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溯春秋勾践灭吴难亡其种 忆大唐先祖永馨族脉仍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楚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6           ★★★

溯春秋勾践灭吴难亡其种 忆大唐先祖永馨族脉仍宏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


  黄石地区吴氏族人大多是吴良材的后代,吴良材是吴氏得姓始祖吴太伯的第六十五世孙。阳新、大冶、鄂州、通山,和江西瑞昌、河南、安徽等地都有良材公的后人,人数加起来估计有20万人左右。

  姓氏起源

  姬姓之后 源于无锡

  据《通志·氏族略》所记:“秦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吴氏以国为姓,吴太伯(又作吴泰伯)为得姓始祖。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吴氏源于周朝姬姓。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出奔江南到梅里(今江苏无锡一带),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从而归之千余家,尊立他为吴太伯。太伯死后,没有儿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商灭亡后,周朝建立,武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仲雍后人,并封其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由此而知,太伯是吴姓的得姓始祖,而他的弟弟仲雍则是吴氏的血缘始祖。
  
  姓氏之旅

  唐朝地方官成入黄始祖

  到了大冶陈贵镇才知道,这里并不是吴氏进入黄石的第一站。但是吴氏宗祠却在这里。

  沿着大金省道从陈贵向灵乡行驶,远远地便看到在小雷山雷峰塔下、风景区右侧的路边上,有一处小洋楼密集的村庄,庄门口的大石头上写着“山下吴”。其中一座气势宏大的仿古建筑最为醒目,这就是“泰伯纪念馆”,也就是吴氏宗祠。

  走进宗祠可以看出,宗祠属于新建的,还有一些细微工作有待完善。特别重要的是,宗祠正殿中的吴氏祖先的牌位及神像还没有安放妥当。了解之后才知道,吴氏族人即将在农历八月十八迎接祖先神像入祠堂,待农历九月初九时会举行开馆庆祝仪式。

  在中国历史上,吴姓与著名的“吴越争霸”息息相关。当时正是因为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并利用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吴国虽然灭亡了,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子孙还是继续以国名“吴”为姓留传下来。

  从《吴氏族谱》中可以得知吴氏源于周朝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有三个儿子。当大儿子和二儿子知道父亲要传位给三儿子时,于是跑到江苏一带,并在这里立国,自号为“勾吴”。他们的子孙便以国号为姓。不过有趣的是,与其他姓氏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同为一人不一样。吴国创立者为太伯,即是得姓始祖,但他没有儿子,王位就传给了他的弟弟仲雍,现在吴氏为仲雍后人,他便成了吴氏的血缘始祖。

  记者在《吴氏族谱》中看到,黄石地区吴氏族人大多是吴良材的后代,吴良材是吴氏得姓始祖吴太伯的第六十五世孙。他原为唐代的“洞天举人”。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朝廷派了大量的官兵去围剿和安抚那些农民起义兵,于是吴良材被任命为江西彭泽主簿,随后又被任命为永兴县县令,即在如今的阳新县生活了三年。然而三年后的某一天,吴良材突然感觉十分不适,便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了状况,于是召集地方士绅交代了一些事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56岁。

  在众多家族姓氏供奉的先祖中,吴良材的官职可以说是最低的,但他为官期间十分得民心。他死后子孙原本是想将他葬回老家的,但当地的群众极力要求他葬在本地,于是吴良材与他的子孙们都留在了阳新。

  在阳新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十几代后,吴良材的后人们开始往外迁徙。如今,吴良材的后人们遍布阳新、大冶、鄂州、通山,和江西瑞昌、河南、安徽等地。

  后世忆访

  吴中阶 吴氏宗亲会会长

  吴作贵 吴氏宗亲会副秘书长

  记者:吴氏宗祠看起来与我之前见过的宗祠风格有些不同,能介绍一下吗?
  吴中阶:我们这间祠堂的建筑结构与其他的祠堂都是一样的,也有三间两门,戏楼、厢房、正殿,这些都没什么区别。只是我们祠堂的建筑风格是属于秦汉建筑风格,这是很少见的。现在大多数的祠堂都是明清建筑风格,讲究雕花彩绘,而我们这间祠堂则突出了方正对称的布局,朱红色的墙面和圆柱配上青瓦,十分宏伟。
  吴作贵:从远处看我们的祠堂,最醒目的就是祠堂四个角建的角楼,这是秦汉时期的建筑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其他祠堂所没有的。
  记者:这个祠堂应该是重建的吧?以前有祠堂吗?
  吴中阶:我们以前是没有祠堂的。现在的吴氏宗祠是于2007年10月动工修建的,目前已经建成。我们将在农历八月十八从大冶殷祖吴德明庄迎回太公的神像,农历九月初九将举行盛大的开馆庆祝仪式。
  记者:为什么祠堂要叫做“泰伯纪念馆”而不直接叫吴氏宗祠呢?
  吴中阶:参与修建这座祠堂的除了大冶地区的各个吴姓庄门外,还有鄂州等地的,共有130个庄门。大家都觉得泰伯三让王位于其弟,并开创了江南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值得我们为他建立纪念馆。
  记者:吴氏是江南大姓,目前在黄石的分布情况如何?
  吴作贵:阳新、大冶、鄂州、通山,和江西瑞昌、河南、安徽等地都有良材公的后人。人数加起来估计有20万人左右。
  记者:现在的族谱也是新修的吧?
  吴作贵:是的,现在的族谱是2002年重修的,之前的族谱是1988年修的。 


  名人志

  得姓始祖吴太伯

  吴太伯生于公元前12世纪,寿九十一岁。父古公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历。季历子姬昌有圣瑞,古公欲立季历以传姬昌。太伯、仲雍为遂父志,而奔荆蛮,断发文身,建勾吴古国,从者千余家。筑太伯城,凿伯渎港,传播中原文化。孔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吴姓后裔奉其为始祖,卒后葬铁山(在鸿山镇),为江南第一古墓。

  南唐忠臣吴仲举
  吴仲举,字太仲,五代南唐兴国永兴人(今湖北阳新县)人。《宋史·吴中复传》记载。吴仲举任南唐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县令,当北宋大将曹彬平定江南时,吴仲举曾杀掉曹彬派来的招降使者。后宋军攻克南京,南唐灭亡,吴仲举被俘将杀,他临危不惧,说:“世禄李氏,今国亡而死,职也。”曹彬为他的赤诚感动,义而不杀。

  阳新著名文学家吴国伦
  吴国伦(1524~1593) 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汉族,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属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后七子”前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王死后,吴国伦成为文坛盟主。

  阳新少将吴嘉民
  吴嘉民,湖北兴国(今阳新)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阳新县自卫队。曾任鄂东南自卫军司令部特务营副营长,江西军区分区组织科科长,中共修水、宜丰、奉新县工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了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营长、第一师团政委,苏南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华中军区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师政委、第十兵团军政治部主任,苏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黄桥、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1956年后,历任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政委、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轶闻志

  太伯三让天下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仲雍,小儿子叫季历。季历娶大任氏的女儿为妻,生下一儿子,取名叫姬昌。古公很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国家传给他。但按照当时的传统,王位是只能传给长子的,故而古公亶父左右为难,郁郁寡欢。太伯、仲雍兄弟俩了解了父亲的心思后,决定以到衡山采药为父治病为由,离开了王宫。兄弟俩到西面的吴山隐居下来。由于他们勤劳、亲民,深得当地百姓拥护,于是被推为首领。

  太伯、仲雍入吴山不返,这样,季历就被改立为太子。不久,古公亶父因病去世,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将王位归还给太伯。太伯、仲雍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后立即从吴山赶回来奔丧,这时季历要把王位让给太伯,太伯坚辞不受。后来,太伯见几次避让都不行,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和西吴的族人举族南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最后到达江苏无锡梅里。

  太伯、仲雍来到梅里后,和当地居民一起开发了江南。后来,太伯在东吴之地重建国家,国号“勾吴”。但他却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并且没有留下后代,为的就是把王位让给弟弟仲雍。大约在公元前1193年,季历被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季历的儿子“昌”要太伯回中原继位,太伯再次让位于“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这就是让百姓肃然起敬的第三让。

  吴汉杀妻
  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准备送去报功,其母告诉吴汉说,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吴汉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的,那时他年龄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吴母命令吴汉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兴复汉室。吴汉持剑去杀妻子,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将实情告诉了她。王莽的女儿听后自刎而死,吴母因为促使吴汉下决心反对王莽,也上吊自杀了。吴汉于是死心塌地追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中兴的名将之一。

  吴国伦勇击倭寇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朝隆庆初年(公元1567年),阳新大文学家吴国伦任高州知府。就在其上任前一年,这里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倭寇五千人攻克电白城(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残杀平民三千,掳走妇女三千。吴国伦走马上任后,吸取电白教训,加固高州城墙,训练兵士,作好痛击倭寇来犯之准备。经过几年努力,高州城防严密,军民同仇敌忾,被誉为“小函谷关”。
  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12月),倭寇再次侵犯高州,吴国伦挥兵直捣敌营,倭寇仓皇逃跑。吴国伦率大军追至里麻村,擒获敌首,大获全胜。后来,倭寇围攻化州,吴国伦一面派参将陈豪救援,一面亲率大军绕道敌后,形成夹攻之势,尽擒来犯之敌。为表彰军民抗倭战功,他还建亭立碑,昭示后人,亭名“五里亭”,后成为高州名胜。吴国伦保境安民的政绩军功,被载入高州史册,传颂不绝。


  吴氏宗亲聚无锡祭祖
  2011年4月10日,来自世界各地的21个海外吴氏宗亲团千余人在祖地无锡溯族恳亲,并在鸿山泰伯陵碑林内集体焚香祭祖。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为泰伯陵题写匾额,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永远荣誉主席吴天赐先生为“泰伯陵”匾揭匾。
  吴文化先祖吴泰伯因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名闻天下,阳春三月祭祀先祖的传统延续至今,已成为世界性的吴文化代表庆典,每年均有大量海内外宗亲团来此缅怀先祖。
  相比往年,今年归国“省亲”的海外宗亲团规模更为宏大。据当地官员介绍,原本一个团只有3人的邀请名额,但最后都自发扩充到60人。
  本次到无锡恳亲的有来自港澳台、美国、德国、加拿大、菲律宾、委内瑞拉、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至德宗亲代表,也有自行携族谱来此间寻根的耄耋老人,“寻根”规模超历年纪录。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