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挡不住 潮涌二十年 |
|
作者:goh 文章来源:厦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7 热 ★★★ |
|
|
1987年12月,七旬台胞蔡先生与分别50年的姐姐在厦门和平码头相会。当年,这样的场景在大陆各个口岸一幕幕上演。(郑宪 摄)
1949年之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为打破这种人为的隔绝,大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公益观摩和经济交流。
在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下,1987年10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在蒋经国先生的主持下,决定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规定自1987年11月起,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均可向台湾红十字组织登记,经第三地赴大陆探亲。同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欢迎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为方便和照顾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作出规定。自此,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交流由暗转明、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经历了20年不平凡的历程。
岁月无痕,亲情永恒。
20年前的11月,厦门也迎来了来自台湾的亲人。鹭岛的码头、机场,一次次上演了亲人团聚的感人场景。
近40年的隔绝,无数悲欢离合。有躲避国民党抓壮丁逃到厦门、现在回去找亲人的;有两岸隔绝后在台湾另娶妻成家、如今两个老婆在厦门姐妹相称的。
20年来,寻亲、谒祖,人员的往来也带来了经济的交流。在大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在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感召下,两地经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和发展。
半个多世纪来的两岸关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军事对抗,六七十年代军事对峙,到八十年代开始松动,九十年代以后势不可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再次证明,两岸同胞盼望团圆、渴望交流的心声是任何政治势力无法阻挡的。
《台海》杂志记者 王文静
20年前的那个11月,是个浪潮迭起的月份。在民意的强大压力下,台湾当局开放台湾乡亲到大陆探亲,引发了一场海峡两岸近40年来最大的浪潮,这浪潮,是人流的涌动,更是热泪的汇聚……
司职对台报道,在福建沿海这块距台湾最近的土地上奔走,听过兄弟在海上捕鱼时意外相见的故事,见过白发老人在中秋的月下独自垂泪的场景……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夹杂着低声的啜泣,无语的哽咽中聚积着随时可能迸发的呼唤。骨肉分离的日子,是在泪水中浸泡的呵!
一个如今许多人早已熟知的故事,那就是东山岛上的一家人每年过年时都要多摆一副碗筷,以示对亲人的期待。期待中,妻子的头发变白了;期待中,襁褓中的孩子长大了……当孩子都要娶妻生子时,新婚不久便被抓走的父亲却还没有回来……饭桌上的碗筷依旧空着,饭桌旁的人继续等着。
当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有一股力量顷刻间便会从胸中冲出,化为一阵撕心裂肺的仰天长啸!
当成千上万的人都发出长啸的时候,浪潮的激起便会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那是人心的体现!
浪潮涌过来了,最先到达的地方是厦门客运码头。11月11日,第一批43名持有台湾红十字组织正式签注的台湾同胞,乘坐“鼓浪屿”号客轮抵达厦门。一位老者在船上吃到久违的厦门炒线面时引发的感慨,一位刘姓台胞夜来独倚船舷吟咏的即兴之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趸船上都化作滚滚热泪夺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