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大高坪村情、乡情环境演变
作者:吴通爱    文章来源:草苗之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4           ★★★★

大高坪村情、乡情环境演变

作者  吴通爱

 

大高坪因大高山而得名。原来的大高坪是大高山腰吴氏先祖定居地的寨子叫大高坪。现在的大高坪村包含大高坪老寨子、两步桥、下龙寨、龙林、田坝、排楼等6个寨子,其中排楼、两步桥、下龙寨、龙林、田坝5个寨子都是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从大高坪老寨子搬迁出来居住的。

    排楼    3个寨子,下面两个寨子是独坡乡独坡村搬迁过来居住的,是侗族。上面的寨子是从大高坪搬迁过去的,是苗族。我们这里写的排楼是指苗族排楼。排楼吴姓和王姓人是1955年从大高坪老寨子搬迁过去的,龙姓是广西三江县浑水村苗族人,解放前在排楼租田种地,解放后就在独坡参加土地改革(简称土改),分得田地,和侗族人同住的,看到大高坪吴姓、王姓苗族人过排楼居住,于是就搬到苗寨排楼同住,划归大高坪村管辖;潘姓是独坡乡本土村苗族人,他们原在大高坪乡黄柏村居住,后从黄柏迁过去的,也参加独坡的土改,于是也住进苗寨排楼,也划归大高坪管辖。吴、王、龙、潘四姓人组成了苗寨排楼。1959——1961年国家3年困难时期(通称“难关”),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各家各户居住独立,但集中在当时称为大队的大食堂就餐,简称“吃食堂”。1961年底食堂散后,排楼4姓人又搬回排楼居住,成为排楼苗寨。

两步桥    苗语称为“牙步jiu”。在龙寨塘寨隔壁,因原来从龙冲出来的一条小溪和从贵湖出来的一条小溪交汇处架两座小桥而得名。2008年两步桥寨在两条小溪交汇处修建一座风雨桥,当年农历8月15日风雨桥落成。两步桥又名岩寨,苗语称为“bia shan”,岩寨这个称呼是因寨边岩山而得名的。

田坝   苗语称为“bian kuang,因寨子坐落在大高坪境内地势最低,田段最宽的大坝子而得名。

下龙寨    苗语称为“bian jie”。

龙林(苗寨)    居住在龙林汉族人寨子边上,也叫龙林。据说龙林在历史上市场很兴旺,现在苗族人居住的台子上曾经是原来龙林唐姓、谭姓的商铺。

两步桥和田坝两个寨子是1970年从大高坪老寨子搬迁下来的。下龙寨和龙林苗寨是1975年从大高坪老寨子搬迁下来的。上世纪70年代,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学龙江颂”活动,县里乃至国家有政策,为方便农民种田种地,执行一项“远田变近田”,鼓励农民“就近种田”的政策,采取自愿原则,从大团寨搬迁到田地较远的地方就近居住。搬迁人口是根据当地的田地多少来定的,搬出来的人也是自愿报名的。当时都住在大高坪老寨子,下面一条大垄子有很多田地,因此出来的人也就很配合当时的政策,4个寨子的人都是自愿选择搬迁出来。

上世纪60年代末,整个大高坪都住在大高山腰的老寨子里,整个村也只有80 多户,30多年来,人口不断发展,搬出来4个寨子后现在大高坪老寨子又发展成100多户的大寨子了,搬出来的几个寨子也都壮大了。现在全村6个寨子共有286户,人口1478人。

大高坪村最早入住的是吴姓人。听老辈人口口传说:吴氏先祖入住大高坪时的前几代人口发展不快,有地理先生说要有王姓人同住人丁才兴旺,于是吴姓人就接来王姓人入住。但王姓人入住的确切时间没有考证。吴王两姓人同住大高坪后,果然两姓都人丁兴旺,逐渐发展成一个大苗寨。因此,“吴、王二姓一家亲”之说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多姓氏族亲合居的亲善表现。

大高坪伍姓之伍国强家族,是其父亲解放前从广西高宇到大高坪种田地,就在大高坪参加土改而定居下来的。胡姓之胡贤玉家族,原是独坡孟冲村人,“难关”时期,生活特别困难,其父带着儿女从独坡孟冲苗寨到大高坪投靠亲戚,躲避饥荒,定居大高坪的。多姓氏的合居给姓氏之间通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于是大高坪村也就在不断的壮大着。

龙寨塘村含龙寨塘、冷水段、龙冲、龙林(汉族龙林、现在也登记为苗族了)4个寨子,现在有148户,人口741人。

龙寨塘寨子历史很悠久,先于大高坪老寨子立寨,大高坪最早入住的吴姓先祖从靖州万财老家出来时就曾在龙寨塘居住多年。听说原来的龙寨塘人是汉族人。传说龙寨塘曾发生过一次霍乱,原住民大多病死,少部分人也外迁了,好久没人居住过。现在龙寨塘寨子的吴、伍、胡、潘姓人氏是清末民初迁来居住的。只有龙姓是龙寨塘的原住民。

清末民初,世事沧桑,匪患严重,大高坪吴氏两支在冷水段租田种地居住下来,其中一支是大房吴奉林的后裔吴家国一支,至今定居冷水段。二房奉明的第三代孙吴仕梅的后裔之吴家流一支在冷水段居住,胡氏住在美呆,即现在两步桥后龙山右手冲内,潘氏住在冲琶,是从贵州黎平过来的,伍氏的伍家林一支从广西高宇迁来,住在冷水段的上部。因为当时兵匪祸害很深,分散居住不利于互相帮助,于是在上世纪初经当时抗匪风云人物伍文秀(即伍家林祖父)的提议,召集附近几个寨子商议同意,一同搬到龙寨塘居住,就形成了现在的龙寨塘寨子了。还有伍家航一支从广西八江劲干迁来,其先祖从高宇到的劲干,早于其他几姓人进入龙寨塘。伍启根一支也从高宇过来,先住在琴麻哨冲内,后于其他姓迁入龙寨塘。

龙冲寨子也是和龙寨塘寨子一样变迁的。

大高坪吴氏是大高山脚下这片土地上苗族人入住最早,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姓,特别是前几代吴氏宗亲曾出现过一些大户人家,买下了包括龙寨塘境内的很多田地,后来两个村陆续迁来的姓氏都是租田种地才逐渐定居下来的,因此,从以前至今,两个村的人对外都称自己是大高坪人。因此,大高坪这个地名就在形式上包括了大高坪村和龙寨塘村了。

建国之初,受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大高坪、龙寨塘、黄柏、地了4个寨子成立了大高坪苗族乡。不久,撤小乡并入大乡,大高坪、龙寨塘两个村并入当时的播阳公社,黄柏、地了并入当时的牙屯堡公社。1985年恢复大高坪苗族乡建制,又把原来的4个村并在一起,建立大高坪苗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设在大高坪村的下龙寨。至今,全乡总人口3373人,有 655户。此后,大高坪的名字就成为了全乡对外的通用名了。

交通   大高坪以前没有公路,1975年人民公社化时曾修通播阳至大高坪田坝、龙林的简易公路,曾举行过通车典礼。此后,公路塌方严重,一直不能通车。1985年恢复成立苗族乡后, 1986年修建牙屯堡至黄柏至大高坪乡政府的公路,两年多才通车。1995年又修通了播阳破湘至大高坪乡政府的公路。200010月才有班车通县城。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电照明, 70年代初大高坪村境内先后修建了6处小型水电站,其中大高坪下龙林的小河上修了一座,冷水段、两步桥、下龙寨、龙林、田坝等5个地方修建了5处小型水电站,每个电站可每天打米230户。晚上勉强照明一两个小时,断断续续的用了10多年,1991年架通从牙屯堡至大高坪的高压线,至此,全乡才享受到城镇的电网,彻底改变缺电的状况。

通讯    1985年恢复建立苗族乡后,架通了乡政府与外界的电话线,后架通四个村村部的电话线。2005年在大高山顶修建了无绳电话发射台,在黄柏翻大高坪的梁上修建移动电话发射塔,全乡才普及住宅电话和移动电话。

教育    建国前大高坪只有一所私塾,建国后建有大高坪小学,龙寨塘小学,其后又建起龙林小学、龙冲小学、排楼小学。1985年恢复苗族乡后,在乡政府背后坡上建立大高坪中心小学,集中4个村的高年级学生就读。1990年在乡政府的右边修建中心校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后,中心校才从坡上搬下来。此后,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人口逐渐减少,学生逐渐缩小,全乡除黄柏、平芳两个教学点外,学生都集中在中心校就读。

解放后,大高坪苗民同其他民族一样享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高坪村吴氏家族文化教育进入空前发展时期,先后有24人参加工作。解放后第一批参加工作的有吴家友、吴家彦两人。第二批参加工作的有吴家谷。1978年改革开放后一批年轻的吴氏后裔陆续的参加了工作。他们是:吴通爱、吴家勇、吴朝龙、吴家简、吴勇(吴家友大儿子)、吴朝霞(吴家友的女儿)、吴朝安(吴家彦大儿子)、吴东安、吴东霞、吴通清、吴大玉、吴家宜、吴繁荣、吴繁富、吴朝磊、吴庭义、吴家方、吴家颂、吴朝先、吴家泽、吴朝恩。

获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已毕业的有吴家宜、吴朝恩、吴朝鹏,在读大学本科的有吴庭昌,2008年考取大学本科的有吴朝著、吴庭菊。

获得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已毕业的有吴繁富、吴家泽、吴丹、吴朝霞,在读大学专科的有吴朝群、吴庭跃、吴庭娟。

通过进修学习获取大学本科学历的有吴通爱、吴通清。

通过进修学习获取大学专科学历的有吴家简、吴朝龙、吴庭义、吴家方、吴朝磊、吴家颂。

其他姓氏苗族子女也还有一部分人在外面参加工作,也有人读大学,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