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寻根无锡行 |
|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9 热 ★★★ |
|
|
文化的集中表现。 一年一度的蟋蟀节正在这里举行,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参与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习俗活动。
蚕桑巷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建筑环抱而成。分先蚕堂、丝绸文化室、蚕俗室等六个部分,展示了江南民间育蚕实况以及蚕谚、蚕俗等文化。巷前一片桑林,占地五亩,嫩叶乍吐,迎风摇曳,融科技与文化于一体,野趣与人工相结合,汇学习与观赏为表里,颇具特色。
从吴文化公园出来后,我们径直去拜谒泰伯庙、泰伯墓。
泰伯三让天下,开发江南的功德一直为后人所崇敬,尊他为“让王”。《论语·泰伯》篇云:“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列泰伯为“世家每一”。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赦令即宅为祠,始建泰伯庙。同年又召吴郡太守糜豹修建泰伯墓,让世代纪念泰伯的崇高品德。现泰伯庙、泰伯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伯庙共计五进,房屋百余间。有金水桥、“至德名邦”石牌坊、戟门、至德殿、采芝堂、慈俭堂等殿堂。正向汉白玉座上泥塑泰伯像一尊。棂星门南面有花岗石牌坊,坊上楣间书“至德名邦”四字,醒人耳目。友人说,每逢大年初九为泰伯诞辰,乡里数万之众,齐拥祖庙礼拜,祭祀泰伯。
泰伯墓位于鸿山西南坡,西距泰伯庙5公里。鸿山俗称古皇山、铁山。泰伯墓俗称皇坟,为泰伯衣冠冢。《南徐记》言:“泰伯宅九里有皇山,泰伯所葬”。现存月牙池、棂星门、享堂、祭台、四陵碑及茔域罗城。方形檐柱上镌清嘉庆无锡县令齐彦槐撰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共同开辟一捧万古江南”。四陵碑系明天启三年所建,为整块巨石凿成。正面雕双勾篆体“泰伯墓”三字,边饰双龙戏珠浮雕。东侧面刻明弘治十四年杨文撰《重修泰伯墓碑记》。碑刻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撰《泰伯墓再次重修记》。泰伯墓是江南最古老、规模最宏大、最有影响的名人墓葬之一,每年清明节,祭祀拜谒者遍及海内外,它已成为联系海内外吴氏后裔、增强民族凝聚力之纽带。
素有江南第一古镇的梅村,犹如一颗镶嵌于苏南平原、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以其历史悠久、富饶美丽、人杰地灵而著称于世。
自公元前十二世纪泰伯奔吴、建勾吴国定都于此,荆蛮之地的梅里遂成为江南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116年,司马迁20岁时见过泰伯城,《列传》云:“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春申城适泰伯城”。这里说的春申君故城,指的就是梅里。在勾吴定都梅里近六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中,灿烂的吴文化由此辐射遍及中国东南沿海乃至海外。
“泰伯城荒德未荒,至今遗址尚流芳”。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创造了古代的辉煌,也给后世梅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如今,这片沃土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勤劳的梅里人民正以泰伯开拓创业的精神气概和“三让王位”的至德风范,描绘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共创美好家园。
近年来,前来无锡梅村朝拜吴泰伯,考察吴文化的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既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近6000多名,还有海内外吴氏后裔数十万人。
吴氏先祖从这里走出,子孙代代繁衍,3200年来已遍及祖国各地及五大州,可谓枝繁叶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三十州;请君且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名作使人们联想到吴地是个出宝刀的地方。江南吴地的“干将”、“莫邪”早已名闻天下。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发达的信息交通、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方兴未艾的科技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梅村必将焕发出绰约迷人的风姿。
吴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