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吴老!
■时报时评■张剑荆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历史上,吴敬琏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最近30年来,在改革的每一重要关节点上,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总能听到他的声音。在他80寿辰及从事经济学研究一个甲子之际,请允许我代表那些正享受着市场带来的巨大恩泽的男男女女,向他恭敬地说一声:“谢谢,吴老!”
吴敬琏先生是我国当代经济学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最清晰地诠释了学术、人生价值与时代的密切关联。当度过了阿·托尔斯泰描述的那种“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的“苦难历程”,终于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无数的个人选择便汇合成伟大的改革运动,我们的国家因此而进入了改革时代。公民,连同吴敬琏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群体,在比较、思考了20世纪的种种探索、种种挫折之后,终于做出了选择,那就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系于改革,只有走改革的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光明的前途。我国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选择对于国家的兴衰,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
吴敬琏的全部思考,都是围绕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进行的。他在《中国经济的振兴有赖于市场取向的改革》一文中写道:“我对经济学的执著沉迷,说到底,是为了解答一个困扰了好几代求索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怎样才能振兴百年积弱的中国。‘学以致用’,古有名训。既然我从自己的曲折探索中得到了中国荣辱兴衰系于改革的结论,自然就应当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贡献给经济改革这一伟大事业。”
在吴敬琏身上,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气质。不过这种理想主义是基于经济学的理想主义。一方面,这种气质使他总是对停滞和倒退保持着警惕,总是能够敏锐、适时地指出下一步改革的目标,经济学在他那里没有堕落为庸俗之学,他也没有成为既得利益者的辩护士。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政府经济学家,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重要的政策建议实际上都受着现实条件的约束,因此需要仔细论证其可行性。这种“现实的理想主义”是他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这种气质使他能够在改革的许多关键时刻,率先提出改革的新目标,比如在计划与市场争论最为尖锐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提出并论证了我国改革目标的市场化走向,他一度被讥为“吴市场”。21世纪初期,面对被既得利益者搅得混乱失序的股市,他的一声“赌场论”虽然引来了猛烈的批判,但也使中国股市获得了改革的动力。面对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来临,他适时提出了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警告。
在吴敬琏身上,科学精神和道德勇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作为政策咨询者,他对于依据科学理论和方法得出的政策结论,敢于坚持,不退缩,不迂回,不曲意逢迎,不媚俗阿世。客观地讲,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里,经济学不仅仅是“沉闷的科学”,而且还常常被有些人作为媚俗的工具,有时被贴上学术的标签,却不过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吴敬琏是如此的不同,他淡泊名利,耻于谈钱。在他身上,有着古君子之风。这种人格魅力,吸引着不同阶层的人们,虽然可能不同意他的一些观点,但对他的师表之德行莫不服膺。
在经济学成为显学的时代里,经济学家也成为公众瞩目的中心。吴敬琏更是经常陷于舆论争辩的漩涡。他的观点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由于是他的一家之言,往往会引起舆论的关注甚至炒作。他知道,因为他的影响力,他的一些观点、建言,会断人财路。他总是说,经济政策的调整总是涉及到人们的利益关系,这会将战神招到战场上来。但是面对批评,他有时也感到委屈,感到苦恼。在一篇文章中,他引用一位作家的话表白心迹:“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他没有私敌。
越到晚近,他的思考越是超越经济学的眼界,进入到与经济不可分割的法治和政治领域。他越来越认识到,作为结构复杂、机制精巧的现代市场经济,其有效运转,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支撑。最近几年,他对于因政治法律改革迟滞导致经济沿着粗放增长方式一路狂奔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深感忧虑。对于因为设租和寻租活动,导致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失范等严峻现实,深感不安。他的思考愈来愈沉郁,言辞越来越激越,以至于在一些时候,他的观点像是鲁迅所说的“投枪匕首”。他的这些思考,将他提升至思想家的行列中。
但是,即使是面对非常严肃的问题,他也不失温情的一面。笔者至今还记得,2007年4月,在上海,一个春雨淅沥的深夜,我送他回驻地,在车上,他谈起西班牙民粹主义泛滥带来的教训,这时他向随行的夫人周南老师唱起了那首20世纪30年代有理想的青年人都会唱的歌:
起来!起来!
向卖国的走狗们,
作决死的斗争!
保卫马德里保卫全世界的和平!
吴敬琏那时还只是一个孩童。现在他对那段历史也有了不同的评价。但是,我却看到了同一个吴敬琏,一个保持着赤子之心的人,一个心怀仁爱的人,一个永远热爱正义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谢谢,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