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1865——1953),名朓,字敬恒,江苏武进人。早年为清朝举人,曾参加过康梁发起的“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后留学于日、英、法等国,其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于辛亥革命。他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热心文化事业,学贯中西,建树颇多,影响甚大。1963年,吴稚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他个性狂狷率真、诙谐幽默,号称“民国第一怪人”,是民国史上难以一言概之、颇耐品读的人物。
吴稚晖篆书作品
有人评价吴稚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单看外表,这位学问家、党政要就令人发笑了:年近七十岁时,仍是一身青竹布的长衫、圆口布底鞋、旧式帽子,像极了乡间老财主。比他的穿着更出格的则是他的言行。吴稚晖平时几乎可以用不修边幅来形容,他经常睡在大车店,不重任何形式的讲究。年轻时留学日本,在留学生大会上大骂西太后慈禧,激动时甚至腰带松了也不管,这些近乎于扮小丑的行为可以说是他的特长之一。可相比之吴稚晖最有名的还是他的“毒舌”。他写文章批判他的敌人,毫不留情,用词相当解恨,难怪有人评价他说,一旦他的笔锋指向你,就是把你“烧成灰再踏上亿万只脚”也不能解恨。
吴稚晖一生不做官,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稚晖回答说:“我愿任奔走之劳,但做官我是做不像的。”终其一生他只当了个中央监察委员,而且是个从不办公事的委员。
作为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吴稚晖还有一个身份不应被人们忘记——书法家,他的篆书非常有名,据说曾和谭延闿的楷书、于右任的草书、胡汉民的隶书并称为民国时的“书法四大家”。吴稚晖学贯中西却淡泊名利,他的篆书居当时“四大书法家”之首,有时穷的揭不开锅便挂单卖字,聊以为生,他头脑聪明而且言行独特,幽默有趣。
吴稚晖篆书作品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步入晚年的吴稚晖虽为国民党元老,但依旧生活简朴,飘饮革食,安之若素。他在担任编辑著述之余,也挂单卖字,因名声在外所以平日里索字的人络绎不绝。如今在拍卖会上偶尔看到吴稚晖的作品,其中大多都是那个时候的书作。有些书作上会题有“岐阳石鼓”字样,虽然提起石鼓文书法大概莫不以吴昌硕最为著名,而且其书尤以线条生辣、气势磅礴而独步天下。而品读吴稚晖的石鼓文书法,似乎又感受到另一种与吴昌硕迥然不同的气息。吴稚晖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好像没有那种跳跃性的躁动感,而且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略带一点弯曲,使其字又生动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若比之吴昌硕书法中的霸悍强劲之势,吴稚晖这类文人的书法,就显得有点内敛羞涩、不够专业的样子,然而正是由于书家的这种业余状态,反而使趣味从笔隙间流露出来。
吴稚晖能写篆书和楷书。他的楷书得力于《瘗鹤铭》,虽所见不多,但从他落款或题跋的小字中可窥见高古凝劲之一斑。我们所看到的吴稚晖书法还是以篆书最多,据说能写篆书又明医理的吴氏曾为老妻开药方也用小篆体书写,可是药房伙计不识,他竟怒曰:“连这也不识,我若写石鼓文又将如何?”此当然是流传的笑话一则,但有“怪人”之称的吴稚晖确实有许多类似的趣话笑谈,限于篇幅,这里只好就此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