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宋将吴玠吴璘兄弟在陕西抗金史实
作者:吴正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3           ★★★★★

宋将吴玠吴璘兄弟在陕西抗金史实

吴正茂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我国北方女真族金的统治者南侵,徽、钦二帝被掳,嫔妃、皇族三千多人及府库典籍,北迁五国城,北宋遂亡。是年五月初一日,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又名南京,北宋五京之一,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南宋建立后,赵构外托雪耻与迎还二帝的旗号,粉饰中兴,内行苟安一隅之实,节节败退,至浙江临安(南宋首都,今杭州市),守半壁河山。尽管南宋朝廷仍抱乞和之策,然而朝中一些大臣和广大爱国百姓、军民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力主抗金。加之,金虏正处强大之时,大有不灭南宋,一统中原绝不罢休的气势。南宋统治者幻想乞求投降安天下的策略破灭后,不得不顾全自己的利益,遂顺应民心而抗金。南宋初年的抗金战场分为三处,一是:韩世忠为代表的江淮战场,二则是:以岳飞为代表的中原战场,其三就是:吴玠吴璘为代表的西北战场。

自建炎四年(1130)起,金兵侵入东南,遭到韩世忠、岳飞、刘錡等领导的东路抗金力量的顽强抵抗和阻击,金虏损失惨重,以失败而告终。金国统治者决定改变南征的策略,将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川陕一线,企图占领陕西,由陕西进入四川,然后再由川沿江东下,占领东南,直捣临安,以达到灭亡南宋王朝的目的。比由江淮和中原攻取临安,要事半功倍,易于得手。故金虏决心要夺取大散关和与尚原,以畅军路。

于是,在吴玠兄弟领导下的广大南宋抗金军民,对于金虏进行了为期四十余年的阻击,争取了重大胜利,即粉碎了金国统治者的战略阴谋,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提供了牢固的安全屏障,又保卫了川陕、东南广大地区的人民。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庄浪县)。胸有大志,为人稳重、刚毅,通晓兵法,善骑射,年十八,以良家子从戎,隶曲端军中。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一次以百骑追击西夏军,斩首一百四十人,宋川陕宣抚使升为泾原军第二副将。其弟吴璘(11021167),字唐卿,亦为南宋名将。自建炎二年(1128)起,金兵渡过黄河,屡犯陕西,吴玠昆仲在与金作战中,多次立有战功,四年,川陕宣抚使张浚惜吴玠之才能,荐任为秦凤路兵马副总管兼凤翔知府,吴璘也随之成为川陕抗金军队中的重要将领。次年,为了牵制金兵对东南的进攻,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张浚组织富平会战,结果大败。

南宋五路兵败富平后,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由秦州退守兴州(今陕西略阳),余将皆退守秦岭以南和甘肃以东,唯独吴玠收集溃卒散兵数千人,退守军事战略要塞——大散关(今宝鸡市渭滨区南十里益门镇)及和尚原(其址在今大散关以东地带),居西北抗金的最前线。从此,吴玠成为西北抗金战场上独当一面的将领。  

正是吴玠洞察到金人的险恶用心之后,遂在大散关及和尚原囤积粮草,训练士兵、修筑防御工事准备长期固守。有人劝说吴玠退保汉中,扼守入川要冲,以安人心。吴玠认为:和尚原本身就处在川陕的咽喉地理位置,如果放弃或者失去和尚原的话,就等于让金兵已经占领了四川。吴玠大智若愚,立即召集众将士会议,勉以爱国忠义,并与之歃血为盟,誓死抗敌。众将涕泣感奋,愿效死命,受其节制,于是,众志成城,防守益坚。以和尚原为川陕之屏障,坚持固守,以待金兵。其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军民相处,很是融洽和谐。正如清代毕沅在《续资治通鉴》卷108中所载吴玠分析大散关和和尚原的战略意义时说道:“敌不破我,讵敢轻进?吾坚壁重兵,下瞰雍甸(指关中),敌惧吾乘虚袭其后,此保蜀良策也。”这是与历史记载相吻合的,值得人们去印证的。  

当时金国治下的凤翔府一带的沦陷区军民,因不满金国贵族残酷的奴隶制统治,为了摆脱金人的残酷统治,他们期望和企盼南宋军队的到来。他们为吴玠孤军作战,抗敌报国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为了支持王师,军民们经常在夜间为吴玠领导的南宋抗金军,结对成群输送粮草,车推背扛至军营,吴玠总是以金帛相偿,人民期盼王师的到来,非常的高兴,送粮草的人更多了。金统治者十分恼怒,在通往和尚原的路上设伏兵,屠杀送粮的军民,并且实行残酷的百姓互保连坐法,违者邻里皆杀。但是,即使是再酷无比的刑罚,也阻挡不了广大爱国军民的送粮热情,送粮的活动持续了好几年。  

绍兴元年(1131)四月,金将没立、乌鲁古分别率兵从凤翔,阶成二州、泾原分兵数路攻打和尚原。吴玠命令全军坚守以待,轮番与敌交战。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金兵只得下马步战,被善于步战的宋军打得大败。这一战所取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金人自侵宋以来,所遇宋将,多不敢撄其锋,故而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及与吴玠交锋,往往败北,而此时金国侵略者大为恼怒,决心再次攻敌。发誓必以重兵销灭吴玠,以挽回金之体面。适逢金攻取西北统帅娄室病死,  

于是任命金兀术为金陕西都统制、都元帅。金兀术亲自出马,率兵十万,在渭河上造起浮桥,横跨南北,又自宝鸡连珠营垒用石头垒成坚固的堡垒,隔条沟渭河与吴玠所部相对峙。是年十一月,兀术大举渡渭,攻和尚原。吴玠兄弟,挑选擅长拉强弓硬弩的兵士,轮流向金兵射击,并发明“驻队矢”,连发不停,矢如雨下,敌抵挡不住,尽数后撤。吴玠从旁出骑兵,猛冲敌营,断金虏粮道。预料金虏于困境下必会撤退,于神(上“分”,下“土”字)设埋伏,金兵果经此,宋军伏兵一出,金兵大乱,溃不成军。吴玠乘金虏喘息未定,又发兵夜袭,金军大败,万余人被俘,兀术身中两箭,仅以身免。金主怒其“无能”,调回燕山。改派撒离喝(又名完颜杲)为陕西经略使,驻兵凤翔府,继续与吴玠相持,伺机侵夺和尚原,以实现其从西北打开缺口,灭亡南宋的阴谋。  

和尚原大捷歼灭了金虏的有生力量,打击了金虏的嚣张气焰,粉碎了金国统治者“师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的神话《宋稗类钞  纰繆》,大大助长了中原人民的志气,此次战役,亦为金虏侵略中原以来遭到的最大一次的惨败。  

吴玠因而被宋廷擢升为镇西军节度使、陕西都统制移驻河池(今甘肃徽县)。吴璘为康州团练使,秦凤路马步副总管,仍留守和尚原。余将杨政为恭州刺史,郭浩为凤翔府防御使,杨从义为武德大夫并秦凤路兵马都监;王喜、陈远猷以下皆赏赐有差。  

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虏再度发动攻势。通过上次和尚原战役的教训,金虏撒离喝想出一个抢在吴玠军背后,偷袭汉中的妙计,一方面分兵猛攻和尚原,以迷惑吴璘,一面遣宋降将李彦琪驻兵秦州,窥伺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七十里),避开了和尚原正面的一线,缀住吴玠,使其不得脱身。自己亲率大军由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直捣上津(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偷袭金州(今安康),企图抢占绕风关(在陕西石泉县与西乡交界处,为汉中东大门)以便攻入汉中。金州失守后,金兵抵达饶风关(今石泉县西)。  

吴玠闻讯后,一昼夜奔驰三百余里,至饶风关下,遣使者送黄柑于金营,语金将曰:“得知你们远来,权且以此解渴。”金帅撒离喝为之一怔,以手杖击地道:“吴玠为何来的如此快!”遂命不惜一切攻打饶风关,金兵身着厚铠甲,登山仰攻,一人在前登,二人于后推,前边兵士亡,后之兵卒接着向上攻。宋军弓弩齐发,又用大石砸。激战六昼夜,敌尸积如山,仍不退却。吴玠又组织敢死队,绕道敌后,夹攻敌人,后内奸为金帅献策,敌遂从祖溪关抄小道从背石攻击饶风关。敌前后夹击,关遂为敌破。  

吴玠于饶风关之役后,退守仙人关(今凤县西南及徽县一部)。觉和尚原距蜀(今汉中、四川)较远,又距仙人关二、三百里,已失战略意义,为呼应灵便、缩短战线起见,遂命吴璘放弃和尚原,“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坪,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  

金将撒离喝偷袭绕风关,占领汉中空城,无功而还。金主复命金兀术为元帅右都监。统辖撒离喝及降将刘夔、韩常等,合攻吴玠。  

金兵入兴元(今汉中市),准备进攻四川。宋军从兴元撤退时焚烧了金兵的粮草,又利用险要地形扼守金兵入川的道路。金兵入川不能,粮草接济不上,内困外忧,金军无奈杀战马和河东、河北的“签军”(强迫征调来的汉人)而食。同时,军中发生流行病,军队无法再战只好退兵。吴玠乘机追击,金兵坠入溪水死亡者无数,只好抛弃大量军用物资而逃。不少金军降南宋;不久,金兵完全撤出兴元府。  

是年,宋廷晋吴玠为“检校少保、充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  

绍兴四年(1134),不甘心失败的金军统帅金兀术亲率撒离喝、刘夔、韩常等将及大军十万再度侵宋,来攻陕西。在这之前,吴璘驻守和尚原,粮饷匮乏,接济不上。吴玠分析金兵必会卷土重来,而和尚原离蜀地较远,于是命璘于仙人关右侧筑营垒,名其名为“杀金坪”,并将和尚原守军移驻于此。金兀术占领和尚原后,直扑杀金坪而来。时吴璘守七方关(今略阳县西一百九十里处)得悉,急率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行,与金兵转战七昼夜,方至仙人关、杀金坪与兄合兵。  

吴玠以万人守杀金坪,并急治第二隘,以备在必要时有退保之机。敌首攻吴玠中军营帐,被击退。敌又用云梯攻垒壁,宋军用撞杆将梯撞碎,以长矛刺敌,战斗尤为激烈。时谋士劝吴玠另择地方防守,吴璘拔刀画地对诸将言:“死则死此,欲与杀金坪共存亡,敢退者斩!”金军遂分为两翼,金兀术列阵于东,韩常列阵于西。吴璘率精锐列敌中间,左冲右杀,杀伤大量敌人后,退守第二隘。金遣生力军随后而至,人披重铠甲,用铁钩相拉,鱼贯而上。宋兵以弓箭射击,金兵尸体堆积如山,金兵多次践尸猛攻,都被宋兵击退。  

次日,金集精锐攻杀金坪西北哨楼,妄图从此入。宋兵登楼抵抗,楼小人多,楼遂倾斜,宋将姚仲用绳索将其扶正。金人又火攻,火不久为姚仲用酒扑灭。吴玠观金人锐气已减,遂派遣手执大刀长矛之军士冲锋陷阵,奋力杀戳,金军大败,金将韩常左眼被射中,又遭伏击,狼狈逃窜,宋军遂取得杀金坪大捷。  

杀金坪之役,自兀术以下的将领均携家眷于军中,以为入川易如反掌,孰料此役遭如此重创,金侵略者认为,吴玠之所以取胜,是广大沦陷区爱国的宋朝军民给予其莫大的帮助,想轻而易举的打败吴玠,是不可能的,于是退居凤翔府,分田屯守,作长久计,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吴玠固守仙人关,加强战备,乘机收复陕、甘、晋一带多处失地。吴玠在仙人关、杀金坪大捷后,南宋朝廷即晋其为川陕宣抚副使,部下将士,分别功绩,升赏有差。  

吴玠在陕西与金兵对峙十余载,正是考虑到官员的饷银从后方的浙江一带运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是,他屡次上表朝廷,请求节约开支,裁撤冗费,官吏,让军队屯田,战时为兵,闲时务农,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此,南宋朝廷特下旨,予以褒奖。他严格要求部下,注意关心兵卒生活,故而部下都很拥戴。吴玠选拔将领,量才录用,绝不任人唯亲,以亲朋权贵而任用。故其部战斗力很强。因其保卫了川陕,当地百姓为吴玠修建祠堂来表达对他的感谢、纪念之情。光宝鸡一地,就建有吴涪王祠三座。像兴州(今略阳县)之江神庙也是后人纪念他的一个主要的纪念地。

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在抗金得胜的有利形势下,接受金人提出的“和议”,并推恩第赏。以吴玠功高,和岳飞同时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迁升为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仍归其节制。玠遂执西北军政大权。不久,吴玠病重,高宗闻知后命守臣遍求名医医治,并派国医前去看望,是年六月己巳(二十一)日,吴玠病逝,终年四十七岁。高宗闻知,赐其少师衔,赐帛千匹,谥武安并下诏建忠烈庙于仙人关,以祀吴玠。淳熙中,追封涪王,世称涪国武安王。十一月,高宗晋吴璘为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时对大臣说:“吴玠久在川蜀,备著忠绩,虽已优加恤典,然闻其家迫贫,可赐钱三万缗,仍进其弟军职令抚其家属。”据李璧《中兴十三处战功录》载:“十三处战功,吴玠独三,和尚原、杀金坪、饶风关。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张浚指挥富会战败后,金人南犯,锐不可当。其余将领多望风逃遁,蜀川大震,亡国已迫在眉睫,惟独吴玠以数千孤军扼守和尚原阻止了金人南侵,并且连连获胜,煞住了金人的嚣张气焰,保住了南宋王朝偏安一百多年的江山社稷。蜀川百姓,对吴玠感激之至,直至宋亡,犹怀念不已。今天我国史学界,对于吴玠这位民族英雄的抗金事迹,仍然是大书特书,推崇肯定的。

史载,吴玠薨,朝廷于绍兴十年(11405月,朝廷命胡世将继任川陕宣抚副使兼四川宣抚使,吴璘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知秦州,节制陕西诸军,驻防秦州,归胡节制。是时,璘代兄掌军。时,金虏毁盟,再次入侵。金将撒离喝率师自同州(今陕西大荔)向西进攻,攻占凤翔府,敌来势凶,川陕为之骚动,人心惶惶。以避其锋。四川宣抚使胡世将闻讯,仓皇召集所属各将议事。途远诸将大半未至,仅吴璘随胡世将在河池(今甘肃徽县及陕西凤县一部)。时,熙河经略使兼宣抚司参议官孙渥,首先劝胡世将放弃河池,退守仙人关山野,意在逃跑,免受城池之限制。吴璘严厉申斥之曰:“当年吾昆仲于和尚原、杀金坪出万死破敌时,承宣(指孙渥)何在?儒语阻军,长敌人之志气,灭自己威风,涣散斗志,应当斩首。余请求以(全家)百口保破敌”。胡世将为吴璘壮语所感动,立即表示绝不放弃河池,并立贬孙渥至熙河。派吴璘率师两万自河池出师迎敌。随后朝旨命吴璘节制陕西诸路兵马。时在河池诸将遂精神大振,斗志昂扬,分路出击。吴璘派遣大将姚仲在石壁砦(今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击退金兵,又派骁骑击败金军精锐。首战告捷,吴璘又派郭浩解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之围。杨政奉命声援,置母丧于不顾,兼程至宝鸡渭河南,为吴璘协力抗敌。宋军将士用命,捷报频传。六月,吴璘与金兵右副元帅撒离喝约日会战。金人出三千骑兵直冲宋军,吴璘遣李师颜以骁骑击败。金兵攻势受挫,遂率残部退守扶风(今扶风县)等待援兵。宋军攻克扶风,俘虏金将三人,生擒170余人,吴璘乘胜进围凤翔,撒离喝异常恼怒,亲自率军与宋兵战于城西百通坊(今扶风县西南)列阵廿余里,吴璘督率士兵。力攻敌营,敌伤亡大半,不敢轻进,与吴璘夹渭河而阵。吴璘驻兵大虫岭(今宝鸡东北)。撒离喝登西平原(今陈仓区贾村镇)观望宋军阵势之后叹道:“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吴璘在此,难与争锋。”撒离喝遂引兵败退,吴璘遂收复凤翔府。南宋朝廷授吴璘镇西军节度使,升为侍卫步军都虞候。

绍兴十一年(1141)九月,金将胡盏(又名“呼珊”)、习不祝(又名“迪不碌”)率兵五万屯刘家圈(今天水东北)。吴璘用“叠阵法”主动出击,屯兵城外。金兵驻于峻岭之上,认为地势险要。宋兵必不来攻。吴璘利用敌人骄傲、麻痹的心理,遣大将姚仲、王彦率部于半夜悄悄登山,敌人毫无知觉,当夜在半坡列阵毕,擂鼓呐喊,点燃万把火炬,金虏疑天兵降,阵脚大乱,投降者万余,胡盏遂率残部退守腊家城,随后吴璘率师围腊家城(今秦安县)。后宋廷欲以金议和,命撤退。时形势有利于南宋,宋帝能审时度势,以北伐恢复失地为重,自吴璘复秦州以来,宋军声威大震,陕西降金之将大半归宋,若乘胜追击,北进中原,恢复陕西、河东诸路则指日可待,然此时仍为秦桧掌权,国弱主昏,遂失大好机遇,孰为可惜。

绍兴十二年(1142),宋廷封吴璘为检校少师,阶、成、岷、凤四州经略使,赐汉中田五十顷。十四年(1144),以吴璘为利州西路安抚使,阶、成、西和、凤、文、龙、兴七州隶其治。二十一年(1151),吴璘以边守之功,加封太尉。二十九年(1159,又升为少保。  

绍兴三十一年(1161)六月十七日,金兵复犯将侵,朝廷任吴璘为四川宣抚使,统管川陕军事事宜。八月,金虏扼守大散关,派遣徒单合喜为陕西经略使,率军攻黄牛堡(今凤县黄牛铺),来势汹汹,川陕震动,一时人心惶惶。宋统制王刚呈骑急行二百里至吴璘帐中,告吴璘曰:“敌将至,大将竟然高枕无忧安卧耳!”吴璘闻讯大惊,速率兵奔至杀金坪,驻军青野原。檄令各地增援,并付以策略,待宋军兵马汇至,受吴璘节制,授之略,分兵为战,金虏果大败而逃。吴璘借机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德顺、积石、镇戎三军以及秦、陇、环、原、熙、河、兰、会、洮、商、虢、陕、华州等十三州,欲囤积粮草,扩部属,以待与金虏再战。是时,奸相秦桧与金国议和成,朝旨命吴璘弃宝鸡以西之地。吴璘撤退时,金虏偷袭其军,宋军亡三万三千人,将领数十员,吴璘与部属痛哭,连营举哀,声震原野。时,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十三州复为金属地。孝宗乾道元年(1165),吴璘入朝,朝廷加拜太傅,封新安郡王。

吴璘归汉中后,继承兄长遗志重视农桑,整修水利,用戍兵修复褒城山河废堰,可灌溉田地数千顷。广大百姓得知灌溉有侍,愿归者数万家。汉中百姓尤念其德。直至今天,汉中的山河堰,还给吴氏兄弟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乾道三年(1167),吴璘病故,呈遗折给宋孝宗,其中有遗言为:“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无一字谈及家事,人称其忠。孝宗皇帝看完吴璘的表章,十分震痛,加封太师,辍朝两日致丧。时人都为之泣下。称颂吴璘为孝宗之岳飞。后追封信王,谥武顺,并优加恤赠。太上皇帝宋高宗又赐银千两,以示缅怀。

吴玠吴璘吴挺兄弟父子的光辉业绩永远的留在陕西人民心中,吴玠吴璘西路抗金英雄的形象和气概可与岳飞比肩,让人倍生敬意。其昆仲六十余载,忠义报国,屏守川陕边陲,为南宋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与中兴四将媲美,名垂千古,故后人有“三秦雄关名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军”之美誉。

(作者吴正茂系吴玠次子吴扶的嫡派后裔:宝鸡中华诗词学会高新区分会会长;宝鸡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编辑)

   

   

 

文章录入:渭水龙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