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相会喜空前
作者:吴秋虎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3           ★★★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相会喜空前
                                           ----歙县石潭村与肥东六家畈吴启公后裔寻根祭祖活动侧记

    在举国欢庆国庆节和中秋节的大喜日子里,10月3日上午歙县南乡石潭村迎来了一批身份特殊的客人--肥东县六家畈镇敦伦堂吴启公后裔,他们专门来此参加与石潭叙伦堂、春晖堂吴氏后裔的相会和寻根祭祖、共商建设新农村大计。

    秉始祖三让遗美德,承先人五方创伟业。肥东县六家畈吴氏800年前由歙南北迁,经几百年发展,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今散居全国各地。其侨居世界各地和台湾地区的吴氏宗亲近五千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此次前来石潭寻根的有安徽省前侨联主席吴士勋先生、蚌埠市经委主任吴元信先生、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吴鼎民教授及六家畈中小学校长、退休企业职工等社会贤达11人。集会发起人、现居深圳市发展的吴善槐先生(系左台吴氏石潭叙伦堂106世裔孙)热心宗亲文化、心系家乡建设,出资出力、任劳任怨,为此考证编写了关于“吴氏先祖居住地及迁徙地年考”、“祭启公暨方太夫人文”、“抢救石潭叙伦堂募捐书”等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料;并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深圳赶到石潭村,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拳拳之心获得村民广泛赞誉!
    花萼相辉、兄弟既翕,棠棣竟秀、弟兄联芳。在石潭村“春晖堂”宽大的大厅内,张灯结彩,气氛热烈而祥和。吴明霓先生主持了欢迎仪式,来自肥东六家畈的代表和石潭村代表、霞坑村代表、马南村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追忆吴启公先祖艰难创业及其后辈南北迁徙的悠久历史,激励今人同心同德、弘扬祖先美德,出钱出力、修复和保护石潭村两座古祠——叙伦堂和春晖堂,恢复石板路、水碓、水口、大圣岭、关爷庙等古迹景观,再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生态农业和古村落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参会的各村委主任、企业家、社会名流均表示大力支持这一倡议,力争县市文化文物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将石潭古村纳入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的项目行列中,让这颗古老明珠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座谈会上,肥东六家畈吴氏后裔代表向石潭村吴氏代表吴元根先生赠送了吴氏族谱一套(三卷本);石潭村代表也在祠堂内悬挂唐朝先祖吴少微公遗像以供大家瞻仰。为加深了解、增加亲情,大家还前往槐源河对岸前头山脚下的吴启公、吴唯公父子古墓前烧香祭拜,合影留念。
     石潭村周边山塔人们奔走相告,千余群众自发赶来,目睹了这一盛况。北京《光明日报》记者吴祝蓉女士、《安徽日报》资深记者鲍义来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集会。

                                                                                       歙县霞坑中学部工会
                                                             〈黄山日报〉通讯员:吴秋虎 2006,10,3日夜作

 

800年前富饶塔下兄弟散,800年后石潭古村手足情
    合肥肥东六家畈吴氏远祖吴延硕与歙县石潭吴氏始迁祖吴唯为亲兄弟,北宋未年,延硕公北迁宣城,其后裔再北上江北定居六家畈,形成六家畈吴氏,其弟吴唯就近南迁石潭村。兄弟自北宋未年从富饶村(岩寺塔下)分迁后,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近800余年。
    合肥肥东六家畈吴氏自2003年至2006年第十一次修谱期间,江南江北兄弟两支吴氏后人终于在近900年后网上见面了,获知远祖启公之墓仍然保存完好,便筹划组团前来歙县石潭古村远祖墓前举行拜祭活动,并决定近期前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系安徽合肥肥东人。

 想来歙县石潭旅游的旅游摄影者请联系我,电话:13295595883吴秋虎老师。

苏州的阊门环秀
 
山塘街出来,拐进白公祠一观。里面一塔一祠,祠中四壁有白公当年在苏州的活动展览。在里面流连了一会儿。见一老人家坐在台阶上,聚精会神的看着手里的神秘东西。不禁叹到,真像个陕北老乡。
阳光明晃晃的照在街上,我不知道往何处去。索性在阊门的河边上坐一会儿,顺便歇歇脚。阊门高高大大的(直到下午晚些时候,我都管这座门楼称作“闾门”。我以为苏州有伍子胥的胥门,怎可没有吴王阖闾的闾门?于是也没管自己看没看清地图上的字,就想当然的认为这阊门就是闾门了。)

那阊门高高大大的,比起北京的鼓楼来显得还要威风些。凉爽的风从阊门上凭空而下,直贯门楼子前的那座桥。桥也古色古香的。我走到桥上远眺,远处水色涟涟。但见河边不远处一处黄墙黛瓦,醒目的来。北方民间的古建几不见黄色的墙壁,因为那是皇族专用的颜色,民间用者则属大逆不道,会惹来杀身之祸。初到江南,我说不准那是否为一处古代建筑。看形制疑似古代庙宇,但终不知是何等去处。耳边都是吴侬软语,真真好听。想起一篇文章中讲到苏州话的好玩儿时,说:河中2只船快相撞了,船上的人惊呼:“弗好哉弗好哉。”当两船真的撞上了,就变成:“乃么好哉”了。…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