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 漂泊半生难却乡情 |
|
作者:goh 文章来源:厦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7 热 ★★★ |
|
|
[img]upload/news/20071127080207J.jpg[/img]
这位81岁的老人本名戴孙文,是南安洪濑镇琉塘村人,当地人都称他“台湾老兵”。根据厦门华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的线索,我们顺利找到了老人。到洪濑采访的时候天气炎热,年过八旬的老人却精神矍铄,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追忆。那些深埋在记忆中的难忘时刻,那些曾给过他精神慰藉的人,历经数十年依旧历历在目;那一张张发黄的票根、证件,是老人沧桑一生的印记……
1、当兵只为吃饱饭,未料一去不复返,驻扎在金门却不能回来
戴孙文出生于琉塘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生了四个儿女,他排行老二,有一个弟弟刚出生不久就卖给了别人,因为家里实在养不起。在另一个弟弟4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大姐18岁就嫁了人。年幼的戴孙文给人放牛和拾粪,换点微薄的钱以补贴家用。
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前,为了方便与台湾当地人交流,就在闽南地区招募闽南兵,吃不饱穿不暖的戴孙文就在那时报名入伍了。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至少在部队不会饿肚子。他还记得,许多来自闽南各地的年轻人应征入伍,大家都在安海的码头上等船去金门,离开的时候,是农历七月二十六,那一年,他错过了村里盛大的“吃普渡”,以致在台湾的好多年,他都怀念那一碗碗平日少见的菜肴和一出出精彩的高甲戏。
戴孙文成了“国防部”警卫团一名普通的士兵,入编登记时,他的上司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戴孙文。上司说,哎呀,这可不行,“孙文”?怎么能跟国父中山先生同名呢,给你改个名字好不好?就这样,戴孙文改名戴专文,新的名字上了国民党军队的花名册。这位姓陈的营长也是南安人,平日很体恤下属,对戴孙文这个年轻的老乡更是照顾有加,加上不用打仗,平日只需操练、打靶,从小过惯苦日子的戴孙文觉得这种日子轻松自在。有些年轻人家境比较好,不习惯部队生活,没多久就从金门跑回家乡去了。
在部队里,戴孙文一直无法直接跟家里联系,直到离开部队联络上在香港经商的同乡,他才陆续得知家里的变故。
几年后,部队改编了,戴孙文即将被编往别的部队,那位陈营长也提拔了,不再是他的上司了。戴孙文当时想,自己没文化,不可能受提拔,没有陈营长那么好的上司照顾,继续在部队也不会有前途了,于是他萌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
然而,当时两岸的联系已经隔断,戴孙文清楚地知道,家,是回不去的了。
2、为了生存,他花5两黄金买一个身份证,这一次改名又换姓
在部队同乡的帮助下,戴孙文逃出了部队,提心吊胆地生活了很久。他想找一份工,赚钱养活自己,然后找机会给家里寄钱。他很明白,“戴专文”这个名字不能再用了,于是,他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两黄金在台北买了一个身份证——户籍、身份是真的,但是那个叫“黄培元”的户主已经不在了。
这是戴孙文第二次改名,这次连姓氏都得改,他想想,改就改吧,反正母亲姓黄,没多大关系的。这张“贵重”的身份证明至今仍藏在戴孙文的抽屉里,黑白照片是他本人的,除此以外,全都跟他无关。
就像一次重生,戴孙文开始了在台湾省的打工生涯。他目不识丁,只能干体力活,经过部队的锻炼,身材不高的他却也年轻力壮,他跟随建筑公司在台北、台南等各地的工地上做工,挑沙、挑砖,压得背都有些驼了。近二十年的打工积累,他倒也积攒了不少钱,在台北买了套房子,还安了空调。
四处奔波的他多年来一直不敢谈婚论嫁,直到生活有些稳定,有了自己的房子,他的姻缘似乎才悄悄降临,一个叫阿秀的姑娘出现了,她家境还不错,从小接受日式教育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