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山里的客家人。(客家人自称的发音是hakka,其中的“ha”是“客” “ka”是“家”)
闽东畲族姓氏中除了上述的“蓝、雷、钟”三大姓外,还有“李、吴、杨”等姓。除“李”姓来源有多种说法外,“吴、杨”姓畲族都是由于汉族家庭成员加入畲族家族演变而成的。
据畲族吴氏宗谱记载,吴姓畲族的始祖谱名“知几公”,原名“法度”,又名“松轩”,行“庚九”,原籍浙江泰顺,随其父迁福安九都(今社口镇)桐湾。知几公原娶林氏,林氏未育,早逝,又娶彭氏,生七子,继娶蓝氏生二子。知几公坟葬晓洋岭头亭,墓碑中有“延陵松轩吴公,晋安太儒林氏”字样。左右对联为“大明洪武,岁合庚申”。该墓至今完好无损。
知几公第七子法东公虽彭氏所生,却由蓝氏所养,法东公于明隆庆年间(1567年)娶雷氏,法东公后裔都与畲族联姻,并在语言习俗等方面为畲族所同化.法东公及其后裔由福安迁往寿宁、霞浦、福鼎、柘荣等县。知几公第八子法传公为蓝氏所生,又娶蓝姓为妻,法传公后裔和法传公一样,都与畲族联姻,为畲族所同化,法传公迁徙路线基本上在福安县域内。今福安吴姓中,知几公派下八子,其中两支为畲族,而其余的仍是汉族。
上述的文化现象是很特殊的,即在一个特殊的时空内,汉族个别成员通过联姻、谊子等形式,也可加入畲族家族,并成为畲族的一姓,沿续至今。
作者单位:福建省民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