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汤浦吴氏宗谱告宗亲书 |
|
作者:汤浦吴氏 文章来源:上虞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 |
|
|
拟续修浙江上虞《汤浦吴氏宗谱》告宗亲书汤浦吴氏宗亲们: 我汤浦吴氏,自淳庵公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从诸暨孝义里迁汤浦后,已历880年,传30世。其间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由太祖一人之身,繁衍至今,约有500户2000口。如今汤浦镇上虽有大批异姓移民涌入,吴姓人口比例显著下降,但仍不失为镇上第一大姓。汤浦能有如此规模,少不了我们吴姓族人的汗水付出,汤浦的繁荣昌盛,我吴姓功不可没。
明洪武辛酉(公元1381年)赐进士第、太子侍读,先伯祖吴棣首纂《汤浦吴氏宗谱》(此前与诸暨合谱),此后历经明、清、民国先后续修宗谱十三次。
宗谱即家谱,他记录着家族的姓氏渊源,世系行传,反映出人口的增减,支脉迁移、文化习俗及族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经历等,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部系统的血缘史。早在1984年 11月20日,国家档案馆、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家谱上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含着大量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家族制度及地方志的资料。”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强调“家谱是记载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按惯例宗谱是30年已小修,60年已大修,而我们汤浦吴氏最后一次续修是在民国丁亥(民国36年,公元1947年),不仅与现在相隔62年,更为可惜的是这一版宗谱,除零星几本散落于有些房派外,整部整部的毁于文革。为重续家谱,我等已查找数年,始终未能如愿。没有完整的家谱,就看不到氏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全貌,再续新谱无从下手。最近,我们从浙江省图书馆找到了民国五年第十三次续纂的整套《汤浦吴氏宗谱》。这总算找到了汤浦吴氏的来龙,但要找“去脉”仍困难重重。该谱于今相隔93年,当时即使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是94岁的老人了,老谱至少脱落了三代人。想到老谱中去认祖归宗,谈何容易?目前虽有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在谱中找到了祖源,但70岁以下又无旁证资料,要从谱里找到祖源,无异于大海捞针。我等虽有心继承先辈遗志,第十五次续修好宗谱,做一件上对得起祖宗,下无愧于子孙的事,然而是在下不了决心:唯恐一旦我们铺开了修谱的摊子,但最终因为有些吴氏家庭与老谱接不上宗,而无法收场。这种有起头,无结尾的事,岂不是要遭人人唾骂吗? 现在修谱已如此困难,岁月流逝,世代更迭,以后修谱更不可能,汤浦吴氏将结束有家谱的历史。每个吴姓人都将成为无根无底之人,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是我们自身的可悲。我等列祖列宗,自明初首纂《汤浦吴氏宗谱》以来,其间虽然战乱不断,始终续修宗谱不辍;如今国泰民安,修谱却终止于我们这一代。试问:我们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一些吴姓子弟离乡背井,外出求发展。日后万一萌发思乡之情,想来汤浦寻根探源,没有家谱,有梦难圆,定会责备我们这一辈人无德无能。试问:我们对得起子孙吗?总之,我们现在处于修难罢亦难的境地,以致寝食难安! 不过只要全体吴氏宗亲,一致支持我们修谱。困难也许是可以化解的,所以我们将遍访汤浦吴氏家庭,请大家准备好相关资料,协助我们做好各自家庭与家谱的对接工作。如果对接顺利,我们将倾全力修好第十五次宗谱。要是大家不支持,或对接有困难,我们只好另做打算。 凡持有民国丁亥第十四次续纂《汤浦吴氏宗谱》的宗亲,不论完整与否,敬请提供给我们,将大大降低这次修谱的难度,这是你为第十五次修谱作出的巨大贡献。等新谱成书后,不仅归还原谱,还将奉送新谱。 特此昭告吴氏宗亲,愿我族人携起手来,共同为第十五次续纂《汤浦吴氏族谱》而努力吧!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