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故事 >> 正文
十五、长毛军中少年兵 遇上潮州好心人
作者:万点红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7           

 

千岛湖美景

十五、长毛军中少年兵  遇上潮州好心人

        吴祥达匆匆离开嘉应州吴家岙,一路乞讨,一路在想:太平军南方主要将领李世贤在广东镇平被汪海洋刺杀;汪海洋在嘉应州苦战而牺牲;谭体元在黄沙嶂突围时坠崖被俘而英勇就义。从此,南方的太平军群龙无首,树倒猢狲散,不复存在了。

        我,太平军中一小鬼,何去何从?回家吗?父母之乡远在千里之外;况父母双亡,长兄失踪,家是没法回了;到北方去找陈得才领导的太平军吗?又不知北方的太平军能存多久,目前情况怎么样?他一边走,一边沉思着………,沉思着………

        忽然,远处传来了寺院的晚钟声。这寺院的钟声,给吴祥达新的启迪:学朱元璋,去寺院当和尚,这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吴祥达快步来到了寺院大门,抬头一看,见门楣上“灵光禅寺”。提脚跨进大门,被值班的小和尚挡住了:“请问施主,天色已晚,何事入殿。”吴祥达回答:“我想来寺做和尚,请通报主持,给予方便.”小和尚说:“请施主留步稍候,待我进去通报。”

        小和尚刚要转身往里走,见长老站在台阶上说:“请他进来,老衲早已等候在此多时。”

        吴祥达感到高兴,暗想,看来做和尚很有希望。打消了紧张的心理,用轻快地步子,走上台阶,来到长老的身边。长老把吴祥达引入丈房,施茶水后而曰:“洪杨起事,十有五年,气数已尽。然天下纷争,尚未停止。西方民主思潮,将在海内兴起。观施主之气度不凡,乃未来国之良将,天意安排,不可为僧。已有贵人在潮州等候多年,时不再来,机不可失,望施主快去潮州就范。”

        是夜,吴祥达留宿在灵光寺中。虽然连日奔波劳累,但想想老和尚的一番话,不能入眠:连年战争,连年灾荒,寺院困苦,粮食奇缺,无力接受我当和尚,可以直说。我也可以理解,怎么老和尚却对我说了一些什么西方民主思潮之类,我听不懂的话。这民主思潮是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吴祥达到丈房向老和尚辞行,老和尚关切地对吴祥达说:“请到后房褪去你的头发,以免路上暴露身份。而后你沿着韩水南下,但不可走大路,定能安全到达潮州。”吴祥达态度诚恳地说了一声:“多谢长老关照”。

        吴祥达遵照灵光寺老和尚的指点,沿着韩江乞讨南下,不日来到了潮州东面的广济桥。他为广济桥的雄伟壮观而惊呆;为广济桥的船桥相接,可分可合的独特结构的构思奇巧而骄傲;他为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歌舞水榭的风格而高兴的手舞脚踏;他祖国一千多年前能建设这样美丽的石桥而自豪。

        广济桥,又名相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市东,横跨韩江东西,始建于北宋乾道六年(1170),历时五十六年才建成。桥的东西两端共有二十四个桥墩,江心因水流湍急,以十八只木制梭形船搭成浮桥相连接,能开能合,为我国最早的开合活动式大石桥。

        吴祥达从桥的西头,走到桥的东头,又从桥的东头走到桥的西头,徘徊留意,迟迟不肯离去。

        夜幕降临了,吴祥达来到了潮州街坊,他沿街乞讨,沿街就困,肚子饿了,就到小菜馆、小吃店里去倒旅客们吃不完的剩菜剩饭;犯困了就在店屋的雨檐下就睡。

     潮州有一条东西大街。大街的西头,有一家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菜馆。叫做“虫二”菜馆。老板是徽州休宁人,姓张,祖上在乾隆年间来潮州经营面食。

     这家菜馆是典型的徽式格局,叫做“前店后作坊”。即向街的一面是店堂,堂内设有十多张八仙桌,四尺长条凳,以供客人吃饭就餐用;楼上是供来往商客住宿的客房;店堂后面是厨房,厨房后面是做豆腐的水作坊。水作坊的后面临溪。老板每天要做五六百斤黄豆的豆腐,生意不错。

     豆腐作坊的后门,百步之外,就是河埠渡口,早晚乘渡船的人群南来北往如梭。河埠对岸是一广阔的水田。春天秧苗绿波荡漾,秋天稻穗金浪滚滚;远处是长满苍松翠柏的低矮山头。

        特别是金秋季节的月夜,那银色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河面上,发出闪闪的光芒;照在广阔滚滚的黄色稻浪上,金光闪烁;河流、田野全变成了银色的世界。秋风徐徐,凉意阵阵,真是风月无边,一派南国好风光,这就是“虫二”菜馆名称的由来。

        一天,吴祥达来到“虫二”菜馆讨吃的,剩菜剩饭还没吃到嘴边。突然闯进了两个腰间横刀的清兵,高声嚷嚷吃饭,跑堂的稍来迟一步,两位清兵不耐烦地把大刀从腰间取下,在桌上一拍,跑堂的赶紧跑过向两位清兵讨好,几个坐在堂内吃饭的客人见势不妙,怕惹祸上身,还没吃好,就丢下菜饭走了。

        吴祥达乘此机会,连忙走过去拿起剩饭剩菜就往嘴中送,此时,两位清兵骂吴祥达:“臭要饭的,饿死鬼,快滚,看见你,我们酒饭都吃不下去。”吴祥达还假装没有听见,尽管吃剩菜剩饭。两个清兵上火了,走过来,拿起菜盆汤碗,朝着吴祥达头上泼过来。吴祥达迎着菜盆泼过来的方向张开右手手掌一挡,菜盆汤碗倒过方向,飞向两位清兵,两位清兵满头满脸都是菜汤,狼狈不堪。他们恼羞成怒,转过身到桌上去取刀;说是迟那时快,吴祥达跨前一步,身子往下一蹲,一个铁扫帚,两个清兵扑通,扑通倒翻在地。吴祥达抓起桌上的两把大刀,用力向上一抛,两把大刀尖头向上,竖着挂在店堂的天花板上。

        这时,在账房里拨算盘子的张老板听到店堂内盆碗打碎的声音,赶紧跑到店堂,看到这惊人的一幕。张老板一方面,叫呆在那儿的跑堂伙计把吴祥达推拉到后面水作坊中安定着;另一方面,连忙上前将两位军爷从地上扶起来,连连地说:“二位军爷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今天我请客,给二位军爷压惊。”同时吩咐伙计们分别打扫店堂;端来清水给二位军爷洗脸擦衣;泡来上等祁门红茶茶水,招待两位军爷坐下喝茶。

        乘两位军爷洗脸、喝茶之机,老板又跑到豆腐坊去安抚一下吴祥达。老板说:“请问少年壮士,何事来此,需要帮忙,请尽管开口。”吴祥达说:“乞讨漫游来到贵地,刚才给老板带来麻烦,望老板海涵。小人并无他求。打破盆碗,请允小人在贵店堂跳水打杂赔偿。”老板忙说:“不用赔偿,不用赔偿,你在水作坊稍安歇一下,等我将两位军爷打发走之后再说。”

        两位清兵酒足饭饱之后,老板从账房里拿出十块大洋,分别放在两位军爷手中。打发他们走了。

        张老板打发了两个清兵走了之后,连忙来到水作坊,叫伙计泡来了上等的祁门红茶。同吴祥达攀谈起来。先问吴祥达叫什么名字,家住何方?家中还有何人?为何到此等等。吴祥达都一一作了回答。

        张老板听了吴祥达的话之后,说:“我们是老乡,我的祖家在安徽徽州休宁,同浙江的严州淳安县是邻居。”

        吴祥达听了张老板的这句话,心中十分惊喜,俗话说“千里遇老乡,两眼泪汪汪”。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能遇到同乡,是人生一大快事。

        接着张老板又问:“你今后有何打算?是继续浪迹天涯,漂泊异乡?还是想在潮州谋生?”

        吴祥达回答说:“不瞒张老板,我今年十三岁,但我已有三年讨饭,四年放牛,三年长毛军的生活经历。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当然想过安定的有职业的生活。”

        张老板接着说:“你愿意留在我店中当学徒吗?”

        吴祥达高兴地说:“张老板说出了我心里要想说的话,我非常愿意给张老板当学徒。”

        从此,吴祥达就留在张老板店中跳水、做豆腐、打杂工。

        张老板为什么那么迫切把吴祥达留在店中当学徒呢?近年来社会动乱不安,政府腐败,苛政如虎,生意难做,如果店中伙计或学徒中有一个象吴祥达一样有一身功夫的年轻人,只少地方上那些兵痞流寇,流氓地痞就不太敢来店中敲诈勒索,要吃要拿的事。何况吴祥达又是同乡人。

        同治六年(1867)正月,店中生意较淡,张老板又时间回顾去年的生意情况,联想到吴祥达到店中当学徒之后,店里生意有所好转,开支也有减少。其原因是,吴祥达入店当学徒,在店中把两个清兵打翻在地的事,在潮州地区迅速传开,并加油添醋,把少年吴祥达的功夫扩大到能飞墙走壁,双臂举千斤,还把吴祥达说成是到少林寺的小和尚,功夫了不得。

        这样到“虫二“菜馆来用餐的人慢慢多起来了,有的顾客是好奇心,来看一下这少林寺的小和尚长得是啥样的,有的顾客是觉得来”虫二“菜馆用餐,有安全感,有少林寺的小和尚在,地痞流氓就不敢来店中闹事。

        吴祥达臂力很大,挑水不用扁担,水桶装满水,他一只手一桶,提着快步如飞。一个早上,就能完成做豆腐一日的用水量。早饭后,吴祥达在店中打杂。这样,一个吴祥达,顶了两三个雇工。

        张老板想到了这里,回到家中,向老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长远的想法,把吴祥达招为义子或女婿。得到了老伴的同意。

        吃晚饭时,张老板,举起酒杯,敬酒吴祥达,吴祥达当时不敢举杯,说:“应该是我借老板的酒,敬老板,才是道理。”

        张老板说:“我应该敬你,去年你给我带来了兴隆的生意,我要感谢你,并希望明年、后年,今后年年都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吴祥达这时才举杯说:“我祝贺老板今后生意年年兴隆,万事如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请师傅放心,我会做到的。”

        张老板听了吴祥达的话之后,很感动地说:“我今年五十岁了,你师母四十八岁。膝下唯有一女,师母不可能再生育了。我想就把你这个徒弟当作儿子,不知你心意如何?”

        吴祥达回答说:“我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很想有个家,今后就把师傅的家当作我的家吧。”

        张老板考虑到吴祥达武功有基础,但文化水平低,识字少,因此,从同治六年(1867)春开始,张老板为吴祥达请了私塾老师。早上,吴祥达照常挑水,保证做豆腐的用水;白天跟私塾老师读四书五经,以提高吴祥达的文化知识,为今后掌管店堂账目打好基础。

 十六、清王朝同治中兴,吴祥达修文习武

        同治三年(1864)至同治十三年(1874),这十年,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低落的时期。在这期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及捻军和苗、回等少数民族革命起义,都先后为清王朝勾结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力量联合起来镇压下去了。

        清政府能够从风雨飘摇中取得一个暂时的表面的安定局面。于是,清朝统治者们,高兴地把这个时期称作“同治中兴”。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的过程中,开始从仇恨洋人,转变为依赖洋人,看洋人的脸色行事。这是晚清政治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其结果是,一方面,使西方各国能够更加有力地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免遭洋人的进一步攻击,减轻了满清政府的外部压力和中国的社会危机。带来了社会相对安定,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机会。

        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在华经营的企业。在华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偷偷摸摸地办起了不少工厂,如船舶修造业、制茶、缫丝、皮革、榨油、轧花等加工业;还有煤气、电灯、自来水等公用类事业;还有火柴、面粉、肥皂、造纸、玻璃、卷烟等轻工业。

        这个时期又出现了以湘、淮军阀为中心,办起了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开始模仿西洋,购买西洋枪炮、船舰,兴办新式陆海军,聘洋人,练洋操,同时也办了一些枪炮厂;不久还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事业。

        不管是中国人办工厂也好,还是洋务派办工厂也罢,都给中国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发展,从而也为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带来发展的机会。

        广东的潮州,是广东省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东部的交通纽带,她南临中国南海;北有韩江直通江西省,可达中国大陆内地;东与福建省仅韩江一水之隔,与东海相通;而离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不远。是当时外国人,中国官家办工厂、办企业、办事业的理想地点。

        随着工厂、企业的增多,南来北往的商人旅客也逐渐增多,张老板在潮州开设的“虫二”菜馆生意越来越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好,赚钱一年比一年多。张老板认为这些都是吴祥达进店以后,给他带来的财富。所以,他把吴祥达真正当成是自己的亲身儿子;吴祥达也真正享受和体验到父母的爱,父母的关怀,父母的呵护。

        可惜,张老板从安徽到潮州开店,举目无亲,富而不贵,无权无势。钱多了,麻烦也多了,成了潮州地方势力,地痞流氓的“唐僧肉”。

        地方民间势力老是伸手向张老板要钱。正月初五财神老爷出行,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三月三姑娘节踩街。四月十四日城皇爷收野鬼,五月初五赛龙舟等等,都要张老板捐款、赞助。还有地痞流氓,游手撩鬼,油头光棍,隔三差五地来店中白吃白喝。这些还是花钱不多的事。

        最怕的是地方保丁甲长要张老板摊派壮丁兵役费,这开支可是五百上千的数目。虽然吴祥达答应给张老板作儿子,但年年还要缴纳

壮丁兵役费,不缴吗?说是要抽吴祥达去当兵,而这是张老板万万不能答应的事。因为张老板怕吴祥达离开“虫二”菜馆后,把财气带走,所以只有年年硬着头皮,忍着心痛缴钱。张老板店中四个外来伙计(包括吴祥达)都要缴壮丁兵役。再加上地方治安保甲费。总的算起来张老板的花费开支确实可观。官府说要多少,就缴多少。

        有一天,打烊后,张老板哀声叹气地说:“保丁今天又上门来拿壮丁钱了,这样年复一年,何时是个头啊!”

        吴祥达说:“下次来拿不给,由我出来说话。”几个伙计都赞成吴祥达的意见。

        张老板说:“我们来别人的土地上开店做生意,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不能同他们来硬的,否则,吃大亏的是我们。自秦始皇以来,只要做生意,就得跟官府和官员打交道,只要有个固定摊位,哪怕卖包子,也得对衙役老爷赔个笑脸,忍受人家不时白吃几个包子。

        商人为什么非要巴结官?道理很简单,在官与商之间,官是绝对的强势,不仅握有公共资源,而且享有福人祸人的权力,一个小小七品芝麻官,也是百里候王,人称“灭门县令”。纵使富王侯,一个有权的小吏,也可能让你阴沟里翻船,身死财空。虽然自明朝后商人不再是贱民,虽然商人现在又正常的法律地位,但是在社会上排起位置来,还是“士、农、工、商”,商人还是排在四民之末。

        总之,凡是官,包括候补和离退休的,我们生意人多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得罪不起。”

        吴祥达听了义父的一番话,觉得有道理,是经验之谈。在潮州做生意,决不能同潮州地方势力斗,同官府斗,所谓民不与官斗即是。实在逼得没有办法,非斗不可,也只能以柔克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吴祥达来“虫二”菜馆已超过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吴祥达已是十八岁的青年了。长得身材高大魁梧,臂力过人,力举数百斤。他在“虫二”菜馆三年,深夜苦读,闻鸡起舞,刻苦练习。这三年中,在私塾老师的指导下,他读完了四书五经。文化知识水平大大长进,具有一般封建文人的水平。

        张老板开始让吴祥达参与店中的经营管理作业和财务记账。外面也有人称吴祥达为小老板,但吴祥达都不以为然,不肯接受。每每都以徒弟身份从事店堂工作。

 

 

文章录入:w8884876    责任编辑:w8884876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