瑛奉父命创办的鞠隐小学)

日前,笔者有幸走进百年名校浮山镇鞠隐初级中学校园。该校是浮山名媛吴芝瑛奉父命捐献鞠隐山庄、田产总价值约万银创办。学校位于一片山岗上,青松翠立,环境清幽。原山庄早已不存,在校园内的山庄遗址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两棵古树,一棵女贞,一棵柏树。据了解,这两棵树是吴芝瑛在出嫁前亲手所植。

    鞠隐初级中学位于浮山风景名胜区西麓,该校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它的前身是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鞠隐小学堂,由浮山名媛吴芝瑛奉父亲吴康之遗命捐出全部家产创办。鞠隐小学堂的创办并不顺利,办学之路一波三折,历尽坎坷。


    鞠隐,就是菊隐。“菊”、“鞠”古字通用。吴康之从官场退出之后,在浮山建“鞠隐山庄”隐居,“鞠隐”二字表明了他的隐居志趣。吴康之(?—1889),名宝三,自号鞠隐山人,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人。他和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吴汝纶是堂兄弟。吴康之自幼父母双亡,是族叔吴元甲(吴汝纶父)将他抚养成人。吴元甲是枞阳高甸吴氏十八世孙,他于咸丰元年(1851年)考中举人,但他不愿逢迎官场,以教书谋生。受叔父影响,吴康之勤奋好学,能诗善文,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为了谋生,他在还未成年之时,孤身一人来到京城,几经辗转,在宝鋆幕下当了一名抄缮文稿的小文书。宝鋆,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他是个爱才的人,对吴康之赏爱有加,常和他吟诗唱酬,外出时也常将吴康之作为扈从随侍带在身边,并举荐他到国子监去深造。后来,吴康之参加乡试,但名落孙山。时任山东巡抚的谭恪公又将他聘为入幕之宾,吴康之办事干练,作风沉稳,谭公对他非常倚重,凡大小事务,皆悉心交他办理。吴康之渐渐成为巡抚大人的股肱,在政界小有名气。谭公荣调进京后,吴康之仍留在山东,初任盐使,在以后的二十多年内,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章丘等县的县补,最后以郓城知县告终。吴康之每到一地,皆“恤民兴学,不遗余力”,因此颇有政绩。但是,目睹清廷腐败,列强侵凌,他无心再恋官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告老还乡,当时不过50余岁。归乡后,他将多年积蓄广置田地,并在离浮山不远一个叫唐钱庄的地方,兴建了一座山庄,取名鞠隐山庄。山庄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三进厅房和其它瓦房40余间。山庄正厅悬挂有其女吴芝瑛亲笔书写的“鞠隐山庄”匾额。整座山庄规模宏大,庄严气派。


    回乡后,吴康之感慨东乡离县城较远,贫寒子弟无条件到县城接受教育,乡村儿童嬉游无度,作为一个文人,他深感忧虑,就萌生了创办一所学堂的想法。可惜的是,在吴康之还未来得及实施自己的办学理想时,就因病去世了。吴康之有一子一女,儿子早卒。临终前,她嘱咐夫人和女儿吴芝瑛,将田地房产全部捐出办学,以启迪民智,教化乡邻。


    等母亲去世之后,已远嫁无锡的吴芝瑛回乡遵父命捐献遗产办学。吴康之的产业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唐钱庄的鞠隐山庄和山庄田产约十石零十五亩,一处是戴庄田产约八十三石零一百三十二亩,总价值约万两白银。因为吴康之无后,吴氏族人中的不肖子弟就觊觎他的产业,阻挠吴芝瑛办学。民国《高甸吴氏宗谱》中收有一篇吴复振作的《鞠隐小学记》,详细记叙了吴芝瑛艰难的办学历程。


    办学要经过地方官批准。吴芝瑛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向两江总督周玉帅呈报了办学申请,周玉帅立即批示“披览来读,深堪嘉尚”,支持芝瑛义举,使学堂得以创立。鞠隐小学的历史应该从本年算起。按照程序,吴芝瑛应该先向地方官提出办学申请,然后再由地方官上报。但是,吴芝瑛此前在向县里申报时,吴氏族人中觊觎吴康之遗产者疏通县衙,从中作梗,吴芝瑛两番呈报,县衙均以“出嫁女儿无权输捐父产”为由而驳回。在此情况下,吴芝瑛才决定向两江总督府呈文。吴芝瑛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又引起了地方官的反感。当周玉帅的批文下达到安徽省巡抚衙门时,巡抚恩铭强烈不满,不再将两江总督同意吴芝瑛办学的呈文下行到县。此时,吴氏族人中不赞成办学的人也呈文到巡抚衙门。这样,恩铭扣压吴芝瑛的呈文就更有了借口,吴芝瑛的办学计划遭到搁浅。第二年,吴芝瑛陈情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冯出面斡旋,办学一事终于得到地方官的同意。但事情还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到了光绪三十二年,鞠隐小学堂的实质性创建才真正开始。当时,旧桐城县尚没有主管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事宜由县中学堂管理。县衙知事奉命照会中学堂总理马通伯,命其筹办鞠隐小学。马通伯召开学界人士会议,结果,以风气未开乡村初等小学无法招生为由,确定将鞠隐小学堂附设于旧桐城县立崇实高等小学(后改为桐城县第一高等小学,简称“一高”),并得到县衙批准。实际上,崇实高小当时办学经费困难,而鞠隐小学田租丰厚,年收入是崇实高小的数倍。鞠隐小学附设于崇实高小,实际上是为了弥补其办学经费的不足。从光绪三十四年起,崇实高小每年另外单独招生一班学生,另聘教员一人,且命之为鞠隐小学。可见,鞠隐小学创办之初,其办学地点并不在鞠隐山庄,而在县城。这样,鞠隐山庄的大量房舍处于闲置状态,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二十余年,鞠隐公捐遗产办学一事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二十余年后,一次,吴氏族人吴复振偶然从县城获知,当时,省教育厅令各县上报校产基金收入,“一高”校长严某竟然将鞠隐小学财产完全列入“一高”名下上报,而只字不提鞠隐小学。


    如果这样下去,鞠隐小学被“一高”吞并只是早晚的事。吴康之一生节衣缩食,捐万银家产办学却换来如此命运,实在让人慨叹。面对“一高”反客为主的咄咄气势,吴芝瑛和吴氏族人都愤愤不平,下决心打一场官司,要将鞠隐小学正名并搬回鞠隐山庄。


    民国十八年(1929年),吴氏族人推举吴葆生、吴作先等人,向当时的桐城县政府递交呈文,请求依照早年批准的办学方案将鞠隐小移回鞠隐山庄。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时人大多不知鞠隐公遗产办学经过。因此,吴氏的申请遭到一致反对,特别是“一高”教职员工,反应更加强烈,少数教员甚至散发流言蜚语煽惑众听,吴氏几成众矢之的。但吴氏族人并不气馁,次年向政府再次递交申请。幸亏当时的桐城县长李畏三英明果断,毅然排除众议,批准鞠隐小学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依照原案移回鞠隐山庄办学。即使如此,“一高”那边仍不死心,假借当时名流向政府施压,并捏词控诉吴氏族人。吴复振一面据理严词反驳,一面派人回鞠隐山庄修理房舍,使鞠隐小学搬迁顺利进行。民国二十年春季,鞠隐小学终于在鞠隐山庄正式开始招生授课。至此,吴康之生前的办学理想才可以说是圆满实现。
    鞠隐小学搬回山庄后,延请人才,聘请教员,一时名流荟萃。学校成立了校董会,由吴振卿、方培卿、房秩五、方达夫、吴聘臣、施乐衢和吴健吾等七人组成,吴健吾为主任。校董会制定简章,确定办学宗旨、校董会董事产生办法等,并报县政府批准后施行。自此,鞠隐小学走向了独立规范的办学道路,培养了大批人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鞠隐小学由私立改为公立,1966年改为红卫小学,1975年改为“五七”中学,1978年改名竹隐初级中学,1985年才恢复为鞠隐初级中学。自创办至今,校名虽历经变更,但最终仍恢复了“鞠隐”校名。百年名校,重现辉煌。


    回望鞠隐小学的创办过程,是如此地艰难。鞠隐小学的成立,经两任两江总督周玉帅和端方先后批准,但迟迟不能落实,后来好不容易落实却附设于县城崇立小学,致使鞠隐小学差点湮灭不存,好在它终于一路有惊无险地走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家房秩五先生在鞠隐小学工作数年后,于1924年在浮山华严寺旧址上创办了浮山小学,枞阳大地上又诞生了一座历史名校。无疑,房秩五在鞠隐小学的办学和教育实践,为他日后创办浮山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鞠隐公吴康之还是一位诗人,著有《鞠隐山庄遗诗》,可惜今天已难得一见。徐世昌编选的《晚晴簃诗汇》中收有吴康之的一首《秋色》,诗云:
    秋色碧无际,离离禾黍香。马疲泥路滑,蝉咽晚风凉。
    云缺吐明月,山高拱夕阳。豆棚与瓜蔓,点缀作村庄。

    诗有陶潜遗风,字里行间有一种对田园乡村的挚爱。吴康之的家园情怀和办学精神,已化为大地之上无边的秋色。   

百年鞠隐,薪火相传(图)



(鞠隐公吴康之墓碑,立于一九一五年,落款:女芝瑛敬立)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