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姓发源于中华南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吴姓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0           ★★★

    吴姓发源于中华南方,虽历经迁徙,族人散布于华.夏各地,但吴姓族人仍大多居南方各地。到了宋明以后,始成为东南望族。
    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吴氏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西拓湖南的吴姓,成为今天湘西、黔东吴姓的主要来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会同,贵州的天柱远口、凯里、都匀等地。其中贵州的所有吴姓和湖南怀化地区的吴姓,大都是经由贵州天柱远口分散的。
    江苏是吴姓的故乡和发源地,历史上江苏吴姓世.族,主要分布在今无锡、苏州、常州、江阴、丹阳、丹徒、常熟、宜兴、仪征、秦郡、邮、扬州、嘉定、泰州、吴县、金陵等地。
    浙江吴姓,据民《重修浙江通志稿·民族志》记载,主要分布在吴兴、德清、桐乡、杭州、钱塘、温州、归安、江山、绍兴、平阳等地。
    福建吴姓,历史上最早到达的省份。在今崇安、浦城、上杭、连城、福州、泉州、莆田、福清、厦门、安溪等地。
    广东吴姓。《香山县志》载:本世纪初,中山县的吴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当时仁良的柏桠、基边、榄镇的塘尾、小榄、新会冲式,南溪等地。
    宝.岛吴姓。远在春秋吴国鼎盛时,具有先进航海技术和海洋民.族开拓和冒.险精神的吴国子孙,就涉足宝.岛、澎.湖。当吴国亡后,吴姓子孙逃.难海上,至宝.岛。见于史载者为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
    国.破.家.亡后,吴国王室的一些幸存者到达日.本岛,后演变为日.本皇.室,汉隋时期,日.本吴人怀念故乡,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大.陆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泰伯的后裔。《魏略》、《晋书》《北史》等史书都有记载。
    吴姓子孙,约在秦汉时期就达越.南。《元和姓纂》记载:唐代中期勃海吴氏就有吴纳南任安州(今越.南清.化省)刺史。唐末五代,吴姓于越.南建立吴朝。《丹阳吴氏宗支录·季札以下世系》载:越.南吴权家族属延陵吴氏,为吴季札第50世孙。吴权出生于当时唐王朝属地唐林州(今越.南和.西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为杨廷艺之婿。937年,杨廷艺遇.害,吴权于次年从爱州(今越.南清.化省)起兵,不久吴权称王,定都古螺,建立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
    吴姓到达古代朝.鲜应在战.国时期,《后汉书·吴佑传》记载:东汉时著名的陈留吴氏家族吴佑长子吴凤,便官任汉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太守。
《深港客家源流考》载:元代,有客家籍吴姓南至香.港。清代,有吴宣后裔从广东嘉应迁居香.港,现居于香.港新.界榕.树澳、三.角咀、丹.竹坑等地。
 菲.律.宾的吴姓吴氏,主要是福建沿海移入,一些来自广东和宝.岛。《温陵晋邑古西吴氏叠轩公派下分支谱》记载:有吴汉光、吴森光于道光年间均侨商于菲律宾。
 吴姓吴氏成员移民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大约从元明时期。吴氏《商.报》《天.声.日报》“怡.和俱.乐.部”等。
 近代移居美.国的吴姓家族,大都聚族而居。1879年,美.国吴姓华人吴氏联合蔡、周二姓,建立起共同的吴氏组.织“致.德.公.堂”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和形成和发燕尾服,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用汉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发的和随机发生的事件,往往发生在迁移过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总人数中改.姓人数的比例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行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进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进代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隐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同时,再一次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汉族一直存在着遗.传上异.源的南北两大群体,其1000年来的地域分界线应在武夷山和南岭地带。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我是个正宗的北方人 当然我也姓吴 其实我觉得吴氏在北方也是非常多的
就在历史了最伟大 著名的秦始皇安歇之地 西安 这里的吴氏是很多的 比如我生活的故乡就有很多 你们知道吴家庄 吴家坟 当然这样居住着非常多吴氏的地方 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说明吴氏的起源是很迷惑的 据说在中华源源流长的历史上最早的帝王就是吴氏 后来由于战乱 人们流离失所所以 吴氏的子孙们就流落到 中华王国的各个地方 因为当时南方的生活比较安定 所以到南方去的人就比较多了 大家不防去查查史料

我是内蒙古赤峰人,祖籍是登州府莱阳县人,祖辈闯关东到东北,我爷爷、父亲、我,我们三代都是出生在赤峰市北部山区,当时归辽宁管,我知道的辈分是共10字:“忠宏继世昌,玲敬广汉瑞”(音),我占忠字,第一次上网找同宗,是闯关东电视激发了我,希望你提供一些有帮助的信息,联系QQ33476417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