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中国的吴氏文化活动中,推崇泰伯三让精神,然而,所拜的泰伯像,却均是衣冠衮冕的皇帝服饰。显然,衮冕皇帝的泰伯形象,代表的国家元首,是立国者形象,而不是让国者的形象。
《左传》说:泰伯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史记. 吴太伯世家》曰: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可见,做为让国者,泰伯的形象是断发纹身,而不是衣冠衮冕。
《吴越春秋》记载: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勾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勾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勾吴。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按战国秦汉古制,一里为三百步,一步为六尺,一尺合今23厘米)
上述文献说明,泰伯立国之后,建立泰伯城,泰伯城的周长为一千一百步(1.518公里),表现出泰伯的为人谋事的谨慎态度。
所以,推崇泰伯的让国行为,所拜的泰伯像应是纹身断发的形象,发扬至德精神。而推崇泰伯的立国行为,所拜的泰伯像应是衣冠衮冕的形象,发扬谨慎精神。
如果口中说的是发扬泰伯让国至德精神,所拜的是谨慎立国的衮冕泰伯形象,则似乎显得有些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吴氏宗亲以诚为尚,以德弘德,心口如一,那么,吴氏宗亲在发扬吴氏谦让的三让至德精神的时候,所立的该是纹身断发的泰伯像,吴氏宗亲在发扬吴氏谨慎精神的时候,所立的该是衣冠衮冕的泰伯像。
泰伯一生所表现出的品质,即是让国立国,谦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