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谱之奇(4)
九源一流
追本溯源,吴氏起源有下列种种:
1、罗泌著《路史·国名纪》说得明确:炎帝之臣有一名吴权者,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陈明远《中国姓氏大全》说:吴权的后裔以吴为氏,成为吴姓的一支。
2、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国名纪》的记载:黄帝的母亲,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
3、到颛顼帝时,又有个叫吴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吴回生陆终,陆终娶西南鬼方氏妹,一胎生出六个儿子,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昆吾氏之“吾”字古音与丫吴”通,所以,又有一部分吾氏改用“吴”而成为后世吴氏的一支。《路氏后纪》“昆吾”下注:“氏书又有吴氏”。
4、帝喾时,吴族中的一位杰出者,以英勇善战成为犬戎部落的首领,史称为“吴将军”。吴将军能征善战,与中原高辛氏领导的华夏部落集团为敌。帝喾高辛氏克敌无方,只好以重赏求才:谁能砍下吴将军的人头来见,就许诺将自己两位美丽倾城的公主嫁他为妻。
5、夏代少康时有个人叫吴贺,吴贺见于《帝王世纪》,他曾与后羿比射。《中国姓氏大全》说:“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即吴,它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路史·国名纪》就说:“(商)纣时亦有吴伯。”
6、吴姓诸来源中,一说是有虞氏舜帝之后,这是因为帝舜来自有虞氏,而有虞氏是东夷集团中著名的一支。有虞氏即“虞”,虞,就是吴人,上古吴、虞不分,在《山海经》中,帝俊(即舜)的氏族成员如《大荒东经》中所记的司幽、白民、黑齿等族,正分布在水神天吴所凭依的朝阳谷周围,这一有趣的历史巧合正说明了帝舜的有虞氏也是天吴神的后裔。
7、《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太伯、仲雍自创基业,立国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周初,武王封仲雍四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遂成吴姓得姓始祖。
8、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汉化改姓为吴。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尤以苗族最为突出。
9、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皇帝偶有赐姓臣下为吴者。
既然吴氏起源如此丰富多彩,《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的入谱对象似应涵盖各种吴氏起源,其世系也不该仅见泰伯一源。众多总谱、统谱、支谱为何不但吴权、吴回、“吴将军”、吴贺及其后裔不见踪影?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一生无败绩的名将、孔子的再传弟子吴起;揭竿而起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名列“商山四皓”的秦时隐士,德高望众、品行高洁的绮里季吴实等,在吴氏宗谱中亦鲜有完整世系可陈。为何肇基于泰伯之宗支枝截叶飘,非源于泰伯之流派奉泰伯为始祖?奇哉!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