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浅谈云南镇雄吴氏族谱载
作者:吴寿锜    文章来源:吴氏祖谱简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4         ★★★

《本支族谱历代纂修同仁》

    20096月,祖地吴氏宗亲联谊会开会研讨吴如胜谱系正热烈进行中,参会的某翁以带来封页模糊不清的某地吴氏族谱部分复印件,“若有所悟”地向人展示。经过仔细辨认,乃吴氏族谱云南镇雄编纂委员会出版之吴氏族谱,复印件为其中的部分,题名《本支族谱历代纂修同仁》,又称《历代纂修撰写同仁》共入编纂修同仁21名,上自公元前551年始,下迄1986年,绵沿前后达2500余年。题称特殊,前所未闻,十分惹人注目,纷欲一睹其内容为快。今特摘录至要部分提供谱学共好者尝析研究。

《本支族谱历代纂修同仁》

    孔子 生于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史学家,鲁国相所纂自陶唐轩辕至春秋战国吴王阖闾之后。

    司马迁 生于公元前135年,陕西夏阳人,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西汉太史令,继孔子及其父所纂自春秋战国新立太子吴季札至元始年间吴子颜之后。

    班固 生于公元32年至92年,扶风安陵人,班彪之子,班昭之兄,字孟坚。史学家,文学家,东汉兰台令史,继司马迁之后所纂自西汉吴子颜之后至东汉吴如胜之前。

    吴如胜 生于东汉,河南渠阳人,渠荫阳侯,与吴胜公同修本支族谱,谱谥为孝宪。将其子吴允承令回老家吴郡敬建太伯始祖庙,其后子孙为庙主持。

    吴胜 生于东汉,河南渠阳人,荫爵禄平春侯,与如胜公历经二十余年,理顺完善本支族谱进呈汉桓帝御览后列入国史殿本。

    上摘所谓《历代纂修同仁》即“历代参加的修谱者”。但从文中所述参与修谱者所载的事迹来看,发现问题多多,矛盾不少,故笔者不惜花费时间作了以下一些考证研究:

    1、历代“纂修同仁”第一位孔子,从其生平简历介绍中,没有一字论及孔子参与了吴氏修谱的。事实上孔子只是在评价泰伯的处事为人的品格高尚上,称道泰伯是至德也矣,难道凭此一说竟沾上了吴氏家谱“纂修同仁”的边,而且还把吴氏宗谱创谱至今1850余年的编谱历史,再提前了六百多年?吴氏宗谱若真是孔子最早修的话,为什么孔氏创谱反比吴如胜创谱要晚931年?

    2、历代“纂修同仁”第二位司马迁和第三位班固,他们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毕生从事于史学编著。他们是从朝廷政治或史官职业角度来记载历史为宗旨的,而并不因各姓氏谱牒的需要(也包括吴姓在内)而不务正业地去兼职编谱的。唐代以前的姓氏谱牒由政府所垄断,朝廷有专职人员编“百家谱”,不属“太史令”之类的史官。何况编史和编谱有其编著体例上的各自特点和要求与目的,虽有其相似部分,但更多的是有其严格的体例和体裁。这就是编史与编谱两者之间不是同一回事的常识问题。中国三千年来历朝历代从事编史的人,何止数百上千!若都依此例推论的话,那么多的史学家岂不都成了各姓氏中的“纂修同仁”了?

    3、吴如胜是不可否认的吴氏宗谱始创第一人,有东汉吴郡太守麋豹为吴如胜谱序可证。今云南镇雄吴氏族谱称吴如胜与吴胜一同合修宗谱,又说吴如胜令其子回吴郡“敬建太伯始祖庙”,不知这两说的根据是什么?是臆说?还是推测?要知泰伯庙是桓帝令吴郡太守麋豹所敇建,非吴如胜令其子“敬建”,敇建是朝迁下令所为,即敇建太伯庙是政府行为;敬建是宗族的民间行为,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而且敇建太伯庙是先于吴如胜谱成之前,其中帝又命太尉黄琼等议如胜次子永承为奉祀侯永主庙祀,也就是如胜次子受朝廷的册封,奉命到任履行中央政府赐予的职责,绝非吴如胜令其子回吴郡建太伯庙并主其祀的宗族行为可比。其先后经过,事实清楚,斑斑可考,均可详见于吴郡太守麋豹为《吴公如胜修辑世系序》的记载中得到证实。

    4、至于吴胜其人,在吴如胜谱系中是并无其名记载的。无锡吴氏祖谱第十四次修及其以上历次修谱均无吴胜其人其名的记载。至1950年十五次修,号称修辑全国统谱时,才以注释方式补入吴胜之名。古今许多名家对所谓正史提出过不少质疑,甚至否定。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1611-1680)在其《笠翁别集》之《弁言》中说:“予独谓二十一史,大半皆传疑之书也”。在芦荻《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一文中,叙述了毛泽东评论二十四史的话:“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19931220《光明日报》)。何况历代所有“正史”,都是在某代灭亡后由后代公或私的史家所修,都要比各朝“当代”修的地方志和家谱晚百年以上的时空,怎么可以全信呢?至于所说“吴胜与吴如胜历经二十余年修谱,理顺完善本支族谱进呈桓帝御览”之说,更属子虚乌有,近于荒唐。须知桓帝在位总共不过二十年,吴胜和吴如胜修谱修了二十余年,桓帝已经早已归天了,修成的谱去进呈给谁“御览”?再者麋豹的吴郡太守任期也早就届满卸任,吴如胜到哪里去找麋豹为其谱作序?而事实上桓帝所御览的是吴如胜以家藏世系进奏,要知道吴如胜在当时还无谱可呈呢!而是过了几年以后吴如胜“思祖庙告成而宗谱尚阙”,吴如胜在情势所迫下急了,于是“纂集之”,谱成未及呈帝览而请吴郡太守麋豹为之序,这一谱序就是吴氏宗谱中最早的传世已有1850余年的第一篇创谱序,也是当今各姓氏谱牒中遗存下来最古老的谱序,是极具历史文献价值,在谱学研究上具极高重要地位的古老谱序,是为谱学界所一致公认的。但是桓帝所览的仅是吴如胜家藏的世系,不是吴如胜首创之吴氏宗谱,在这里也该加以说明的。以上一一经过全部详载于麋豹为吴公如胜谱序中可证。

    综上四点分析,云南镇雄吴氏族谱《历代纂修同仁》的编纂内容,确实矛盾不少,问题很多。甚或有违事物发展规律的逻辑性缺失,且从众多吴氏宗谱中唯一肯定吴如胜与吴胜不是同一人而是二个人,还一同修谱二十余年之说的,就此云南镇雄吴氏宗谱作此编纂,是故作耸人听闻呢,还是为弭息各派在这问题上论争不息所作的巧妙安排,以期起到折中调和的两全作用?若果如此,则其思维超人,实令人叹为观止,其用心和出发点固好,但历史怎可任意篡改曲解?结果必破绽百出,无以自圆。须知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何况吴如胜吴胜之疑待审未定,篡改杜撰,终究难抵试金石——吴郡太守麋豹为吴公如胜谱序——的检验。

    论述如上,此《本支族谱历代纂修同仁》疑是近人臆说杜撰之作,在谱学研究上并无多大价值可言,然近时期来,传闻吴如胜和吴胜两人一同修谱二十余年,及吴氏宗谱最早修谱者应推孔子的评说,甚嚣尘上,着实蛊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搞得头脑稀里糊涂,正误不分。而某些人看到如许材料后,也在不加思考,不作分析下,怀着哗众取宠的心态,作不负责任的散播,起着误导族人,贻患不浅的作用。此辨非三言两语即可正本清源的,笔者有鉴于此,身为泰伯子孙,吴氏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一科题的研讨,不惜功夫,查阅大量相关谱学书籍,尤其在麋豹为吴公如胜谱序考证上,费时最多,从而撰写此文,以唤起众多同好者的注意,在谱学研究上要提高识谱的判断能力,对资料真伪的鉴别务须头脑冷静,多一点独立思考,多一点分析研究,切忌拿来主义,人云亦云,听到风声就当雨,入了误区犹未觉。以此作点告诫耳!

 

附录:如胜吴公修辑世系序

东汉永兴二年第一次修

    曰若圣人德与天地同其高厚名与日月同其光明文与山川同其悠久故禄位之封於朝廷功业之载於青史福祚之乡於宗庙子孙之保於万世也洪惟周之泰伯其圣矣乎三让而保其家国之有天下八百馀年上王其祖宗下侯其子孙圣德圣功为何如哉当商之际拯生灵於涂炭之中星斗得文武而整肃山海得文武而清宁泰伯之功不无在焉永兴戊午岁豹恭膺皇命来守吴郡敕建泰伯庙於阊门外访子孙正脉源流主祀泰伯四十一世孙如胜以家藏世系进奏帝览而制曰贤哉吴泰伯广泽源流长遂命太尉黄琼等议如胜次子永承为奉祀侯永主庙祀如胜思祖庙告成而宗谱尚阙于是篡集之而命序於余余按谱牒由泰伯仲雍四传而周章受封显姓以吴承姬十五传而季札复以逊国封於延陵自后为王为公为侯为相为将帅为郡牧者不啻数百人泰伯之庆泽弥流长岂不与天地日月山川同其高厚光明悠久哉吴氏子孙登名是谱者当知前列名裔之重可不兢兢业业慎行修身思之曰一言之玷玷吾先圣之德也一行之乖乖吾先圣之泽也庶不负斯谱之传家也是为序东汉永兴二年三月吴郡太守糜豹序。

吴寿锜 撰 20091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