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考 吴 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7           ★★★

马崧良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songliang

 考  吴  币

                                

     吴国有没有流通的货币?好像没有。

    吴地大小几十家博物院、博物馆,没见展出过一枚吴币。

    近年来苏、锡、常学者出版的吴史、吴学专著,没有一本写到吴币。

    多年来苏、锡、常地区考古出土报告中,基本看不到出土过吴币的记载。

    苏、锡、常地区钱币收藏界,林林总总,就是不见吴币踪迹。

    吴国该不该有货币?该有!吴地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明确,有市有集。伍子胥奔吴,曾在吴国的大市场里吹箫卖艺,越国的范蠡成了营销祖师爷,怎能没货币?

    吴地的先吴文化是良渚文明,是中国最早迈入文明门坎的区域文明之一,种稻、捕鱼、制石、制玉、制陶、宗教…社会分工已细,社会分工必定产生社会交换,那时是物物交换?还是有等价交换标志物存在?

        本文试作考证:

    1、吴币研究现状考。

    上世纪三十年代,无锡人丁福保据家传收藏出版《历代古钱图说》(上海书店1996年7月影印出版),收录吴币、越币各一枚,均为空首布。但八十年来大、小吴墓发掘数千座,没再见一枚出土。可见布类吴币系后世好事者猎奇仿制。

      1973年江苏昆山盛庄出土11件青铜齿刃镰残片,在此前后,苏州、丹徒、句容、金坛、金山等地也有残件出土,钱币收藏界有人曾判断这可能是吴国货币,其实这只是回收供冶炼用的铜材。
     八十年代,徐永年先生发表《对吴国的称量货币—青铜块的探讨》(收入《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钱币学会编 1985年出版),文中指出;“長期以来人们对吴国货币形态还缺少研究,在各种钱币学、货币史的著作里尚无记载,在考古发掘和调查中也未見报导。”他根据七十年代江苏金坛及句容、溧阳、丹阳、溧水五地七个奌先后出土的青铜块,判定青铜块是“吴国社会産生的货币形态”,“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吴国有金属铸币,这与吴国長期以来经济不发达是有关系的。”对此判定,很少有人附和。文章称吴国经济不发达,是那个时代盛行“中原文明核心论”,江南是野蛮地的反映。

    苏州博物馆于1992年发掘了苏州大真山D9M1,在这座吴王寿梦墓中发现了一件漆盒,盒中放置数千枚天然贝及122枚形似的绿松石贝。发掘者认为是吴国货币。鉴于除此墓外,镇江吴王墓及其它中、小吴墓中均未发现天然贝及玉、石贝,我认为这不可能是吴国的流行货币,最多只能算作随葬的“外汇”硬通货。

    吴地先秦墓葬出土蚁鼻钱(鬼脸钱)常见诸报道,无锡锡山遗址还出土了殊布当釿大型布币,但那是战国楚占吴越时的流通货币,算不得吴币。

       有鉴于此,近年来出版的吴越文史类综合著作,包括无锡的考古专家冯普仁的《吴越文化》;宗菊如、戈春源编著的《吴文化简史》;张永初编著的《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高燮初主编的《吴文化通史》;苏州科技学院教授叶文宪著《吴国历史与吴文化探秘》;苏州学者徐根宝著《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乃至无锡、苏州多年来的地方志中,都避而不提吴币,好像吴地、吴国从未有过货币。

     2、吴国不可能产生金属货币。

    理由之一:先秦货币从春秋末期开始,到战国中期,才陆续铸行、使用青铜制币。吴国灭亡于公元前473年,正是中国金属货币产生的萌芽期,吴国来不及发展青铜货币就灭国了。

    金属货币大凡可分四类:刀币,布币,圜币,贝币。从货币产生的源头论,青铜最初仿制的原形应该是生产工具刀、铲、纺轮以及计数工具-海贝。

    在中原的夏商周时期,最早出现的是海贝,后来有仿海贝的石贝、玉贝、青铜贝替代。楚国的货币就是贝币(鬼脸币),晚期楚国才有金币。

     第二种货币就是当时黄河流域粟稷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铲,这种农具最初为翻地松土的石耜,到青铜时代进化为由青铜制作的钱、鎛,即后来钱币界所称的空首布、平首布。

    第三种货币是刀币,燕国、齐国使用刀币。

     第四种货币是由纺轮演变来的圜钱,两周矶内的直属邦国、秦国使用圜钱。

     吴越若有货币,应该与农具有关,我认为可能是稻作农业最基本的生産工具—石锛。只是来不及发展。

    理由之二:吴国惜铜如命。

    江南在良渚文化期,按物质文明四要素衡量,城市、文字、大型礼仪建筑都具备,唯独缺青铜器。泰伯趋吴,将先周文化中的青铜技术带到江南,加上江南丰富的銅、锡资源,江南的青铜工业迅速倔起,后來居上。吴越的青铜剑、戈、矛、簇诸兵器,质优量多;用于布阵作战指挥调度的青铜鐘、钲、句鑃,名盖中原;用于农业生产的青銅犁、斧、錛、镰等,近年也见大量出土。但盛行中原的七鼎八簋之类的青铜礼器,敦、豆、卣、尊之类的青铜酒器,在吴墟极少出土。已经发掘的吴越大、中墓葬,陪葬明器都以硬陶、青瓷仿制顶替,而吴族平民大都是一墓一陶鬲、无棺无椁平地起封的土墩墓,绝少青铜器陪葬。自古以來中原盗墓寻宝风盛,江南土墩和山顶石室,除吴、越亡国时政治性报复掘墓外,两千年来很少盗挖。因为除陶罐、原始青瓷碟外没有值钱的东西。即便到楚佔吴地后,安徽、苏北、江西的楚墓有大量鬼脸钱陪葬,而苏、锡、常、沪、嘉、湖地区却吴风犹存,极少有青铜钱币陪葬。现有的吴国具铭青铜器,包括出土和传世,共81件,其中兵器(含布阵用的钟)73件,礼器仅8件,还是西周封赏由中原带来之物。可見吴国不尊周礼,轻祭祀,薄葬仪,把有限的青铜资源用到战争上,用到农业生产上。历代吴王以身作则,不以青铜陪葬,阖闾嫁女的陪妆青铜鉴铭文上,还注明攻楚获金铸鉴呢!所以吴越要有货币,也不会以銅材铸做。吴越的货币材质,只能是燧石、刚玉、青瓷。

    2005年5月,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大墓,曾在主墓道正中出土一枚玉刀,南博报告称其为“玉纹削形佩”。材质为青白玉,间有绿色花斑,不透明。环首,削与环首阴刻云纹,柄阴刻直线纹和斜方格纹,两面纹饰相同。长11.4、削宽1.3、柄宽0.6、背厚0.5、刃厚0.1、环径0.8~0.4cm。我看此器不开刃口,形制与燕、齐刀币类同,疑为财富钱币的象征物,但不是供流通的越币。

       
    绍兴在九十年代曾一次出土几百枚戈状铜片,曾流入钱币收藏界,成为抢手货。但后来再没出土过类似币种。看来,戈状铜片是否真是流通的越币,也很难说。
 

    吴文化的源头是太湖稻作文明,稻作文明最富特征的工具是石锛。我认为江南最有可能成为货币原型的生产工具是石锛。吴地土墩墓大批出土小型有段玉、石锛,大都磨制精美,无刃口,无使用痕迹,这是不是先吴原住民实际流行的等价交换标志物?以至阻滞了春秋吴越金属货币的出现?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