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连州古村落探古寻幽(二)
作者:曹春生    文章来源:《连州古村遗韵》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5           ★★★

2:丰阳—南唐元帅隐居地、北宋御史中兴乡、明清湘桂古商道

这里流传着一个哀婉凄迷的故事: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步步进逼之下,派遣一支劲旅向南进发,企想开拓一块净土为根据地,以为退路。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南唐小王朝即被宋军灭亡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只好望天长叹,弃甲隐居于此。

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隐居于此的南唐征南元戎的孙子吴世范却高中了北宋朝廷的进士,官至太子中丞,河南御史,朝散大夫。明清时期这里又变成了通往湘南、桂东的繁华商道……这就是丰阳,一个处处散发着古代出将入相、文治武功的华夏古文化的村庄。走近丰阳,就等于走近了历史,走近丰阳,就是走近了华夏千年文化。

四座门楼南唐元戎遗韵

走近丰阳,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气势恢宏的四座门楼。丰阳的四座门楼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南门楼是全村的大门,重檐飞翘,气势恢宏,门楣石匾上“南极生辉”四个大字流畅潇洒。门楼前用青石砖条砌成的高约1.5朱的半圆形的台阶。台阶上是一块10多平方米的地坪。地坪用光滑的鹅卵石铺成精致的花纹图案。花纹以门楼的大门为圆心,成半圆形一圈圈向外铺开。半圆形的地坪中央又有一个也是用鹅卵石排列成的“钱字符”图案。

从门楼侧面沿着石砌的台阶可以登上二楼。二楼内悬挂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钟,钟上镌铸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古钟虽然年代己久,但敲起来依然声音洪亮。二楼的神坛上供奉着关羽和孔丘的神像,以这种方式供奉神圣,大概是丰阳人的独创。丰阳村始祖是征南元帅,靠的是武功,三世祖吴世范进士及第官至御史大夫,凭的是文治。崇文尚武、文武双修是丰阳吴氏的座右铭。丰阳人将至圣先师孔老二和神武圣君关二爷这“二圣”的神位摆在一起,以明心志,以励后人,这是理所当然了。

东北两座门楼的建筑与南门楼相似,只是供奉的神像不同,南门楼上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北门楼供奉的是北帝圣君。

规模最大、最有气势的是西门楼。西门楼始建于康熙57年,重修于嘉庆25年,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威势丝毫不减当年。高翘的飞檐,宽阔的门洞,厚重的门扇,全是原装正品。西门楼在建筑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在门楼里面还连着一座凉亭。凉亭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大开四门,周围的石条被磨得光滑锃亮。这座凉亭见证了丰阳村在明清时代是广东通往湖南、广西的通衢要冲之地。门楼连着凉亭,为的是方便行旅商贾在途中歇憩。

丰阳村有门楼而无围墙,通衢大道穿村而过,宽阔的巷道连着四座门楼,纵横通达。驻足西门楼凉亭,你会想到在那兵荒马乱之际,丰阳人就能门不设户、笑迎天下行旅,那该有多大的勇气和气魄。这,可能也就是征南元帅遗传给后辈子孙的胆气吧

三间祠堂尽显丰阳文化底蕴

丰阳是一个三千多人口的大村子。村民绝大多数姓吴。丰阳村里共有三座祠堂。称为: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吴氏宗祠是丰阳吴氏的众祠,称为“大祠堂” 。吴氏宗祠座落在南门楼的左上方,座北朝南。祠堂面阔十多米,井深为一进两厅。两厅之间有一个大天井。天井两旁有迥廊相联。大门前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起向外飞出近两米的飞檐。木柱的石基是两只石头小象。大门两旁摆放着两座巨大的镇门石狮鼓。最让人们新奇的是:敲击镇门石狮子的任何部位,都能根据声音来辨别狮子的雌雄。可见这对石狮子的制造者是多么的匠心独具。大门的门顶上挂着一块“吴氏宗祠” 的大匾额。大门两旁还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敬祖崇宗传万代,下联是:元兴枝盛接千秋。这是一副坎字联。对联之首坎着丰阳吴氏的始祖吴“敬元” 的名字。

祠堂内前厅的柱子上也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周代东封苏西无锡创业吴鼎;下联是:唐宋南垂粤北直棣始立丰阳。这副对联的内容概括了丰阳吴世祖先由无锡到连州迁徙的经历。在清代,连州曾经是广东的直棣州,“直棣”即连州。祠堂后厅的前檐木柱上还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辅佐南征唐代元戎宋朝御史。下联是:慎终追远窦家桂子谢氏兰孙。这副对联向世人显示了丰阳的祖先南唐元帅宋代御史的辉煌。后厅的神坛上层层叠叠地摆放着吴氏历代祖先牌位。整座祠堂既体现了丰阳的历史文化,也是祭祖祀宗、缅怀先人的地方,还是族人聚会处理族里事务的场所。

二条古街繁华明清商道

丰阳古村的整个建筑格局是这样布置的:前临泸溪,后枕凤山。东、西、南、北四座大门楼框定了整个村子的格局。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巷道上连着三条分巷,有如长藤结瓜一般把村子里所有的住宅串在了一起,。主干道和分巷道都用鹅卵石铺垫,排列整齐的鹅卵石街道既实用又美观。主干道连着东西两座门楼,在这条一公多长的鹅卵石街道上,距离均匀地建有三座小门楼。小门楼就建在主干道与分巷道的接口处。由南到北分别是“仁义门”、“中兴门”和“广济门”。每一座小门楼前都安放一座青石凿成的像石匣子一样的土地神位。中心门楼的土地神位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小门楼里进去,是一条幽深的村巷,巷子的两旁是一户户民居。一个小门楼里居住的为一坊人,一坊人的房子中间又簇拥着一间高大宏伟的建筑,那就是这坊人的祖先祠堂。丰阳村这种集族群、分宗室的建筑居住方式,有利于维系氏族关系、团结协调发展,是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居住习俗遗留的体现。

南门楼前还有一座叫做“朝阳门” 的小门楼,朝阳门里是丰阳村的另一条大街称为“铺头街”。这条大街由东向西,穿过南门楼,然后再从村前绕村而过,成为了丰阳村外的“半环路”。“铺头街”用鹅卵石铺成精致的路面,街道两旁是林立的店铺,一间间店铺都是同一样的建筑格式:宽阔的木板铺面,长长的铺身,这种建筑主要是为了方便做生意和客人的居。明清时代,丰阳己经成为了广东通往湖南的蓝山、宁远和广西贺州一带的交通要道。铺头街就是明清时期丰阳村的商业大街。

一间家庙北宋御史风采

在铺头街的中段有一座古庙,这是丰阳吴氏的家庙,称为“丰溪古庙”。丰溪古庙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清。古庙整体保存完好。丰溪古庙面阔约20米,进深约50米,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前檐伸出约2米,硬山顶山墙与前方砖柱连为一体,支撑起翅起的飞檐。前檐正中由两条方形麻石柱支撑。石柱的柱座不是莲花座,也不是鼓镜座,而是由两个青石雕凿的“狻猊”即小狮子驼着。两只憨态可鞠,维妙维肖的石狻猊让人看后妙趣横生。这种狮子柱座,在其它古建筑中是少见的。方石柱的正面有阴刻正楷的一幅对联:“庐水绕前溪万古神思同浩荡;凤山枕后尘千年庙貌竞崔巍”。石柱的左、右两侧还各刻有一条龙形浮雕。龙头昂首向外突出,雕工精美,只是少了些“蟠龙”的大气。这可能是为古代“家庙”的规格所限制。

庙门是由三块长方形石条组成。庙门两侧的石方条上也嵌有一副阴刻对联“英灵远播镇三连;庙宇宏开垂万古。”门楣上方有块长约1米,宽约50公分的石额匾,上刻“丰溪古庙”几个阴刻正楷大字。

大门里有一道中门,中门平时极少打开,就象一面照壁。中门两旁的方石柱上前后都刻有对联。正面的一联是:庙貌维新泸水从新沾厚泽,神威依旧丰阳依旧沐鸿恩。背面的一联是:厥德厥灵福介三连绥虎距,俾昌俾炽恩流六水注龙蟠。中门和天井之后,便是整个庙宇的主体:寝殿。寝殿也是抬梁式结构,由六根方形石柱抬着斗拱,由斗拱抬着大梁,然后由大梁支撑着整个大殿。大殿的六根柱子是丰阳吴氏子孙在不同时代捐献的,所以六根石柱的形状、垫柱子石柱础座各不相同,风格迥异,有麒麟座、莲花座、鼓形座等等,每一对柱子上都在正、背两面刻着对联。对联的内容和大门、中门上柱子上的一样,是为丰阳吴氏两位祖先的文治武功歌功颂德的。整座庙宇的确是研究连州传统文化和建筑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实物。

丰溪古庙寝殿的神龛上供奉着吴氏祖宗牌位和神象。始祖吴敬元、中兴之祖是吴世范都正襟危坐在神坛上。虽然已时过千年,但从这座宗庙的建筑规模上,仍然能领略到当年作为御史大夫的风采。

丰溪古庙的主轴线对面还建有一座古戏台。这种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庙宇建筑的双重作用:拜祭祖先和娱乐集会溶于一体。

丰溪古庙前还有一株千年巨榕。枝繁叶茂可荫庇数百人看戏娱乐。一间丰溪古庙不但让我们看到连州古代祭祀建筑的特点,而且可以让人追思连州承传中原文化的渊源。

牛肉烘干千年美味佳肴

丰阳牛肉干是连州独具特色的美味佳淆。丰阳牛肉干首先在于选料精,所选的一定是牛的脊梁肉和肘子肉,其次是燃料的选择十分的苛刻。用来烘干牛肉的木柴,一定要用丰阳后面凤山上干透的杂木。燃起杂木,微火慢熏细烤,烘出来的牛肉干黄而不焦,清香四溢。再将牛肉干拌以辣椒豆豉,吃时轻嚼慢咽,真是余味不穷,口齿留香。

据说丰阳牛肉干还大有来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菜谱中就有“汤棹牛百叶”、“蒸牛肉干”等菜谱的记载。

丰阳始祖吴敬元是南唐国的“征南大元帅”。长沙一带当时属南唐的势力范围,“征南元帅”吴敬元长居楚地,对牛肉干当然也是喜爱有加。南唐亡后,吴敬元虽然解甲归隐,但色香味俱佳的牛肉干却是难以忘怀的,于是用凤山上的杂木来烤制牛肉干,就是理所当了。

这独具特色的丰阳牛肉干香味一飘溢千年,成为了连州人现在仍然喜爱的加肴。品丰阳牛肉干不但能品出连州饮食的特色,更能品出丰阳千年的文化韵味来。

古街很古了,街道路面的青石板都被踩磨得铮亮铮亮。古街在古代一定很繁华,沿街的店铺一间连着一间。古街古时一定很富庶,要不“康庄”街道的石板和两旁卵石雕花的路肩如何能铺得出来。古街有着厚重的文化,那古屋上的雕花、那进士第的旗杆石座,那薰得黝黑的古匾那一样不浸透着文化的韵味……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