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旅游 >> 正文
周太王陵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2           ★★★

岐山县旅游景点:岐山周太王陵

周太王,姓姬,名亶父(拼音:dǎn fǔ,中古拼音:tanx pyox),又称古公亶父,是西伯君主,周朝之先祖。因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周灭商朝后,认为“王气”始于姬亶父,故追尊为太王。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继承了后稷、公刘的事业,积德行义,得到民众的爱戴。薰育和戎狄进攻周族,想要夺取财物,亶父就给了他们。后又来攻,要取得周族的土地和人口。民众非常愤怒,想要抵抗。古公说道:“民众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为民众谋利。如今戎狄来攻,是为了我的土地和臣民,而臣民归我还是归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们要为我而战,要杀死很多人的父子,通过这种办法让我当国君,我不忍心做。”于是亶父带着家人和亲随离开了豳,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岐山之下安顿了下来。豳地的人全都扶老携弱,复归古公到岐下。其他国家的人听说古公仁德,也多归附。于是古公改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房舍,让人们分别居住,并设置五官,各司其责。人民安居乐业,都歌颂周太王的功德。孟子曾经赞扬太王专爱他的妃子太姜、不娶其它妻妾,故而“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妻:太姜

  子:太伯,虞仲,季历



附小资料:周太王陵位于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北面的一处高地上,陵为圆形土冢,高5米多,周长50多米,陵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题的“周太王陵”碑。2008年,周太王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公元前一午多年前至今,这位周王朝的奠基者长眠于此,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对周太王的事迹和仁德形象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

1、地理位置 周太王陵位于北纬34 º30′,东经107º53´,海拔约690米。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原遗址的核心地带。陵周围为岐阳村的耕地。这里是渭北黄土台塬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坡度为0—10℃,较为平坦。岐阳村东与京当乡中何村、京当村以河沟、水库交界,南与青化镇孙家村、祝家庄镇范家营村、驸马庄村相连,西与小强村、戢武村、杜城村相接,北与祝家庄镇宫里村隔沟相望。

 2、关于周太王陵
在2008年9月1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太王陵封土呈半圆球状,高3.5米,底径约10米,周长约30米。墓前有清乾隆四十八年所立的墓碑一通(碑为青石质,通高3米,圆首方额,上刻清乾隆四十三年陕西巡抚毕沅所题“周太王陵”四个隶书大字)。碑前有1亩大的祭拜场。陵周围栽植20多棵松树,起到绿化美化和保护的作用。1972年12月,岐山县**委员会立周太王陵保护碑1通,青石质,尺寸为30厘米×40厘米×15厘米,造到破坏,字迹模糊不清;2009年10月5日岐山县人民政府立周太王陵保护碑1座通,质地为青石,尺寸为120厘米×80厘米×15厘米,位于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周太王陵陵前。
西周末年,戎狄入侵,战乱不止。为周原岐邑一角的岐阳毁于战火。秦汉以后,这里地形地貌没有较大的改变,也未有大规模的修建,现在周太王陵和周三王庙保存比较完整。
周原大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炎帝生息、周室肇始之地。盛唐贞观、永徽年间曾两次在岐阳村设县立郡。周太王陵和周三王庙坐落在岐山(箭括岭)脚下十华里处的岐阳村。相传周王朝的奠基人——古公亶父(周太王)由邠(今彬县)迁岐下的周原后,曾在岐阳居住。人们为了纪念太王、王季、文王在这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而修建了三王庙和太王陵。历史沿延,世时变迁,周邑后人纪念先贤从未间断过。
据传历史上凡在岐山县任职的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在岐阳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岐山县志》。记载的民国年间岐山举人薛成兑的诗《谒周三王庙》、《谒周太王陵》就是例证。时至今日,当地群众每逢清明节还成群结队前往太王陵扫墓,以示对古公亶父的崇敬、怀念之情。
近年来,不少海外游子以及国内吴氏、古氏家族等来到岐阳村的太王陵、三王庙前寻根祭祖。

五、总体规划说明

<一>、祭祀区的设计理念及意图 依据《周原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将周太王陵祭祀区从北向南,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其框架结构为“一轴六区”。

(一)、一轴:即以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的格局设计 继承我国传统的建筑理念,以中轴为主线,两侧为对称式建筑。由南到北依次为:参拜神道—白玉牌楼—大型群雕—仿古山门—浮雕碑柱—太王座像—演绎广场—古式阅台—太王献殿—祭祀广场—香案碑楼—太王陵墓—文化古墙—古拍林木,共计十多个单体元素。 从山门到陵墓,按照由低至高,拾级而上设计,总高差3.6m。色调设计由暖色到冷色;环境设计由喧到静;物件设计由低到高;气氛设计由闹到幽;给游人以渐进佳境的感觉。

(二)、六大功能分区,由北至南

1、 陵墓区 主题坟丘设计总高为9.9米,寓意万年长久、永久怀念之意,周长为36米,寓意功高盖世,傲视苍穹,主宰世间生灵之意,构筑最高,为王者之意。加高加宽改建成椭圆形丘状,底部周边为1.8米高石材砌护。栽直侧柏、刺柏、龙柏等常青林木绿化。顶部栽植黄叶小波植物或者黄色类花草点缀装饰。

东北角,建四角饮凤阁,隐蔽安装水泵、机井、高位蓄水池等给水设施。西北角建休闲回廊,设计吊装古钟一座。地面铺青砖,中间镶嵌甲骨文“周”字造型,形成古香古色、回归自然风貌和太王永远留守周城故土之意。文化墙建于陵北,造型“月”状,高2.3米,与陵墓“日”型相呼应,有“太王之德,与日月同辉”之意。镶嵌黑色大理石,金文《诗经•大雅•绵》等名句阴刻其内。

陵前两侧各建对称式观景台、瞭望台两座(6米高,二层楼式,)上为豁落城郭外型,下为值班室和守陵房。青砖白缝,小门小窗,上插“周”字战旗,迎风飘扬;同时作为安保巡游和登高游玩之塔。夜晚观景赏月,白天看岐山(箭括岭)雄姿和周原田园风光。

2、祭奠区 本区与1区中间设七条踏步。原立巡抚毕沅所题“周太王陵”墓碑,属文物珍品,拟重建碑楼予以保护,外观略作修整,不再复制更新。碑楼前(南)设香案、香炉等参拜用具。

按照王陵规划,该区中央建一占地10亩的祭祀广场,四周栽植大型塔柏99棵,环绕周边;广场北沿左右设一座中华姓氏纪念碑(供游客留名留念题写之用)和百家姓氏文化展示墙(刻制各主要姓氏来历、变迁、繁衍故事)。中华姓氏纪念碑南(前)方,东西各设计三个“扁钟”和鼛鼓造型,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周文化。

南部左右各建六角形“兴周亭、怀彬亭”一座。

3、展示区 设计面阔7间进深3间回廊式大型太王献殿一座,高8米,附带阅台。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设计七级石材踏步,内墙周围设画廊、展牌,详细展示周代兴亡历史,采用声、光、电等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效果独特,彩绘亮丽夺目,庄重典雅。

中院,设一占地18亩大的演绎广场,两侧空地绿化主题为如意图案,周王演练兵勇图案,取义为万事如意,歌舞升平、与民同乐之用意。

南方中央拟建3.6米高,古公亶父像一尊,面带微笑,目视周原大地。附设:景观灯光、音箱、垃圾筒,户外公厕、室内公厕等附助公益设施。前院东西各建8间多功能展示厅和接待用房,均为仿古式带过廊建筑。

8座大型先周故事碑柱浮雕,每件通高6.5米,直径0.9米,底座为1.6米×1.6米,底卧寿龟,背驮神柱。周边铺设凹凸圆卵石。附八个故事内容:

 

2000年4月岐阳村硬化岐青公路至岐阳的道路,悬挂周三王画像,收集与三王庙有关的石碑2座,岐山举办第一庙周文化艺术节,岐阳民间公祭周太王、王季、文王。

2001年中央电视台《中华文明》摄制组在岐阳拍摄大型记录片。

2002年春季江苏无锡市梅里镇太伯庙文物管理所一行五人,来岐阳祭祖。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