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试议宣公之四 : 谱序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16           ★★★



试议宣公之四 : 谱序


 


各地的宣公世系族谱,一般都载有许多宋代名人的“吴氏谱序”,例如:


1197年,宋庆元三年的 “朱熹原序”;


1247年,宋淳祐七年的“包恢谱序”;


1249年,宋淳祐九年的“攀龙原序”;


1273年,宋咸淳元年的“文天祥谱跋


1275年,宋德祐元年的“眞德秀谱序”;


纵观以上各“谱序”,其内容:


“朱熹原序”和“文天祥谱跋,都没有提到“江南始祖”和“不膺王爵”的宣公。


“攀龙原序”则有“吾公一府君 讳 宣 娶孟氏。”虽提到“娶孟氏”,却没有提到“孟氏是孟知祥之女”;


“眞德秀谱序”则提到“宣公驸马,遂为江南右族。”


我在试议宣公之三 :像赞,介绍了 1234年,宋端平甲午年间,包恢曾应盱江吴玉汝邀饮,酒狂不较,为 “始祖宣公像”题赠“赞诗”。12年后,即1247年,宋淳祐七年,包恢又应盱江吴汝式之邀请,为《盱江吴氏族谱》撰写了《原序》(详见附件)。


在研究包恢为《盱江吴氏族谱》撰写《像赞》和《原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包恢其人: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人。宋嘉定十三年(1220)中进士。初任金溪、光泽主簿,建宁府学教授,江西永丰县令等职。咸淳二年(1266)五月,累官至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


由此可知:包恢本身是地道的南城人,自出生至宋嘉定十三年(1220)中进士,初任金溪主簿止,约40年间,均生活在南城,自小耳闻目睹,自然对《盱江吴氏》有深刻印象,而且与《盱江吴氏》有较深厚交情,才会在“酒狂不较”的情况下,写下了 “不膺王爵孟家封”和“来向江南为始祖”,且为“后人千古仰高风”的千古名句。


1247年,宋淳祐七年,包恢又应盱江吴汝式之邀请,为《盱江吴氏族谱》撰写了《原序》,前后两者时间相差12年,此时的包恢,已年届62岁,垂垂老矣,他还有当年“酒狂”之勇吗?他又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具体内容,主要暗指“来到江南为始祖”之说:“兢之后者,已六百年。其散居于章贡、临汝、盱江樵川者,其族固非一,而同一祖也。其所居以塘名者,凡十;以井居者,凡三;以源居者,凡五。计其时自唐以来,既有六百年之长久,其人众多,不褅千万,  不谓盛矣乎。”文中:


  1. 兢之后者,已六百年。系指兢公生年至包恢撰文时间约560年。宣公至至包恢撰文时间,则只有373年;

  2. 散居于章贡、临汝、盱江樵川者,而同一祖也:指散居于江西各地的吴氏族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始祖:宣公;

  3. 以塘名者,凡十:指纶公生十子,居逢塘之地;

  4. 以井居者,凡三:指经公生三子,居逢井之地;

  5. 以源居者,凡五:指绍公生五子,居逢源之地。

  6. 其人众多,不褅千万,不谓盛矣乎。泛指:宣公之后裔,有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玄孙。

    综上所述,包恢在“像赞诗”中所指的“江南始祖”,就是“散居于章贡、临汝、盱江樵川者”的“始祖”。其(后)人众多 :“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玄孙”,其族可谓“盛矣”!与宣公十三世孙攀龙《原序》载:“逢塘逢井逢源为记,其后皆为盛族。” 说法是基本一致的。

    宣公一族所以能成为“盛族”,且能“长盛不衰”,如包恢《原序》所言:“上有季扎泰伯之逊德,次有吴兢之直道,皆祖武而可继述也。”“不争利、不拘情,将见众多者愈加众多,长久者愈加长久,又不止今日之所见而已。”告诫“吴氏子孙,试以是思之,则仁义有不可胜用者矣。”攀龙亦言:“凡我子孙家传世守,弗忘、弗堕。”

    宋淳祐七年,包恢这篇《盱江吴氏族谱原序》,与十二年前撰写的“始祖宣公像赞诗”相比,好像少了点激情,只说是“盛族”,而不说是“望族”,保留了“不膺王爵”的本意,而全文不提“孟家封”,却又令人有点失望。

    但自1275年,在宋德祐元年的“眞德秀谱序”中, 有提到“宣公驸马,遂为江南右族。”之说,此后许多社会名流撰写的《族谱序》里,“孟家封”之说,仍是撰写的主题。

     

    关于“孟家封”之说,在吴氏网上,在吴氏微群里,在QQ个人空间里,也有许多不同声音,提出过许多不同的争议论点,我们不妨进一步探讨一下。

     

    附件: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