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论吴人东渡日本
作者:吴丹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2-1         ★★★★★

论吴人东渡日本

从汉末至魏晋时期,不断有满口吴音的日本人出使中国,自称“太伯之后”云云。《魏略》记载,日本“其俗,男子皆鲸面纹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晋书·倭人传》有“男子无大小,悉鲸面纹身,自谓泰伯之后”之类记载。《通鉴前编》说:今,日本又云为太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说到吴人东渡日本,我认为是春秋后期句吴灭亡,句吴之人不愿意做亡国奴而渡海至日本九州岛。

   考古研究表明,古代日本人与吴人一样断发纹身,有同样的稻作文化,稻种基因又显示,日本的水稻与江浙一带的水稻是同一品种,古代日本人使用与吴地类似的青铜兵器、工具,穿一样的贯头服,居住在杆栏式的房子里,拥有相似的丧葬习俗,根据现代基因测试,日本弥生时期的人骨与中国秦汉时期江南古人的遗骨基因是最接近的。历史上日本人又被称为倭人,倭与吴古音相连,古代中原地区称吴越之人为倭人。以上种种,都是日本人与吴人同宗的佐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句吴人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是有一定根据的。

日本人相传是中国“吴太伯之后”,在中日古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吴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让国于三弟季历,从周原来到江南。后来在荆蛮人的拥戴下建立了句吴国。句吴国传至吴王夫差时灭亡。

句吴灭亡之时,不愿意做奴隶的吴人,只能四散逃命。他们有没有可能逃到日本呢?答案是可能的!

公元前485年春,吴王夫差命大夫徐承率水军主力实行远航奔袭,从海路进攻齐国本土。虽然吴齐海战句吴大败,但我们却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 吴国有远距离航海能力。

  2. 吴国拥有庞大的船队。

  3. 公元前473年,夫差亡国之时,应该还有不少参加过吴齐海战的幸存将士。他们拥有大规模远征的经验教训,东渡日本必定会做充分的准备。

    历史上日本曾经十几次派遣遣唐使由海路来中国学习,从公元8世纪70年以后,一直日本停止遣唐使前,来华航线改取南路,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径向西南,横渡东海,在长江口的苏州﹑明州一带登陆,转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所需时间较短,一般十天左右,甚至三天可达

    也就是说吴人从长江口扬州(春秋战国之时扬州一带是出海口)出发,一般十天左右,最短三天就可以到达日本九州岛北部的五岛列岛。

     

     

       史料记载吴人以“舟楫为舆马”,以“巨海为夷庾”。吴国“大翼长十丈,阔一丈五尺二寸,一船可载士兵二十六人,桨桡手五十人,操驾水手三人,长钩、长矛手十二人,指挥二人,共九十三人。船载弩三十二张,箭三千三百支,盔、甲各三十二副。(能制造乘载百人左右的舰船)

       甲骨文中记载:“戊戌卜,方其凡。”意思就是说,戊戌这一天占卜,船(“方”就是舫、船之意)上必须(“其”就是“必须”之意)挂帆。可见至迟到商代,我国已发明并使用了风帆。船舶能以风作为动力

       越灭吴后,公元前468 年,越沿吴北上的途径从会稽“徙都琅邪”(《今本竹书纪年》。(能通过海洋进行大规模人员和物资运输)

       春秋战国时期,东南沿海的越人经常在南海进行航海活动,并通过番禺港进行贸易。番禺是越人的一支——扬越建立起来的。“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 凑。”(《史记·货殖列传》)同时,百越航海于海外所得黄金、珠玑、犀象等也曾作为贡品向楚国朝贡。(能够进行远海贸易)

       航海实践使春秋战国人们地理知识扩大了。人们已经把大海分为东海、北海等几个海域。已经深知海洋气象,特别是风向对于航海安全的重要性商代已知东、南、西、北四方风。春秋战国时又知有八风与十二风。(能利用季风航行)

       春秋战国时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晋书·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 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能通过天体定向定位)

       以上种种说明了,春秋时期的古人已经掌握了比较发达的航海技术。吴人东渡日本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可行的。

     

     

     

 

文章录入:吴丹军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