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深圳广府宗祠的调查与研究--结语
作者:彭全民    文章来源:百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28           ★★★★★

深圳广府宗祠的调查与研究--结语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广府宗祠,历史悠久、结构多变、艺术丰富,归纳起来有如下特色:

1. 因祠而村。广府同姓聚落,较客家同姓聚落,历史要早,不少广府大姓开村于宋代,稍迟的也是元明时期,而客家聚落多见于明中期以后。由于广府民系祠堂是专门选择吉地而建的。后因人口繁衍,在宗祠周围也建起了民居,形成了祠堂村。

2. 集真善美于一堂。宗祠是一座历史悠久、道德常存、艺术彚萃的人文殿堂。因此宗祠是乡土建筑的代表与杰作。

3. 玲珑通透布局。这与岭南沿海地区多雨湿热,常有台风的气候环境有关,建筑需有防风、散热、避雨的功能。

4. 重门面与外现。这和珠江口连接外洋、祖国南大门的地理环境有关,这有利于对外交流,也影响到宗祠的造型。

5. 典型的梁穿柱式梁架。这是广府民系,在宗祠建筑史上的一个絶佳的承传与发展。

6. 柔和的色调处理〔68〕。宗祠以灰色为主调。灰黑的瓦面、灰黄的地面、灰青的墙、灰黄的木头,在这些灰色基调的中间,是以低沉的色彩,如壁画、塑画、上彩木刻及白色、黑色、朱色色块等,将这些灰色基调连成一体,形成宗祠特有的色调。

近年来宗祠作为双遗产,它的保护得到政府与群众的支持,可见宗祠的价值与作用不可小视。

1. 宗祠是乡村间姓氏宗族最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是安放祖灵的所在地,是族人最崇敬的地方,起到敬祖收族的作用,也是海外港澳台同胞最思念的地方之一,也是他们寻根的目的地之一。

2. 集真善美于一堂。宗祠是一座历史悠久、道德常存、艺术彚萃的人文殿堂。因此宗祠是乡土建筑的代表与杰作。也是欢迎友人、嘉宾的地方。

3. 宗祠是乡村间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方,对宗族文化承传、发扬光大有重要作用。

4. 宗祠是座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于一堂的家族纪念馆。

近年来宗祠作为双遗产,它的保护得到政府与群众的支持,可见宗祠的价值与作用不可小视,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保护。



注释:

1〕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发文《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録的通知》(国档会七号),1984年。

2〕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10月出版发行。

3〕两文均见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论文集(1)》,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11月出版。

4〕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

5〕邓炳权主编: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学术论丛第二辑《文物保护与利用》,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10月出版。

6〕海风出版社20048月出版发行。

7〕广东文化网参考文库http://www.gdwh.com.cn/modules/wenku/showarticle.php?BAS_ID=55

8〕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研究(6)》,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9〕杨耀林、黄崇岳主编:《南粤客家围》,文物出版社20018月出版发行。

10〕张一兵编着:《深圳炮楼调查与研究》,知识出版社200710月出版。

11〕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屈大均着:《广东新语·宫语》祖祠条,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12〕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罗湖笋岗祠堂村何氏宗祠民国十年重修碑记》,19878月。

13〕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南头新围村刘氏宗祠清咸丰四年族长刘广和立〈昭兹来许〉碑记》,19878月。

14〕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南头新围村刘氏宗祠清咸丰四年族长刘广和立〈昭兹来许〉碑记》,19878月。

15〕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龙华上游松游氏家祠清嘉庆建祠碑记》,19878月。

16〕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龙华上游松游氏家祠清嘉庆建祠碑记》,19878月。

17〕深圳市博物馆编:《深圳市文物志》(讨论稿)第五部分碑记雕刻《龙华上游松游氏家祠清嘉庆建祠碑记》,19878月。

18〕龙岗区龙城街道格坑村振孔公祠清道光二十一年《祠碑》,1841年。

19〕龙岗区龙城街道格坑村振孔公祠清道光二十一年《祠碑》,1841年。

20〕南山区南头街道清光绪二十七年涌下村郑汝骏编:《郑氏南莆祖五大房族谱》,1901年。

21〕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村民国十八年佚名编修:上沙《黄氏族谱》,1929年。

22〕南山区南头街道清光绪二十七年涌下村郑汝骏编:《郑氏南莆祖五大房族谱》,1901年。

23〕龙岗区平湖街道刘松龄编修:平湖刘敦义堂《刘氏族谱》,北宋始祖刘达宗自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城西栅口,复迁七都归邑长表乡里居焉。长表乡在平湖旁,今划入东莞市凤岗镇,1984年。

24〕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村民国元年黄监铭编修:《沙头梅林黄氏族谱》,1912年。

25〕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村清手钞本新桥:《曾氏族谱》。

26〕宝安区松岗街道燕川村民国三十二年佚名编修燕川:《陈氏族谱》,1943年。

27〕宝安区公明松岗街道水贝村清嘉庆二年佚名编修水贝陈氏:《伟光公家谱》,1797年。

28〕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村清光绪十四年吴子剪编修:《南园吴氏宗谱》,1888年。

29〕宝安区新安街道民国初年流塘村佚名编修刘氏:《羽长家祖世系谱志》。

30〕宝安区沙井街道壆岗村清光绪二十六年佚名编修壆岗陈氏:《子吉房家谱》,1900年。

31〕宝安区沙井街道万丰村清咸丰四年潘惠琼、潘裕广编修:《宝安龙堂怀德荥阳潘氏族谱》,1854年。

32〕香港新界厦村清光绪十六年邓瀛等编修:《宝安厦村邓氏族谱》(邓元亮房),1890年。

33〕香港九龙莆冈村:《林氏族谱》。

34〕香港新界上水河上乡:《侯氏族谱》。

35〕香港新界粉璧岭:《彭氏族谱》。

36〕港新界屯门1984年陶福添续修:《陶氏族谱》。

37〕宝安区福永街道岭下村民国八年(1919年)文鉴编修文氏:《国弼祖世系家谱》。

38〕南山区南山街道北头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着勋、黄廷赞编修:《东粤宝安南头黄氏族谱》。

39〕福田区福田街道皇岗村清佚名编修皇岗乡:《庄氏族谱》。

40〕龙岗区大鹏街道水贝村清佚名编修水贝:《欧阳氏族谱》。

41〕龙岗区坪地街道西湖堂村佚名编修:《王氏族谱》。

42〕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何锦亮增修罗湖:《何氏位南家族谱》,1981年。

43〕香港新界上水佚名编修:《廖氏族谱》。

44〕香港九龙衙前围民国十八年佚名编修:《吴氏族谱》,1929年。

45〕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清光绪二十九年蔡鹤年编修:《蔡屋围历代世系》,1903年。  

46〕罗湖区南湖街道罗湖村民国八年袁藻铨编修罗湖:《袁氏家谱》,1919年。

47〕宝安区公明松岗街道合水口村清同治十二年麦仁卿编修合水口:《麦氏族谱》,1873年。

48〕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村清光绪十年佚名编修步涌:《江氏族谱》,1884年。

492000年宝安区龙华街道清湖村人廖锦洪主编:《广东廖氏坚公族谱》。

50〕清咸丰年(1851-1861年)期佚名编修:《南阳叶氏宗谱》。

51〕罗湖区黄贝街道黄贝岭村民国二十六年上村张表正编修:《张氏家谱》,1937年。

52〕南山区南山桃源街道平山村方昭然编修:《平山村方氏宗谱》,2005年。

53〕广东文化网参考文库 http://www.gdwh.com.cn/modules/wenku/showarticle.php?BAS_ID=55

54〕鲁迅校勘唐刘恂:《岭表録异》卷上,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6月。

55〕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论文集(1)》邓炳权撰:《岭南建筑的发展阶段与特色》一文,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11月。

56〕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研究(5)》黄淼章:《广州陈家祠的三雕装饰艺术》一文,香港考古学会出版,2006年。

57〕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研究(2)》邓炳权:《岭南建筑的又一高峰》一文,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11月。

58〕张镇洪主编:《岭南考古研究(6)》陈坚红、邱立诚:《在最高处》一文,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

59〕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屈大均:《广东新语·宫语》祖祠条,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

60〕南山区南头街道涌下村郑氏宗祠清光绪十四年:《养子不得入宗祠以乱宗派》碑记,1888年。

61〕安区福永街道怀德村潘氏宗祠清干隆四十五年:《干隆庚子孟冬谷旦重修立碑》,1780年。

62〕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原怀懦公祠民国五年:《新立族规定例碑》,1916年。

63〕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原怀懦公祠民国五年:《新立族规定例碑》,1916年。

64〕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原怀懦公祠民国五年:《新立族规定例碑》,1916年。

65〕屈大均:《广东新语·宫语》祖祠条,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66〕屈大均:《广东新语·宫语》祖祠条,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67〕叶春生着:《广府民俗》第二章第二节其他传统节日条,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6月。

68〕龚伯洪编着:《广府文化源流》第二十章建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8月。
原文载于:http://club.dayoo.com/view-7440224-2-1.html

作者:彭全民(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 来源:中华邓氏族谱网

 

街尾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