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浅论“文化”、“宗族文化”、“吴氏文化”
作者:吴新国    文章来源:江西吴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8         ★★★★★

浅论“文化”、“宗族文化”、“吴氏文化”

吴新国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这个文化是指一种狭义的文化,我在这里要谈的不是这种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

广义上的“文化”,是自“五四运动”以后越来越广泛流行的一个概念,但很难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它大致指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风格,其内涵非常丰富,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地域)的思想、理念、行为、代表人物等,小到一个村落的风俗、传统、习惯、生活方式,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当然,谈文化,离不开人,一个群体里的人,才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一个群体进行思维,必然在既有基础之上提出行动纲领,创新方式方法,得出结果,积累了经验,进而形成方针、原则、规范和制度等等,思维结果化为行动,就累积成了道德标准、习惯、约定俗成,然后成为带有这个群体特点的行为风格。所有这些过程、成果和积累就形成了文化。

在了解了文化的基本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文化的一个分支——宗族文化,并且着重探讨我吴氏的宗族文化,以下简称吴氏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21个文明(汤恩比《世界文明史》)中,唯一一个从古延绵至今的文明,尽管朝代循环更迭,甚至有诸如蒙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也没有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脚步,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内在的主要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肯定了这个主要因素就是特殊的“中华文化基因”,在这个基因里,宗族文化是其重要的染色体!

关于宗族和宗族文化的定义,学者们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下面我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关于宗族和宗族文化的概念界定,来说明一个大概。对于古代社会来说,“宗族”大体指:“同一父系的人们群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有共同的宗庙,祭祀着同一祖宗,甚至有共同墓地等的一个血缘群体”(周维德《宗族文化与农村现代化》)。这个界定点出了宗族的几个主要特点,但它把宗族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地域范围,比如仅仅指一个或数个村落里的宗族,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宗族概念,不妨在此基础上,作纵深和横向扩展,纵深扩展是指把宗族这个概念放宽至历史的视野中来考察;横向扩展则是要把宗族扩展到涵盖同一祖先下分衍的所有族人这个更广的范围。关于“宗族文化”,有学者指出,宗族文化是“以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全部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陈延斌、张琳《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这个界定,指出了以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为两个核心的群体的所有社会范畴,简而言之,宗族文化就是一个宗族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宗族制度、族谱(或家谱)、祖训、族训、祖先祭祀(宗庙与墓地)、族人传记及其道德风尚、其他人文表达等等。宗族社会虽已作古,但宗族文化并不因此而消失,比如清明节对祖先的祭祀就从未间断过,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也确有必要对宗族文化做一次深刻的“承”和“启”。所谓“承”,就是要对它做全面的审视和研究,分拣出哪些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哪些是可以继续发扬的部分,对待不适应的部分,可以将它作为历史来研究;所谓“启”,是要对那部分适应社会发展的宗族文化,进行大力发扬并挖掘创新,这样做,除了响应现今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号召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子孙发展宗族文化奠定基础。

宗族文化在海量的古籍里可以说俯拾皆是,司马迁《史记》里的“本纪”和“世家”,甚至部分“列传”,都可以看作是宗族文化的记述,事实上,许多氏族家谱的上古世系也多依据《史记》的记载;流传甚广的《朱子家训》,仍不失垂范后世的价值;清明节祭祀祖先的风俗,也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仁、义,则更是评价一个人的普世标准……凡此种种,宗族文化早已不是仅仅躺在故纸堆里的文字和刻在石碑上的导训,而是渗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灵魂里的血液和炙在我们脸上的深深烙印,即便是在某些历史时段的政治高压之下,它也依然在积蓄能量,待到盛世时节含苞待放。

我吴氏,位列中国十大姓氏之一,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宗族文化。

吴氏肇姓始祖——泰伯、仲雍公,三让王位,断发纹身融于荆蛮,其谦让恭和的品德,被包括孔子在内的先贤们赞颂为“至德”,“至德”亦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标杆。其后有季札公,数让王位,承先祖遗风;徐墓挂剑,践诺于逝者;风评礼乐,示仁于诸侯,孔子称其“贤季子”。上古先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吴氏子孙的骄傲。

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还发现许多载于国史的吴氏先贤们,鉴于篇幅关系,这里仅略举几位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先祖:西汉初,长沙王吴芮助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事迹载于《史记》、《汉书》;东汉开国元勋吴汉,战功卓著,光武帝称赞他“质朴近于仁”,见《后汉书》;唐太史公吴兢,史称他直笔如良史董狐,有《贞观政要》等名著传世;元代理学家吴澄,折衷朱熹、陆九渊两派理学,独创“草庐学说”,自成一派;明初理学大师吴与弼,创“崇仁学派”,开启史上第二次文化下移之发端。还有许多载于史册或未载史册的先祖们都为我们吴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

吴氏家谱众多,记载了吴氏各支源流和分衍世系,几乎每一、两代,后世子孙即自觉集众修谱,以入谱为荣,离谱为耻,自唐宋至今,千年不绝,为的是慎终追远。家谱中序、赞、传、跋,诗赋、碑记、额疏、行实、墓志铭,文体纷呈,内容丰富,敕、诰、荣登榜、列女传,更是彰显了列代先祖的成就与荣光。任何一本家谱,都凝聚了各代族人的心血,它就是吴氏的史书,承载了太多的吴氏文化元素,为后人呈现了各个时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献。另外,吴氏家谱也成了分迁后裔寻根朔源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和路标。

吴氏宗人聚居地,多有宗庙祠堂,它是远古遗风的一大见证,宗祠功用的嬗变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商、周时代,宗庙、祠堂,只许贵族拥有,且分等级,天子、王、侯以至大夫均有不同规制,其功用也不同,祠堂是祭祀祖先、神祗的场所,而宗庙则是家族议事、决策的地方,比如孙子兵法有云“庙算胜者胜算多”,这个“庙算”就是指在宗庙里筹算战略战术,显见宗庙是一个政治角逐的重要所在。秦始皇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后,贵族迅速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渐渐兴起的士族,宗庙虽还是家族议事之所,但已经慢慢去政治功能化了。东汉末往后,宗庙渐变成家族供养的寺庙,有很多宗庙住进了佛陀和观音菩萨,或者其他神祗,有的与祠堂合二唯一了,所以有的祠堂也称宗祠。吴氏宗祠文化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的,由宗祠功用延伸的祭祀祖先活动,亦是我吴氏文化的重要组成。

适值江西吴氏宗亲联谊会召开暨江西吴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之际,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对“文化”、“宗族文化”和“吴氏文化”作一个浅显的讨论和分梳,因为吴氏文化是我族赖以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基因,在此,特别呼吁更多的宗亲加入到对吴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创新中来!

泰伯104世、宣公35代孙  新国谨撰于武汉

2012929毕稿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