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吴氏围龙屋展现客家风情 |
|
作者:陈彪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7 ★★★ |
|
|
[align=center]300年沧桑古楼 博白吴氏围龙屋展现客家风情[/align]
历经岁月沧桑的高大围墙、防御森严的碉楼、殿堂式的厅堂、月牙形的门口塘,四通八达的廊道……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其浓郁的客家风情、深厚的文化底韵,让人惊叹不已。
在广西博白县旺茂镇绿田村禄榄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历经300多年历史沧桑变化仍保留完整的古民居,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内有祖宗厅6座,屋顶为盘山顶,左右两旁有300多间古楼房有序相连,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呈半圆形,东面为山,南、北、西面水田环绕。这就是博白县重要文物保护点,具有客家古民居建筑风情的典型代表作——禄榄吴氏围龙屋。
围龙屋是客家古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客家人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环境创造的灿烂客家文化中的一颗夺目明珠。客家人祖先原世居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中原,先民多为中原书香仕宦之家,后因瘟疫、战乱等原因逐渐迁徙南方各省。
告别繁华富庶的故土,一直以“皇帝身边人”自居的客家先民来到南粤这片山岭蛮夷之地,远离皇土可又始终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使后人永远不忘自己是皇帝子民,就精心地将房屋建于山的斜坡上,放眼眺望,恰似一把龙椅,周围的围屋有如龙椅的圆形椅背,中间正屋就是椅座,而居围屋中央的天井就象那龙椅的小座垫,客家人将这种房屋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博白传统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其主体多是殿堂式的方整结构,一般依山傍水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常见构造有两堂两横(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等形式。如博白县径口镇茶根村大竹根围龙屋,就是一座近代三堂两横一围龙式客家民居。
正面看去,厅堂占据最高点,厅堂下面为上、中、下三个天井依次排开,天井两侧的围屋以对称式庭院房屋形式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上天井旁的围屋一般由屋长或辈份最高的人居住,体现了客家人崇尚中庸的文化色彩。尽管规模不大,但池塘、大门、排水沟、天井、厅堂、正屋、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设施一应俱全,池塘、天井和围龙屋恰好组成一个以天井中线为轴、左右对称的“太极圈”,象征太极的圆,融天地、阴阳于一宅。
客家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围龙屋建筑还要讲“兆头”,建房时要择良辰吉日动工,且要祭祀土神先师,并招待风水先生和工匠、亲友,筑灶后第一次起伙还要做发酵,寓意富裕发达。
今天,客家围龙屋的建筑风格逐渐被客家人溶入到瓦屋、水泥钢筋楼的建设中,客家建筑文化将伴随现代文明越走越远。(陈彪)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