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培田大屋的兴衰(四)
作者:吴念民    文章来源:吴念民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8           ★★★★★
                      培田的衰败

                                      吴念民

 

培田已经衰败了。虽然,培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历史文化村镇”,但是我们在村里看到的是一处处破败的景象。古老的民居、祠堂、书院多年缺乏维修,已残破不堪,周边环境已被破坏得惨不忍睹,清澈见底、游鱼成群的小河已经被沉沙冲积变得难以辨认。为什么人们还会钟情于它?也许,它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贵妇人,如今虽然已经苍老和寒酸,但当年的美貌和雍容华贵仍难以掩盖,……

 

培田的村民,尤其是老人们,听到导游向来这里旅游的人们喋喋不休的介绍这里当年的辉煌和传奇故事,心中涌现的却是一百年来的苦涩辛酸和无奈。

培田的衰败留给人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培田为什么会衰败?许多出版物都有分析,有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以为似乎还不够准确和深刻。当然,要作很准确很深刻的分析又谈何容易!从当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到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再到现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人是不少的,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又有多少呢?

 

    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在发展的。培田的衰败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农村的核心价值体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是它的组织结构;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是它的生产方式。当年,培田人靠经商和多种经营,靠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家致富。但传统的中国文化,“耕读为本”、“耕读传家”读书做官才是人们的理想。因为,士、农、工、商,“商”在历朝统治者的眼里,都是末流的。培田人和许多徽州商人一样,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最后都用来建房和转化为农业资本,这里有当时社会动乱,培田人求稳怕变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文化根基和价值观在起作用。但这样就为培田也为培田的后代埋下了祸根。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侵入和发展,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萎缩,培田只能一步步走向衰退。

 

还有一个原因。所谓“耕读文化”,是儒家文化和价值观、宗族社会结构、小农经济基础的结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近百年来,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沉重打击,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已经崩溃和解体。文化根基的崩溃和宗族管理精英权威的丧失,以后加上战争、“斗争”和各种各样的“运动”、精英人才的外流……造成的混乱是培田进一步衰败的原因。其无核心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影响到它的发展。

 

     应该指出,这里并不是说“耕读文化”是先进文化。相反,它和近代社会发展是不适应的,显然和近世兴起的民主科学相违背。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变。培田之所以落后和衰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个转变。

 

     “耕读文化”带来的悲剧性后果,是值得深思的。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