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署理福建巡抚光禄寺卿吴公家传碑文
作者:郑孝胥(清宣统皇帝的老师吴赞诚女婿)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候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吴赞诚:淮军重臣两次巡台
吴赞诚于道光三年(1823年)八月初一出生在庐江县城关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吴赞诚原名道生,考名道成,字存甫,一字秉之,号春帆。因“吴道生”和“吴道成”均以谱字辈取名,但谐音有“无道生”、“无道成”之嫌,无道不能成事,无道更难生存,均不吉利,考官力劝其改名“吴赞诚”。一代名臣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奏调吴赞诚至北洋,随办洋务制造事宜。因吴赞诚诗文与数理皆精,既懂制造,又精通管理,李鸿章十分器重他。一年之后,李鸿章在《奏留吴赞诚片》中称:“天津机器局仿制西洋枪炮、军火,事体繁重,督理需才。前经臣访闻,广东尽先补用道吴赞诚……该道实为直省不可多得之员。”此后,李鸿章将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兵工厂——天津机器局托付于吴赞诚。当时李鸿章自己也常驻津门,筹办洋务的一些疑难、棘手之事,他往往与吴赞诚商榷。由此,李鸿章与吴赞诚保持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从李鸿章致吴赞诚的诸多信稿中,知晓他对吴赞诚的信任和倚重。后来,两家更是结为姻亲,吴赞诚子孙与李鸿章家族有4房姻亲。可以说,在淮军中,李鸿章对吴赞诚可谓亲厚第一。
此后,吴赞诚的仕途越走越顺,先后担任福建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职。在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有能力的吴赞诚,是开拓的先锋,处事的砥柱。
诏赴台湾宣示威德
早在刘铭传之前,吴赞诚就曾两次巡台。在闽省大员巡台史上,两次巡台是不多见的。光绪十五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称吴赞诚在台“勤事忘身”,曾专折奏请清廷为吴赞诚在台湾建祠祭祀,并建议国史馆立传。
光绪四年夏,吴赞诚奉旨署理福建巡抚。为了稳定民心,他殚精竭虑,为当时较为原始的台湾社会厘定规则。此后,吴赞诚的足迹几乎遍布台湾全岛。最重要的是,吴赞诚在台期间还理顺了台湾的通商事宜,可以说,吴赞诚为台湾社会的近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赴台也使吴赞诚被瘴气所染,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吴赞诚第二次渡海赴台抚藩,由于值夏秋之交,且历时月余,行程数千里,回福建后,不幸中风。吴赞诚于1884年5月24日病故,终年62岁。
作为一代名臣干吏,吴赞诚为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付出了一生。
吴氏宗祠
庐江吴姓有五支,我族一贯称为南门吴,是因为宗祠一直在南门,最早宗祠在今吴公祠南十米(及原庐江县南门小学),当时,吴姓子孙外宦的很多,巡抚一位,仅知府就有四位,知县(事)三十多人,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其宗祠气势豪华,列庐城之首。
吴氏字辈
文、光、继、守;道、学、昌、隆;
承、先、一、德;必、宏、其、宗;(第二次修普确定)
诗、书、传、世;业、秀、忠、良;
荣、恩、达、祖;清、正、泽、长。(第三次修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