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祭文 >> 正文
祭父文
作者:吴应能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30           ★★★

祭父文



       公元2019年3月26日5:20分,先父未见不详征兆,不幸突然驾鹤西去,顿时犹如天塌地陷。 魂归渺渺,唯余桑梓,儿女们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两行酸泪,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哀哉。谨以四时甘鲜果品,翠柏纸花,清酌庶馐,香表之仪,至祭于父亲大人之灵前,跪曰:
       先父生于1931年5月初一日,逝于2019年3月26 日,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卯时,享寿88岁。自此阴阳相隔 ,永无再见之日,天人永诀,常思先父生前往事,薄酒祭奠,哀伤难表。先父生于农历1931年五月初一,天资聪颖,7岁在祠堂读小学六年;1945年秋考入建国中学,就读二年,因家庭贫困失学;1949年9月参加本地秋征工作;1950年划乡建政时当选为罗家乡副乡长;1952年7月,在樟梅乡通过考试录用为小学教师。在岛石小学担任教师;1954年保送至新化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调光明山小学任教导主任。曾被《涟源教师》刊登过先进事迹;1956年调县文教部工作;1957年任县委宣传部组织干事;1969年任万宝人民公社书记;1972年9月任杨家滩区委副书记兼太和人民公社书记;1975年9月任四古区委副书记,(正区级)主管财贸、党群、政法、工交等工作;1986年任市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1992年10月光荣退休。退休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为修建吴公允道墓、硬化唐岩马公路、三修吴氏宗祠、新建忠义殿等工程出谋划策募资等做出重要贡献。
呜呼:
父恩浩荡日月长,儿孙晚辈感受同。
少年学习是楷模,香火照读胜萤虫。
开荒种地做生意,弱冠失学因家穷。
人民翻身得解放,改天换地秋征忙。
品行端正干事业,一身正气树清风。
一十九岁当乡长,青春之光耀家邦。
弃政从教五年整,教书育人栖彩凤。
县委机关十三年,宣传教育气如虹。
区乡工作十七载,为民造福树奇功。
五年供销多硕果,衣锦还乡夕照红。
祖父过世姑叔小,只身顶起一个家。
一份工资养三代,勤俭节约只为公。
五个子女上学堂,节衣缩食为儿 童。
祖母瘫床三年整,朝夕服侍属平常。
白天工作晚回家,忠孝两全亮苍穹。
退休之后不辞劳,修祠筑路身自躬。
邻里之间多帮助,不图回报不张扬。
四代同堂好幸福,兰桂齐芳乐融融。
教育子女为人志,清正廉明放眼量
吾父年高无祈求,只盼儿孙挤满堂。
母亲病瘫儿女慌,再苦再累不开腔。
从此不分累与脏,细心护理日夜忙。
千斤重担一肩挑,满头乌发尽染霜。
上孝下贤树榜样,代代相传心相通。
       回顾父亲近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您是一位优秀学子,少年发奋读书,只因家贫而失学;您是一位青年农民,种过田、垦过荒、担过脚、卖过盐,吃尽酸甜苦辣;您是一位人民教师,从教五年,从山区任教到县城光明山小学任教导主任,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桃李遍天下;您是从一位民选乡长成长为人民公仆,从政35年,以德修身,忠厚耿直,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干事;您艰苦朴素,克已奉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您是一位忠孝双全楷模,爱党爱国,尊重长辈、为人孝悌、关爱兄弟姐妹;您是一位模范丈夫,您对母亲的爱,特别是母亲重病期间的照顾与关怀,七年如一日,情动山乡,感天动地;您是一位优秀的父亲,抚育子女,无私奉献,让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伟大,父爱的幸福。
       父亲的恩比山高,父亲的情此海深;父亲的爱,是真心的爱;父亲的温暖,是无私的奉献;父亲的品格,是永恒的精神;父亲的声音,是柔情的滋润;父亲的身体,是儿女永远的挂念;父亲的健康,是儿女最大的欢欣。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父亲辛勤操劳、勤劳俭朴的一生表示祟高的敬佩! 我们只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发扬父亲的优良品德,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职业岗位,努力工作,兴家兴业。先父离我们而去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您对我们子孙后代深切的关爱,留下了您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但父亲一生问心无愧、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是一位值得子孙后优永远怀念的长者!您将永久活在我们的心里!
安息吧,父亲大人!
        愿您在天国里与母亲团聚!
        愿您的灵魂在天堂里得到永生!
                                        不孝男 应能
                                        儿媳 张宋连
                                        2019年3月27日晚

 

囗述回忆录

岁月无声,时光依旧,我今年87岁了,往事已经苍老。面对儿孙们期盼我写点回忆文章的要求,我寂然凝望,将自己沉浸在回忆的深渊。我一生走过的历程,有汗水,也有泪水;有欢喜,也有悲伤;有奋斗,也有收获。 我的记忆力已经严重衰退,我只能囗述记忆碎片,把自己曾经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粗略地叙述出来。
我于1931年5月1日出生在涟源市安平镇水口山村的曾家坳,6岁在本村枳木山吴少泉先生家读私塾,1939年8月在新万的“吴氏宗祠”建立安化县樟梅乡中心小学,校长刘毓松。我于下半年考入该校。我们班上有约50个同学,学习工具有石板,毛笔。课程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体育老师刘校吾,给我们上蓝球、乒乓球、跳绳、拔河等课程。我的算术成绩是班上最好的,每次考试都打100分,语文成绩则是90分左右。由于小学成绩比较好,我于1945年秋考入建国中学,地址在桥头河,即现在的涟源市四中。我读完初中-年后,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我的自学精神比较强,失学以后,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学习。因为油灯耗费比较大,我就从邻居在堂屋敬神装的香拿来用香火看书。这期间我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薜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再生缘》等小说。
1946年下半失学回家后,耕种田地,开荒种地成为了我的职业。白天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天刚蒙蒙亮就出工,中午带点干粮,喝点山泉水,-直要干到断黑才能回家。在耕种原有的田地外,我们在夏家湾还新开了-亩多荒地,主要用来种小麦红薯。
1947年上半年开始,我开始学会做食盐生意,与奇才哥哥一起做。先上蓝田担些食盐,一天要担50斤左右。当时-斤食盐兑换一升多小麦,担到路馆,檀木山,古塘,望岩等地去叫卖。用钱购买的并不多,多数农户是用粮食换食盐,用大米换的很少,一般都是用红薯、红薯米、小麦换。
食盐生意做了一年多,也没赚多少饯,就改为担脚了。我担了二年的脚,首先是担木炭到桥头河,本村生才哥哥在夏家湾烧木炭,我就担了一年左右的木炭。后来,桐子岭的介光先生在落水洞炼铁。我又云担兵铁,从落水洞担到锡矿山,蓝田,桥头河等地。每次担重约80斤。每天一趟,本村有三才,田才,桂林等弟兄都-路担过。
经六娘介绍,我和李仁娥于1948年12月结婚,做了10多桌酒席,在当时还箅热闹。夫人于农历1932年8月10日 寅时在龙塘乡南风村出生,生得端庄秀丽,勤劳俭朴,是一个很好的贤妻良母。我们夫妻恩爱近70年,我们一起开荒种地,一起上锡矿山担脚,一起兴家创业。我们共同养育了五个子女,创建了-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我长期在外工作,抚育儿女的事全都落在她的肩上,家中的事儿全靠他做主。1954年我父亲病丧于湘乡壶天,是她代夫从70里外的壶天一跪一拜扶灵回乡。同时担负全家8口人的生活负担。1980年我的母亲病瘫在床,也是她日夜护理将近三年。不幸的是她从2010年12月3日(农历10月28日辰时)突发脑溢血病,左瘫在床将近七年,我日夜陪护,想尽办法使她减轻痛苦。她不幸于2017年闰6月27日18时20分驾鹤西去,享年85岁。
土改时,我们家划的阶级成分是中农,全家8口人,父亲在壶天打工,有点收入,家里有5亩多水田,1多亩旱土需要耕种。姐姐已经出嫁,三个妹妹和-个弟弟还小,主要劳动力就是我们夫妻二口子。我们一起开荒种地,还一起上锡矿山担过脚。
1949年9月,我参加了本地秋征工作。农业税的征收期限一般分为夏征和秋征两期。这是由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性决定的。分夏、秋两期征收,主要好处是:一是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便于国家及时征收到所需要的物资,保证国需民用;二是便于征收机关根据纳税人不同季节的农业收入的多少、负担能力的大小等情况,有计划地征收农业税。
因为在秋征工作中表现突出,1950年划乡建政时,我当选为罗家乡副乡长。解放初期的行政层次与现在不同,县下面为区,区下面为乡,乡下面为村,一般辖3一5个村左右,也叫乡政府,集行政、农会、司法、武装于一身,任务十分繁重。
罗家乡辖罗家冲,白毛,新万,梅塘等四个村,地址设在白毛塘祠堂。乡长叫吴郁周,罗家冲人,后来也当了教师。还有-个农会主席,记不住名字了。乡政府的乡长,副乡长,农会主席是通过乡民代表选举的。选举的方法是每个选民后面放-个碗,选民把黄豆放在自己投票对象的碗里,每人碗里的黄豆粒数代表票数。当时,有100多人参加投票。我当选副乡长的工资是每月50斤大米。主要工作是负责发展生产,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还有禁酒等工作。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详细规定了查田定产的步骤和方法。查田定产是指查清土地亩数,划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订定土地产量,并定实常年产量的工作。
我负责枳木,梅塘,岩下的查田定产。区里派了-个老师来做记录。自己亲自下田丈量,每天丈量100亩左右,采取小丘估算,大丘丈量的方法。丈量完成后在四古塘统一造册存档。这次查田定产,我们共丈量200多个户,约500亩左右,只有枳木有一处说有误差,我和他复丈后也没有什么差别。


1952年7月,我在檀木山卖盐时,听到檀木山小学的老师们讲:樟梅乡要招考老师,我放下扁担就与岩下一个同伴去樟梅乡参加考试,被录用为小学教师。在浆坑小学,共二个班,二个老师,我教-个班,40个学生,教了-年半,主要是教语文,算术。后来又调到岛石小学担任教师一年半。
1954年我被保送至新化师范学校轮训班学习-年。这一年我父亲去世,我是过了四天才知道,没有为父亲守灵送葬,成了我-生中的遗憾。从此,我也承担起二个家庭生活开支和弟妹上学的学费。
新化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光明山小学教书,校长刘复华,珠梅人,后来调到林业局去了。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月工资29元。1955年任教导主任。曾被《涟源教师》刊登过先进事迹。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刘功成副校长和二区抓文教的一位领导,我也记不起名字了。
涟源县举办党训班,易新其任班主任。党训班相当于现在的党校,是负责干部培训的。县里抽调我去培训班上课。1956年7月,我调县委文教部工作,当时是曹源清任部长。1957年我调到县委宣传部,部长是朱桃春,县委常委。我任宣传部组织干事,分管宣传线的人事管理。负责中学校长、支书、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小学支书、校长的人事管理;负责文化科、教育科、卫生科、体委、计量所、人民医院、中医院、文工团、广播站等单位的人事管理。
当时,全县有七所中字,原有5所中学,后增加到7所。1956年梅塘完小带办了初中班,1958年在我的提议下,梅塘完小改为第六初级中学,同时改名的还有七星街中学改为七中。
在宣传系统人事推荐方面,涌现了许多突出的人才。如省委秘书长黄兆祥,原来是四中的学生,毛笔字写得好,写的是毛体,作文也写得好。在校入党提干,是全县学生中唯一个入党提干的。他是由四中支书、校长黄正凡推荐,我去考察后做出的决定。
在整顿中小学教师队伍时,党员李敦培,我送他上湖南师范学校,后来成为娄底市建委主任;还有谢玉坚,也是上湖南师范学校,后来留校当历史教师;娄底市供销学校来涟源选人时,我推荐了四古区供销社主任刘卫红,后来她成为了娄底市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培养、输送这样的人才,真是数不胜数。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没有加入过任何红卫兵组织。1966年6月,宣传部派我到涟源一中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实际负责全面工作,指导涟源-中的学生红卫兵运动。在工作中,我被一中红卫兵批判为刘少奇,邓小平的黑工作组。多次被红卫兵给我戴高帽子、游街,还被火烧过,就是把我放到大火边烤,边烤边批斗。在文工团接受批斗。有-次为避免挨打,我不得不从酒厂后面逃回老家。
1967年5月7日,毛主席发出五. 七指示,各地建立五七干校。同年7月,县委安排我去龙建五七干校劳动,县委,县人委共有100多名干部参加。我们主要劳动是手工扮红砖,五七干校的楼房都是县里的干部们手工扮的红砖建起来的。干校还经常组织我们开批斗会,批斗得多的是朱桃春,李赏民,易新其等负责人。干校分配我负责调查一些批斗对象的历史情况。

1969年8月我调任中共万宝人民公社书记,前任书记是肖洪魁。万宝公社1949年前属湘乡县乐善乡,1951年建为万宝乡,划入涟源后,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农业历来主产水稻,盛产茶叶。

万宝公社位于娄底市区南郊,全社总面积81.05平方千米,共有耕地面积1.9万亩,其中水田1.4亩,旱土0.5万亩,山塘2186口,总人口1.8万人,下辖23个大队,248个生产队。
我上任万宝公社时,首先是整顿好大队班子,团结和带领干群搞好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除了组织整修好白马灌区的渠道外,还在溪口水库旁边新建了一个浒石电排,灌溉群益,东方红,大塘,高冲四个大队的农田。
高冲大队支部书记陈南吾,是两届公社党委委员,很能干。党委调他到公社负责水利,农机等工作。他负责疏通白马灌区的干渠支渠,在磨石大队修建了一个水电站,建立了公社农机厂,生产水泵。
我蹲点的株山大队,采用开肠破肚式的开挖排水沟,降低冷浸水,改良低产田200多亩。
1972年9月,我调任杨家滩区委副书记兼太和人民公社书记,
太和公社位于涟源南部,总面积33.69平方公里,耕地1.7万亩,人口1.7人。1961年建立太和人民公社,下辖21个大队,271个生产队。前任书记曾敏华,副书记曾达成说,新书记来了,我轻松多了。
1973年4月24日,太和公社遭受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冰雹,共死了9个人,伤100多人。-万七千余亩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破坏,水田造成无秧可插,全靠县里组织兄弟公社支援秧苗,夫人李仁娥也随梅塘人民公社带秧苗来支援。
我和党委-班人组织全社干群开展生产自救,大灾之年实现大增产。这-年共增产粮食300多万斤,完成征购粮190多万斤,上交超购粮30多万斤。我因在救灾中劳累过度,从此患上咽喉炎,一直到现在尚未痊愈。
我在龙伏大队蹲点二年,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抓好白马灌区支渠整修,改造低产田,推广科学种田技术。我们认真总结推广双江大队桔园建设的经验,公社园艺场搞了200多亩桔园作示范,全社21个大队全动员起来,每个大队都搞100多亩,全社共计2000多亩。我们还学习邵东经验,推广种植黄花300多亩。整修白马灌区渠道几百公里。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党委还将6个村办煤矿收归社办。
1974年,因为省委有一个工作组在太和公社工作过,省委主持全面工作的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来到太和公社。-共来了三台车。县委副书记魏先来同志陪同,我向省、县领导汇报了太和公社怎么改变面貌,大灾之后如何夺丰收的情况,得到了张平化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就如何整顿好领导班子、做好农村工作做了半个多小时的指示。
在太和工作期间,我们党委积极推荐村支书毛翼德去长沙读书,后来他成为娄底市电信局局长。公社植保员曾湘贤考上省农学院,后来成为涟源市公安局政委。
1975年9月,我调任四古区委副书记(正区级),分别主管过财贸、党群、政法、工交等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1976年在梅塘公社观音大队蹲点,该大队有6个生产队,100多个户,400多人,田土面积约400多亩。我们组织社员开展多种经营,种植100多亩桔园。1979年在珠梅公社双胜大队蹲点,共14个生产队,200多户1000多人,耕地面积900多亩。动员和组织社员修建-座水库。1980年在梅塘公社白毛大队蹲点,白毛大队有13个生产队,200多户,800多人,570亩田,349亩旱土。在田土已分到户的情况下,动员和组织群众修通了白毛至南丰公社罗家大队约2公里的村级公路。我们组织白毛大队支书吴四维与罗家大队支书吴明球协商好,并向县交通局梁谷厘局长汇报,得到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交通局派了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并拨付了几万元资金。
1977年下半年-1978年我参加大江口水库大坝建设。主要是组织安平,四古200多个劳动力,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地干了-年多。
1986年下半年,我与四古区委书记毛湘华同时调入涟源市供销合作总社,毛湘华任主任,我任监事会主任。转行之后,我认真履职,更新知识,从1987年开始,监事会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地先进单位,并奖励本人一级工资。本人还坚持自学,56岁考上经济师。
1992年10月我光荣退休,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我被聘任为安平镇老年科协顾问,同时为修建明代“忠义大夫、平寇将军”吴公允道墓;协助硬化六个村长达10公里的唐岩马公路;三修吴氏宗祠;新建忠义殿等工程出谋划策、募资等工作中做出贡献
往事回忆一下,也是重温过去的经历与艰辛。我-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用两句话概括:丹心奉献为人民,白壁无瑕天地宽。
2017年12月18日于娄底

参观万宝有感

重回四十五年前,
万宝主政有三年。
情牵旧地千重浪,
心系新区万缕烟。
回首往事人不悔,
砥砺艰辛梦难圆。
旧颜已换新面貌,
勇攀高峰再扬鞭!

2017年12月17日













  父亲是家庭中的太阳,光芒万丈给人指引;

母亲是家庭中的月亮,清辉四射澄澈人心。

2018年春节合影

2018年4月17日,原万宝人民公社江溪大队支部书记刘仁富前来看望老书记。

2018年中秋节

2018年11月18日在长沙孙女家。

2019年2月14日在涟源。


 

父亲吴公孔谦老大人于2019年3月26日5:20分,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卯时寿终正寝,享年88岁。

天庭爹娘团聚日,人间父子别离时。(细华题)

3月26日在涟源市殡仪馆富贵厅设立灵堂,供父亲的子孙后代奠祭,许多生前友好,亲朋戚友前来吊仪,泪洒大厅。

3月28日7时08分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火化后于8::20分升棺,本来是阴雨天的早晨,此时太阳冲破云雾,照射升棺。

9:16分从涟源出发,天上洒着小雨,是对父亲的哀伤,也时我们悼念父亲洒下的泪滴。此时此刻,吉祥呈瑞,有燕子从载有遗像的车前饶飞。10:45分到达安平镇水囗山村,前来迎接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此时,天公做美,天空收住了雨泪,直到父亲下葬,天空又亮出了太阳的光芒。

一生正气千古留芳名;两袖清风高德传乡村。

父亲一生,一身正气,坦荡无私,淡泊名利,助人为乐。灵柩归乡,绵延十里,沿途乡亲立于公路两旁送父亲最后一程,这是村民迎接送行的现场。

送葬现场锣鼓喧天,炮竹震地。

途经老屋时的祭奠。

完来大璞眼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细华题)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宏存;高风传乡里,亮节照后人。

父爱如山,爱得厚重,爱得深沉。

2018年春节祖孙四代合影。

2018年春节全家福合影。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