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守身”为什么要“如玉”?
作者:建东    文章来源:建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           ★★★

有个谜语,谜面是玉无暇,谜底是王字,玉字没有一点之暇,就是王字。在中国文化中,“守身如玉”是一个很好的词,中国人起名字,喜欢用玉字。名字中有一个“玉”字的现代中国吴氏名人,有吴佩孚。吴佩孚,字子玉,山东烟台篷莱人,中国北洋政权将领,民国时期曾经实际控制半个中国,其人格在其一生之中,无论北洋时期,还是抗战时期,其操守有口皆碑,可谓守身如玉。

 

关于吴子玉,有人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转折点只有两个,一是辛亥革命,二是吴佩孚兵败武汉。辛亥革命,导致中国建立起了初级的但却是真正的民主共和体制,而吴佩孚兵败武汉,导致中国失去了真正的民主共和体制,只有个名义上的民主共和体制,顶着一个民主共和的空壳,至到现在。

 

因为,辛亥革命之后,尽管有袁世凯派兵伪装成平民包围国会,尽管有曹辊贿选国会议员,但是毕竟有国会,而且这两种行为说明了国会议员还很有份量很值钱,不象现在的中国和以前的台湾,而且,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权时期,中国民众毕竟还有结社自由(立党办会的自由),毕竟还有办报的自由,毕竟还有新闻自由,毕竟还有言论自由。然而,由俄国的卢布、武器、军事教员武装起来的北伐军,不顾民生,挑起内战,生灵涂炭之后,吴佩孚兵败武汉,中国人失去了真正的国会,失去了真正的结社、办报自由。直到62年后,在中国台湾,台湾人民才又重新得到这些自由,而在中国大陆,在吴佩孚兵败武汉之后91年,中国人民仅仅是在宪法中才有这些自由。而法律中的这些自由,在清朝末期,中国人民己经具有了。


所以说,守身如玉的吴子玉兵败武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令人悲摧的转折点。

 

----- 录入者 序

 

 

 

“守身”为什么要“如玉”?

 吴建东

 

古人为什么要把“守身”和“如玉”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而不说“守身如金”“守身如石”“守身如水”呢?

“守身如玉”的说法从何而来?其实“守身如玉”这个词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汉语词典中对“守身如玉”的解释是:保持贞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常用来形容女子懂得洁身自好。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孟子》只是说强调了守护贞操的重要性,并没有明确指出:守身就一定要“如玉”。可想“守身如玉”的说法也是后人据此创造的,那么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的话题。守身为什么要“如玉”,而不能是“如金、铁、水........”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玉的精神高贵  

玉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它之所有能源远流长,这与它高贵的精神离不开。可以说,玉永远都透着一股高雅、温润和坚韧的精神气,它是纯洁、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此外,古人也把玉作为“德”的载体,将其赋予“五德”(仁、义、智、勇、洁),可见古人把玉看得和自己的贞操一样重要。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以儒教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君子必佩玉等传统观念。而孟子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当他提出守护贞操的重要性时,人们自然会想到用来做比喻。

玉的价值非凡  

玉的质地温润细腻、颜色纯白、表里如一,在古代,人们对“玉”是既喜爱又敬仰的。因为在人们心中“玉是汇集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丰彩的大自然的精灵”,它不仅能够驱灾辟邪,而且还寓意吉祥。此外,玉除了具有辟邪的功效还具有很多作用,比如,入药、祭祀、殉葬等等。所以正是其非凡的价值,才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玉”一定要具备两个特点: 其一,颜色要是洁白的,其二,质地要是无暇的,也就是看着很通透。根据这两个特点,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田玉。的确,和田玉作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在我国的玉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更是颜色纯白,润如羊脂,所以古人说守身如玉,最有可能指的就是新疆和田玉。

 守身如玉指的是哪种玉呢?

古人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意思说只要是漂亮的石头,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称之为玉。可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玉石种类有千千万万,漂亮的石头更是数不甚数。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守身如玉”中玉,到底指的是哪种玉呢?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