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再议宣公之二:纶公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27           ★★★

再议宣公之二:纶公

 

宣公,配孟氏,生三子:纶、经、绍。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其人生简历,却不是人人皆知。宣公世系的《吴氏族谱》,多载有:《纶公实录》、《经公实录》、《绍公实录》,或只载其一。其中《纶公实录》所载较详尽,又是宣公曾孙、纶公裔孙忠敏所撰。

宣公曾孙忠敏在1033年宋明道二年孟春,撰写了《宣公蕃衍录》后,又在同年夏撰写了《宣公行状》,时隔二年,1035年,宋景祐二年乙亥秋,他又马不停蹄的撰写了纶公实录》,对《宣公蕃衍录》和《宣公行状》中的内容,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补充和交待,此时,他已年届六十,目的是教育子孙后代:“慎毋以一时之富贵而轻忽族属忽族属即忽宗祖也凡有祖宗大故即当翕然同心宗党会聚即当彼此致敬吾辈固不足言惟思无忝于泰伯季札之后可也千万世之下其无忘此嘱哉

 

纶公实录》中,他开宗明义指出纶公继承了宣公遗志:“自幼敦尚孝行及长经理百务条析无遗每多周人贫乏且有长顾却虑之思

他的“长顾却虑之思”,早在“外翁称帝”之时,同学贺之,他觉得“是可籍之为己资乎”不是喜,反而“郁郁不乐”!何而不乐?是因为“天命自有定在可妄得耶”;及至“舅孟昶即位”,欲封父为王、兄弟三人为爵,他不喜反惊,深感“至此不去祸将至矣”!33岁随“父母兄弟同迁抚州临川石井”,他觉得“地虽美未可以皆安也,”故“只留次弟居之”,“复迁南丰九都金斗窠卜相地”“大有功焉”!文章结尾:“呜呼.不受爵赏知天命也卜吉定居择地利也嘱子孙以逢源协人和也天时地利人和而兼尽焉公之过人何远哉(详见附件一:纶公实录原文)

 

纵观全文,最赞赏纶公的是 “不受爵赏知天命”,全文只字不提纶公是“宋状元”之说,当然《经公实录》和《绍公实录》,也根本没有提到经公也是“宋状元”,而绍公是“宋进士”之类,这也是当前最具争议之说。诚如宣公第三十四代孙良生宗长在读江南吴氏始祖 宣公正宗谱有感所说“始祖宣公一生未参加官宦进阶试,纶公、经公、绍公三祖也是如此,并非一甲进士出身,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或条件参加科举考试,何来功名在身?!”我查阅了某《吴氏族谱》资料的《先贤录》(详见附件四),也许,这就是“源头”吧!但它的上线又源于何处?不清楚。

纶公、经公、绍公三公,“根本没有机会或条件参加科举考试”,是真的吗?这是真的!

请看!907后梁灭唐朝,至960年宋灭后蜀,宋朝建立,53年间,纶公、经公、绍公三公,刚好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元年,纶公已56岁、 经公53岁、绍公51岁,垂垂老矣,他们还有“机会或条件参加科举考试”吗?要考上“宋进士”、“宋状元”就难上加难了!在编谱时,怕就怕在“认真二字”!假若按某《吴氏族谱》资料的《先贤录》,不加分析,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就容易犯错!诚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假话多说几遍,也就成真的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避免犯“攀附同名同姓的吴姓历史名人”的错误,诸如五个“兢公”、二个“简公”, 这还是同时期的“名人”。但历史有二个“吴伯宗”,情况就不同了!

有族谱载:宣公长子名纶,字“伯宗”。江西南丰人。生于《五代十国》初年晚年是北宋初年人。

另有一名人,名祐,字伯宗。江西金溪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鄉試中舉,名列第一。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状元,是明朝開國以來第一位狀元。

两人同是 “吴伯宗”,一个是《五代十国》时的“吴伯宗”;另一个是明朝的状元“吴伯宗”,两者相隔四百多年,怎可能把明朝 “吴伯宗”的状元顶戴,扣到《五代十国》时的“吴伯宗”头上呢!宛如侯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关公原是三国时候蜀的大将。秦琼是隋末唐初的大将。两人相隔几百年啊!怎么可能相遇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经公实录》《绍公实录》原文附后。(略)

 

附件一:《纶公实录》原文

    宣公长子名纶行一府君生大唐昭宗天佑元年(904)甲子正月初四日未时

    自幼敦尚孝行及长经理百务条析无遗每多周人贫乏且有长顾却虑之思外翁称帝同学之士贺之公曰是可籍之为己资乎郁郁不乐人问之曰尔为帝之甥富贵可保永久也何为不乐公曰天命自有定在可妄得耶苟区区籍士马士疆强取而不知悔则己身犹恕不保况他人乎

    外翁即卒舅孟昶即位欲封父宣公为王而欲援公与二弟以公辅之爵公曰才德未备不能任也力辞不受促其父曰至此不去祸将至矣年三十三父母兄弟同迁抚州临川石井

    公曰地虽美未可以皆安也盍再迁之于是留次弟经居之而与幼弟绍随父复迁南丰九都金斗窠卜相地宜营创新室大有功焉

    从父命周济贫乏久而不倦事父母致亲孝年即迈坐卧不安喜惧不一即卒居丧极其恸怛寝苫枕块夏扇冬炉如事生矣及至葬依时而祭庐墓三载如事存焉

    二亲即殁子孙繁盛思金斗之区不能久容将后立志分析恐子孙即涣而忘本也乃与二弟商议于前曰吾兄弟三人克敦孝让本期子孙百世同居然盛则必分理之常也分而不忘其本始为贵耳他日汝子孙众盛而欲分处出吾纶位者则逢塘焉遇地以塘名则居之也出经位者其旧已居于石井则逢井焉遇地以井名则居之也出绍位者则逢源焉遇地以源名则居之也子孙犹水也虽千支万派而本源初无不同塘乃水之聚以示吾不欲分异之义也井乃泉之涌以示潺潺不息之义也源乃流之长以示同一源流之义也后世子孙虽处异省他郡然同宗之义自在慎毋以一时之富贵而轻忽族属忽族属即忽宗祖也凡有祖宗大故即当翕然同心宗党会聚即当彼此致敬吾辈固不足言惟思无忝于泰伯季札之后可也千万世之下其无忘此嘱哉

    宋大宗至道三年(997)丁酉公殁亨年九十四岁嫡妻刘氏夫人合葬金斗窠屋后山继娶曾氏朱氏合葬天井湖三妻生十子.四十七孙

呜呼.不受爵赏知天命也卜吉定居择地利也嘱子孙以逢源协人和也天时地利人和而兼尽焉公之过人何远哉

  宋景祐二年(1035)乙亥秋  曾孙忠庆谨书

    有关《经公实录》和《绍公实录》(略)(详见附件二、三原文)

 

附件二:《经公实录》原文

    公名经行二府君乃宣公次子生天佑四年(907)丁卯二月初一日亥时

    公性刚果有献有为操守谨慎晚节不亏三子之中可称杰出父见公有才能故由蜀迁抚临石井即命居石井抚之产业悉付公照管父与长纶幼绍复迁南丰之金斗公心不忍异居欲与父兄同迁然父命家焉公不敢违

    时虽家于石井常携妻子来省二亲卒殁之后同兄弟三人.终丧庐墓三载方转石井之居

    公享年九十卒宋大宗至道二年(996)丙申九月葬于石井夫人汤氏亦葬石井生三子十一孙公未终时曰吾虽家于石井而春秋二时必亲其祭吉凶大礼常相往来后世子孙当悉依吾生前之所行不遵守是忘其本

    公殁子孙恪守先德不遗祖训往来即如公生前之日真孝子慈孙善继善远而盖彰公之盛德也夫

                                 六世孙高谨书

【注:还有另一版本,内容基本相同,但撰写人是大学士张詠】

附件三:《绍公实录》原文(作者不详)

    公乃宣公幼子名绍行三府君生天佑七年(911)庚午七月初三日未时

    公禀赋柔顺孝友不忘事兄闼有悖德父命周乏恩施博洽好读古史抱负亦忧但乐退隐无心苟禄乡人咸称吴君长者敬承先德孜咻公之善继先人之志善述先人之事可谓孝矣

公卒于宋大宗淳化五年甲午(994四月初三戌时享年八十五岁葬金斗前案坪下山坐北向南夫人邱氏林氏官氏葬净土寺前印山大石墩三娶生五子一十九孙逢源而居愈昌愈炽皆公顺德之所贻也

 

附件四:某《吴氏十修族谱》之《先贤录》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