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智慧与时代进步的结晶
《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第一副主任、世系卷主编 吴仲奇
《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核心卷组成部分——世系线谱,经过全国及世界各地广大宗亲九年多共同努力,经过驻会编纂人员近一年的日夜奋战,目前已经初步成稿。再经进一步审改整理后,可望于今年适当时间印刷出版。
大统谱世系线谱,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程,是中华吴氏浩瀚谱牒资料的一次大汇总,是吴氏历史资料的一次大抢救,是海内外吴姓谱牒的一次大疏理。参加这次归宗的,有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天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北、辽宁、香港、台湾等省、市、区的402个县(市)中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吴姓支系和认祖归宗的福建柘荣县季姓支系、云南纳雍县何吴支系。另外,韩国、越南、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共计有48个吴姓支系也归宗入谱。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吴姓支系,以归宗广东、福建祖籍地的形式入编本次线谱。
本次世系线谱的编制方法,既保留传统“编谱之要”,又充分吸纳现代思维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吴姓三千年整体世系,纷繁复杂且十分庞大。我们严格依照“昭穆有序,长幼分明”的传统编谱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文字编排艺术和现代版面设计技巧,把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繁衍网络”形成有机联系的“大网络”。突出“统”的特色,清晰吴氏整体传衍脉络,上下左右融为有序的、紧密联系的整体。历代各支相互关系一目了然,整体再现中华吴氏传衍面貌。
本次世系线谱,对“有争议世系”采取了非常客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处理方法。“同一支世系,各种谱载内容不一,有关宗亲观点不一致”。对这类问题我们分两个层次来处理:一是对影响面不大的局部问题,如甲地谱与乙地谱发生矛盾,以始迁祖所在地的相对老谱为主,也可灵活采用“诸说并存”法。二是对影响面较大的问题,由有关省份负责人或该支系中德高望重者牵头处理。对一时不能形成共识的问题,召开相应会议形成主流意见,并采取“一说为主,他说简介”。本次世系线谱对“有争议世系”的处置,均作出相应的注释,便于读者了解处置原委,有利于日后进一步考证,以示对历史的负责。
本次世系线谱的查阅,采取目录与索引并用法。目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长幼顺序排出夫差、逞之、征生、重道、子玉等五大主干系统。在各主干系统内,按长幼顺序列出各个支系统。依此方法,在各个支系统内分别列出各个分支系。索引,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纽带,以支系为基本单位,将归宗各支系分省按市、县顺序排列。
本次线谱的初步成稿,是广大吴氏宗亲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胜利。参加本次线谱编纂工作的,有驻会编纂人员,有驻各地的统谱常委,有各省(市)联络处的负责人,有全国各地热心祖业的许许多多宗贤,还有海外的众多吴氏名人。大家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了保证此次线谱的质量,统谱编委会采取了“各省(市)联络处审核把关”、“各支系联系人校核签名”、“重大问题由相应会议决策”、“开门办谱,吸纳众议”、“编纂工作责任制”、“主编负责制”等众多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应该明确告诉广大族人的是:本次线谱,只是阶段性集体整理成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泰伯公首创的中华姬吴,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祖国母亲经历了无数曲折和磨难,我们的谱牒资料也一次又一次遭受创伤和毁坏。由于这些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现在人们能见到的谱牒资料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一本谱前后矛盾;同一祖源,各谱说法不一;同一世系,有关宗亲观点相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省(市)联络处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多次组织人力考证。虽然解决了很多棘手难题,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悬而未决的。对此,我们采取各种协商措施。有些问题寄希望于后贤。
总而言之,这次大统谱线谱,创造了吴姓谱牒的内容之最、涉地之最、编排方法之最,代表现阶段吴姓广大宗亲集体智慧的最高水准。她将在吴姓谱牒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她将成为了解和研究吴姓历史最宝贵、最权威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