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吴祚来:中华民族为何崇拜墓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           

吴祚来:中华民族为何崇拜墓地

[导读]人生就是从摇篮到墓地的过程,可惜我们的文化与新闻对墓地太过重视,一个关注摇篮远胜过关注墓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作者:吴祚来

  这可能是曹操的命运,有关他的传说,从《三国志》演变到《三国演义》,不知变形几何,现在被放大的,是他的墓地。

  还是先说一下墓文化吧。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与古代中国的帝王权贵们,对墓葬最情有独钟。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座座国王及王后们的陵墓,有史家说,古埃及文明为什么会被灭亡,就是因为大造陵墓。对帝王们来说,它就是将来再生的诺亚方舟,但对平民百姓来说,百无一用。中国人对陵墓的文化兴致与古埃及比,仅居其次,也可能正因为此,中华文明才延续了下来,毕竟像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之时也仅仅是将每年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建陵,而是不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成者为帝王,败者为匪寇。为帝王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陵墓;为匪寇者最大的文化爱好,是盗墓。帝王们最大的身后事业,与盗贼们眼前的利益,通过墓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其实是帝王们在世时,就想到的事情。想到了归想到了,但还是禁不住那份诱惑,或是手下人的固执,于是陵墓还是要造,陪葬品还是要制作,因为它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手下人如果不做文化工程,对帝王的敬意与自己的利益,都无从谈起。

  古人的陵墓,从来都是用来祭祀或凭吊的,而当代人对先人的墓地,想到的永远是发现、挖掘、装修、收门票与买门票参观。你到首都北京,看看一日五游,多是在古墓里转悠,似乎那里最能沾上帝王之气。其实,能沾上帝王之气获得利益的,是卖门票的单位部门。

  话说到这里,我的意思也就明朗了,无论帝王还是盗墓贼,兴奋点都与墓地有关;无论卖票的还是旅游的,兴奋点也在墓地里。这可能是我们文化的某种宿命。学者裴钰在博客里精确计算,曹氏墓开放参观之后,每年将给洛阳市带来4.2亿元的经济收入。所以,曹氏墓发掘出来的,不是零星的文物,而是一座富金矿,就冲着这巨大的经济利益,谁证伪了曹氏墓地,就是对当地经济的严重伤害。

  令人可怜的,可能只有一代枭雄曹操了。先是说书人将他从《三国志》里拉到了民间故事里,再有罗贯中将其写入《三国演义》,充当一个反面角色,然后就有艺人们将他贴上白脸,变成奸臣贼子。如果真的按史实来,可能民间没多少人对曹操感兴趣,毕竟能欣赏他的诗句的人,并不多,所以拿他与文化正宗的刘皇叔比,与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比,与铁血忠贞的关公比,他就成为一个对立的形象,艺术与观赏价值也因此产生了。《三国志》里的曹操与历史事实的曹操本来就有一段距离,而小说与戏曲中的曹操,又与《三国志》里的曹操有一段距离。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住到了小说与艺术作品中,获得了永恒的文学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曹操自己想要的吗?当然也不是历史本身想要的。

  史书说曹操是个节俭人,淡于墓葬,这个我相信,因为从他的诗篇《观沧海》中可以见得对世道的洞察与生命的悲悯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载入文学史的名篇,充满对天地大美之赞叹,也对人生短暂无限感喟,加之自己并没有称帝,所以不太可能将墓地做得奢华隆重,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倒是符合简朴的风格。但依据简朴风格或其中有一些随葬品,就完全可以肯定这是真正的曹操墓么?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处平原之上河流之畔,1700多年来的河流泛滥已累积了几重黄土?曹氏即使没有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会不会有几处疑冢?因为兵荒马乱之时,加之宿敌太多,简葬与疑冢之说,不是空穴来风。有无可能当时人就造假墓地,以诱惑仇敌或盗墓者?

  历史本身就可能造伪,现实生活中更有防不胜防的造伪者,那么,我们对曹氏墓的真实性还是慎重表态较好,在没有被学界公认并被更详实的史料证实之前,我们只能说,河南洛阳发现了一处疑似曹操墓,毕竟疑似曹操墓的发现,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历史发现,它意味着我们向真相迈进了一步,它是不是最有价值的一步,只有留待时间确认。

  人生就是从摇篮到墓地的过程,可惜我们的文化与新闻对墓地太过重视,无以复加的重视,我们国家生产的摇篮(童车)在国外出了质量问题,有几多媒体与公众关注国内摇篮或童车的质量呢?一个关注摇篮远胜过关注墓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作者系北京文化学者)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