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椿巷重要建筑之二
吴一公“雪庐”
吴立梅
已毁于火的吴一公父子故居“雪庐”
吴一公之雪庐,系棋盘街1号,北临镇圣巷,紧挨镇圣庙,东对棋盘街,地处镇圣巷和棋盘街的西南交角,占地400余平方米。“雪庐”之名,因吴一公之号为“雪香”,意为“雪香之庐”。临棋盘街一面为正面,正房两居头为前出水之高墙——俗称“高檐落”,中间堂屋正对处为围墙,围墙正中为大门,南侧辅房则是山墙。
雪庐大门朝东,大门上方石门楣阳文为于右任的楷体题字“雪庐”。进门为天井,天井旁有两个大房间分列左右,大房间之后各有小客堂。此为正房之第一进。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第二进正中为大客厅,客厅后左为小房,右为厅后。大客厅两旁均有过道通往后边菜园。过道两旁靠金字墙处均有房间。
正房右侧即南侧金字墙外有狭长天井,长度为前后两进正房加上前后正房之间天井的长度之和,总长约20米,宽约4米。
狭长天井之右及南侧为一纵列辅房。辅房朝北,面向正房,有走廊。由前而后,即由东而西依次为偏房、卫生间、厨房、楼梯间。二楼走廊中段即卫生间位置与正房有楼道天桥连接,连接正房天井之南端。辅房背后即“雪庐”南侧为一东西向小巷,小巷之南即棋盘街3号吴兆莘兄弟的旧居。
正房、长天井、辅房、小巷这四者的前端即“雪庐”东侧为棋盘街,后端之后面即“雪庐”西侧为菜园,菜园之北侧有水井,井旁有门北通镇圣巷。
雪庐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装饰简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
1926年7月,吴一公毅然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胜利后到南京审计署工作。回乡后于此建造楼房,此处之地皮系吴一公早年购买。房屋为木结构两层楼。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城内颇有名气。
解放后,雪庐收为公有,先后驻独立营、县委农委、县人武部、县市老干部活动室,2009年年初二毁于火。吴一公有六子,未析产。红椿巷拆迁,其后裔将祖屋辅房补偿款人民币85万元捐出,设立“吴一公妇女儿童关爱基金”。
吴一公(1876~1965),考名允让,谱名友梅,字季能,又字季直,号雪香,又号一公。南岑吴氏贞房节孝人。晚清秀才。1904年进金华府学堂研读新学,以成绩优异被保送日本留学,因家贫无法成行。次年,返乡创办广益小学,自编教材,著成《东阳乡土历史》、《东阳乡土地理》6册,并附全县地图一张。1912年,当选东阳城区自治会会长和教育会会长,筹创东阳中学。1915年,创办乙种农业学校,获捐资兴学奖给二等银质嘉祥章、办学得力奖七等嘉禾章。北伐军兴,奔赴广州投身革命。著有《审计刍言》、《吟香诗草》、《民情风俗》、《一公文存》等。
吴望伋(1905~1992),谱名望杰,字靖夫,号治安。吴允让三子。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并留校任教,后入黄埔军校任教育副官。1927年,进南京中央党务学校深造。1928年,任宁波党务整理委员兼宁波《民国日报》社长。1930年,任浙江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兼民运主任。1932年,任浙江省禁烟特派员。其间筹资建成东义公路并任董事长,并促成东永、东嵊两公路的建设并竣工,集资创办东阳电灯公司及六合布厂等企业。1935年,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书记长。1936年,复任军委会中将特派浙江省禁烟专员,1937年初,调任河南省禁烟特派员。抗战期间,任浙江社会事业促进会理事长、《正报》社社长。1936年任国大代表,1944年当选国民参政员。寓台后,推行土地改革,任首届民意代表直至1989年退职。1958年,创办民意测验学会,任理事长。著有《民运工作大要》、《七十自述》。(吴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