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有关吴真人(吴夲)学术研究论文中,发觉有学者提出“吴夲”另有名字叫“吴猛”参阅海峡两岸出版的道教及宗教刊物,亦有人提及“吴夲”另有名字叫“吴猛”,而在台湾有多间供奉吴真人的庙宇,他们出版的刊物在介绍吴本的姓名籍贯时亦定写有“吴本”另有名字叫“吴猛”字世云。
根据延陵吴氏世系图记载,吴夲并非吴猛,吴猛亦不是吴夲,在宗族的谱谍记录中,吴猛及吴夲历代以来都是广受民间尊崇的人物,他俩虽出生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但同被称为真人,因为同姓吴,也就同样尊称为吴真人。所以容易令人产生误会,甚而合二为一。
吴夲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关于吴夲的圣迹,海峡两岸广为传诵,也就是两岸同祀的保生大帝,宗教历史资料均标明“保生大帝俗姓吴,讳夲,字华基,号云衷,羽化升天后谥为“医灵真人”、“大道真人”,民间尊称“大道公”及吴真人。”延陵吴氏通谱福建白礁通公派分支世系图标明“圣父通公(同安白礁一世) — 真人,世讳夲,字华基号云衷(二世),同为通公源下(二世)根—庆—能—动—素—德—翰—元杞—商—文兴—怙—真祜—密才—宗嗣—丙恺—仕宗—安生—福官—国运—允恭—朝端—迎宣—唐容—穹威—惟权—正南—士换—正兴—宗显 (二十九世)移居台湾台北县,板桥镇浮洲。)
吴猛出生于三国后汉主建兴(公元二三九年)早吴夲七百四十多年出生,根吴氏通谱记载“吴猛,公字世云,库公之子生二子,长日神霄,次日冲玄,公列子二十四孝排列第六,性孝,扇忱恣蚊,曾遇异人授神方,回豫章江涛风急,以白羽扇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宋封逊真君时,徽宗亦追封公为神烈真人,传世之宝。”以上的记载我们已能初步看出神烈真人吴猛的基本概况,而文中最重要是提到许逊。
许逊即许真人,人们经常在庙宇中顶礼膜拜的感天大帝,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为吴猛的学生。有很多介绍许逊的文章中均提及吴猛,根据《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许逊为东晋道士,他字敬之,后世称为许真君或许旌阳,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二三九年)八月十五日生于豫章南昌自幼颖悟尊宗道教,时西宁州有吴猛,字世云曾举孝廉,仕吴为洛阳令,后弃官归隐,得异人传授道术,弟子相从者甚众,许逊二十岁是年,具帖拜吴猛为师,吴猛自谓粗通道术,不堪为师,愿相互为切磋,遂将烧炼秘诀并白云符书,悉传与许逊,后许逊被举为孝廉,拜为旌阳县令,大施利济,后去官归,举家拨宅飞升,里人立祠祀拜,宋徽宗封为“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
就以上二段文字记录所描述,我们更能十分清楚吴猛及许逊的关系及能证明他们是同一朝代的人,而在有关研究吴夲的刊物中,亦有人提出的三真人说及三大帝说,三真人所指的是吴真人,孙真人,许真人。许真人即许逊,孙真人者即孙思邈,也就是民间顶礼膜拜的天医大帝(药王菩萨)宋徽宗封为妙应真人的孙思邈,而吴真人为被封为神烈真人的吴猛,并非相距七百多年出生的吴夲,而三大帝说中的提及的三大帝的保生大帝就为吴夲而不是吴猛,至于二大帝,三大帝为孙思邈及许逊的说法,笔者认为是因三真人说的误会而引起的,三大帝均是保生大帝吴夲,只是为了供人拜祭的需要多加塑造的神尊,诸如以上的误会,也出现在地方志书上及被人引用已久的资料之中。
在列举保生大帝的历史资料及保生大帝庙宇介绍中,也多出现过把二个不同朝代及历史时期的吴真人合二为一,所以会形成吴猛就是吴夲的误会,诸如在保生大帝庙宇介绍中引用周恒《光绪朝阳县志》卷2 1《艺文》载明,周光镐《重修灵济宫记》说。“西晋,濮阳吴氏族人南下闽粤,有吴猛其人,善医,南下后到潮洲,漳州,人民对他的爱戴,卒后被奉为吴真君,入祀灵济庙,”灵济庙中的吴真君是吴猛还是吴夲呢?根据宫祀资料应为吴猛,而保生大帝是吴夲不是吴猛。但如果说是吴猛,和西晋的历史时期吻合,但吴猛并没有善医的资料及未有到过漳州及潮洲行医的记载。如果说是吴夲,西晋为公元265 -316年,斯时吴本尚未出生,由此可见是把吴猛及吴夲的资料各取一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