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梦里吴山总关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           ★★★

湘江|印象(九)—— 梦里“吴山”总关情

 

凤凰卫视 湖南卫视 湘江纪录片  吴山文化

 

拍江却在说山,希望大家不要笑我跑题。郴州这座林邑小城离湘江其实还有那么一段距离,如果不是当年的磅礴大雨,湘江支流耒水水位暴涨,无法过河,一代诗圣杜甫也许就会落户郴州,成为常住人口。或许,遗世而隐,风姿绰约,像闺中少女的“吴山”将会是杜甫定居的首选之地,可惜这一切都是假想,只有吴山村的河水流淌,风景依旧。

 

这座古村落,至今像一块沉睡的璞玉,任由安徽歙县贞洁牌坊之多,浙江兰溪诸葛村八卦布局之妙,江苏江阴周庄江南水乡之美雄居古村落三甲。

 

啰嗦了很么长时间,大家也许还在想,我们所说的“吴山”到底是哪座山,请看香居士词云:“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虽然此“吴山”非彼“吴山”,但绝对值得一去。

 

 吴山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北湖区华塘镇西北6公里处,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今仍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的历史风貌。我们乘坐的车在狮子岭下的西水对岸停下来。步行走过西水河上的义成桥,像屏气吞声贸然造访的旅人,轻轻叩响古老吴山阒然无声的虎头门环。以想象的翅膀拂拭古村的千年尘埃,以卑谦的手指抚摸每一块砖头与瓦砾,透过清澈的西水河里“峨冠博带”的倒影,一起见证她昔日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

 

这个古村落居住着300多户人家、1800多口人。除1户李姓外,其余都为曹姓族人。据曹氏族谱记载:南宋理宗年间,曹公国器官封都统执掌兵符,带兵巡边,由汴梁至楚,适见郴境山青水秀,风淳俗美,人皆理让,户尽孝慈,仙佛之地。遂卜居吉阳乡吴山下肇基开派。自此,曹姓家族就开始定居吴山,延续至今已有27800多年了。

 

    令人惊奇的是,在800多年的岁月变迁中,村子的村名、位置不曾改变,但与曹姓几乎同一时期搬迁过来的李姓,却日益凋敝。在清道光年间的《倡建义成桥碑记》里,我们透过刻有“曹君开铣毅然欲建石拱,自捐百金以为倡,而李君国显等并相与募捐以为助,约费数千金,经始于道光七年,越三载而告成。”的斑驳碑文,仍然可以感受到吴山村财力的雄厚和旧时李姓的繁盛。只是那些商贩的吆喝,那些回荡在村落小巷里的马蹄声和那些过往人们的悲喜人生,都随着汩汩滔滔的西水流进了岁月的深处。

 

据吴山村里“掌谱人”曹登楚老人介绍,先前“聚族而居者曹姓最盛不下数百家,其余李姓亦数十家”。但是李姓奢靡之风甚重,目前依稀可辨出,延伸到西水河边,有两条古道。一边为李姓专用,全部用青石铺就,宽可行驰一辆马车。另一边为曹姓专用,完全是泥泞小道,宽不盈尺。但是李姓却以奢靡为荣,命黄口小儿以绳拴马蹄金,在青石路上来回拖曳,以之为耀,夜则称金,不足秤则嘉许力道大,谓他日必中武状元。由是,日渐颓败。

 

中国有句古话说:“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吴山村曹兴李凋的现象或许也隐含了这个道理。

 

吴山村“群山环抱,一水洄还”,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故别处常有的“八景”这里也有。听听这些雅名就足以勾起你的追古思幽之情:“石桥水月”、“天生石路”、“玉带水绕”、“狮山烟雾”、“三星水口”、“历久香泉”、“凤岭积雪”、“二水夹龙”。这些景致到了今天仍可以寻得到踪迹,尤其是“玉带水绕”的长岭壁下渚清沙白,盛产“石灰籽”、“标竿子”、“黄丫牯”、“霸腿鱼”等野生鱼种。

 

其实吴山村的真正特点,不仅仅在她的外貌,也在她的风水和文化底蕴内敛的人文精神,更在于她极具个性的建筑特点。近看那些已颓败的老屋,翘檐飞角上那陶做的龙或凤已经没有了光泽,但是映衬在蓝天白云间,仿佛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大门都造得高而阔,富有气派,为高墙里的天井和房屋作出恰如其分的渲染。进门是虚掩的中门,打开了,对面的照壁上一例是“业追汉相”、“赋追古风”、“芳绍国华”的颜风柳体的匾额;左右两侧是镶有好看的木窗花的厢房,一般都给姑娘住的,由于格子窗正对着天井,厢房里待字闺中的女子往往可以清楚地看见访客的相貌,而客人却看不清厢房里的女子,这使得从不外出“抛头露面”的女孩儿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挑选到自己的意中人。吴山村里大概有340座这样的有代表性的明清时候的建筑物。

   

村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当数“三厅屋角”,顾名思义,她有三进厅屋。据居住在这里的曹登满老人回忆,这幢建筑由其远祖曹文纶公始建于康熙57年,而今历经9300余年。整栋建筑采用外砖墙,内木材的结构。屋内共有44根木柱,柱柱相连,铆接镶嵌,找不到一根铁钉。柱底的石础均精雕细刻了许多花鸟图案,梁上的雀替、垂莲、角神工艺精致造型优美。最为兴盛的时候,这屋里住过10多户人家,几十口人,而今却只住着380多岁的老人,从这里繁衍出去的儿孙据统计有150多人了。现在住在郴州的曹登满每年都要抽空回到这间老屋来小住一段时日,因为他舍不得这生他养他的地方。       

 

有星象师认为:吴山层峦耸翠山若城也;波涛浩荡江如带也;龙自南蜿蜒而来,水由西东流而去,览景于朝烟飞淡淡,怡情于夕辉影煌煌,柳岸兰汀景物不一,鸡鸣犬吠气象万千,斯地者称胜地焉。虽然这种说法带有许多的迷信色彩,但是这里的确人才辈出,史载曹胜以亚元出授云南广东提学,曹智琏登甲进士出授泥金县县令。“如果你们早来,或许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为我们做临时导游的曹登满老人这样说,“吴山的建筑近几年破坏太严重了!”他回忆说:以前的曹氏宗祠,既是族人聚会的地方,也是唱戏的地方。解放前,这里可是好戏连台,婚嫁丧娶都要请戏班子,有时候一连唱上七天七夜,好不热闹。

   

     大概是民国18年,我4岁,还依稀记得一件事,村里请了桂阳李高立的私人湘剧团,团里有个演花旦的台柱子叫李新莲,她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人长得漂亮,戏也唱得绝好。一次她唱《白蛇盗草》的戏,新来的鼓师不熟练,李新莲觉得踩不住鼓点,于是愤而将手中双剑掷向鼓师,鼓师的额头顿时鲜血迸流,可见那时候演员演戏是相当敬业的。台上演得入神,台下听得入迷,看到法海要把白蛇精镇到雷峰塔下时,台下的观众纷纷向“法海”扔石子,那演员忙不迭地大声宣称:我不是法海。众人宛尔,这才止住扔石子。戏台两侧悬挂“耀武扬威都是假,装模作样尽成真” 的对联,大家倒是熟视无睹了。       

 

宗祠左侧原来有一棵500年树龄的罗汉树,树上结过如蝉蜕一般的罗汉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含在嘴里,甜甜的,还能治咳嗽呢。湖南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曾经报道过,说这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罗汉树。可惜的是前两年当地村民在树下挖泥打砖,伤了树根,罗汉树最后死了。

 

       现在,村里人生活条件好了,为了装扮房子,把几百年的老房子用水泥和石灰进行粉刷,还有的把木格子窗也换上了塑钢窗。好多有艺术品位的老房子因为缺乏价值认同,都被整得变成了“四不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毁得不像样子了。西水也因为上游修建了火力发电厂而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再过几年,恐怕很难找到老吴山的影子了,但是我在一天,我就要保护好老祖宗的这些基业。说到这,曹登满老人很是惆怅。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排排缺乏规划的新房子将那些极具风格的老房子围得严严实实,许多老屋因为年久失修,都面临着坍塌的危险,而曾经雕龙画栋带给吴山人无尽欢乐的祠堂古戏台也全部腐朽松脱了。 我们漫步在吴山村斑驳的青石板路上,如同流连在现实与过去的时间隧道里。越是读懂吴山古村的枝枝节节,越听得见她发自内心的深深叹息。这千年的古村呀,何时能再绽放如花的笑靥?

                                                                                                                                                   ——《湘江》刘仕卫、张艳、黄海清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