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下认识吴泰伯 |
|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4 ★★★ |
|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中一条是民生。卑对民生的理解,是平民百姓关注的就是生活,家庭家族,一族一国的人们都要过得平稳,不挨饿,不受冻,不要战争。
吴泰伯到荆蛮,不摆贵族架子,断发纹身,与老百姓一起渔鱼耕作,这是最使百姓们能接受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从这句话里可以得知,吴泰伯不仅与乡邻和平相处,同劳动同耕作,而且为周边乡民做了不少好事,或把耕作技术教给了当地,或把衣着造屋等能为人们生活带来切身利益的事情毫不吝惜的传授给了当地乡民。老百姓心里有称啊,从活命的道行上最能分辨出好与歹,这里的千余家是出自内心的拥戴他,恭敬的尊立他为吴太伯。
从周武王寻泰伯后裔受封这件事上,可以知道周文王、武王在推翻商纣王的战争中,泰伯所在的荆蛮地方当时没有介入到这场战争中去。这里提这件事,并不是说在周朝之前的商朝期间荆蛮地方没有发生过战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战炎帝族,蚩尤作兵伐黄帝。古代人为食你来我往争夺,荆蛮不是天上人间,战事死人的事争斗肯定是有的,还有幸免于死的逃亡,逃到荆蛮地方躲难藏活的肯定也不会少,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恐惧没有亲身尝过的,听起来也会怕三分。然而,最起码在吴泰伯到周章这四代人这个一百多年的阶段,泰伯所在的句吴地区是没有战争的,没有战事,人们的生活就过得平稳。所以孔夫子观史看到吴泰伯的事迹会称至德也矣,认为这个至德并不局限在吴泰伯的让王行为,而是生活在吴泰伯旗帜下的地方没有战争,没有战争,人民活命就不会有巨大的痛苦,远离了痛苦,即是最大的幸福,吴泰伯的德行,就是使句吴地区的人们生活幸福了。
老百姓向望幸福,有关执政的教学传授也一样。吴泰伯之后一千多年的汉代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巨匠,把朝代帝族称为“世家”来排列,郑重其事的把吴泰伯列在世家第一。这位司马大公是受过教育的,而且亲身到过江南的好多地方,从各个地方人们的口头传说中,加上他从史书演说中得到的信息,他得出结论,能称第一的只有吴泰伯。他没有称黄帝做世家第一,也没有称周朝第一代王做世家第一。我们从史记的记述用语中,可以得知司马大公着笔是站在公允的立场上行著,没有阿谀,不存在奉承。
汉司马应该是当时文业界顶端的高级知识份子,从司马公排世家说开去,又知道了,吴泰伯的行为影响了中国的学说教育。在泰伯之前,文化学说没有名称,辟如玄学、道学等,所有后来的儒学、佛学、哲学、法学,无不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主轴来展开各种学说。就是当今的科学,所发明的和正在进行的,也无不是在为本国人民谋求更大的幸福而运作。
泰伯的伟大,如果说感天地泣鬼神言词显得神乎,那事实却有令人不得不服的地方。秦赢政自号始皇帝,借修驰道为名到各地挖断国内的龙脉,免得以后会出真龙天子抢了他子孙的帝位,他没有挖泰伯和仲雍的墓地。日本倭寇在中国横行肆虐,它们没有扰动泰伯仲雍的灵地。连盗墓挖坟最猖厥的历史三高潮,也没人去动二位先贤的栖息地。历代现实,似乎在印证鬼神们也敬重吴泰伯的德。
泰伯没做过皇帝,没有皇帝方面的知识与说教拿给后来的帝皇,可后来好多皇帝都会朝拜吴泰伯,谥号、封位,赐祭田、建大庙,就是现在还定出了个以泰伯陵为题的吴文化节,允许二千人以上举吴字旗踩大街。
如果要解说民族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吴泰伯精神,泰伯精神就是劳动养生活,平稳就是福。我们国家现在提示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即是泰伯精神的解说:“人民生活要平稳,不要战争。”
===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