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录自美國猶他家譜學會(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Zhou's genealogy)140年前的家谱资料,关于熊禾题太王亶父公像赞(图1)和诸葛亮题周武王发公像赞(图2)以及他们的简历,现介绍给吴氏宗亲与读者阅读参考,缅怀他们对中华姓氏谱牒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一、太王亶父公像赞
图1、太王亶父公像赞—宋 勿轩 熊禾题(1)
太王亶父公是姬姓,名亶父。古代周族领袖,据《史记》载,他是黄帝第17世孙。武王姬发的曾祖父,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 陕西省豳县(今旬邑县)人。太王亶父是周族发展史上的奠基人,积德行义,国人爱戴。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他是泰伯、仲雍、季历的父亲,传承周文化和吴文化的“源远本深”。(2)
熊禾(1247~1312年),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得朱熹晚年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熊禾以毕生精力研究儒家经典,继承、弘扬和发展了朱子理学,著有《易经讲义》、《易学图存》、《三礼考略》、《春秋通解》、《春秋论考》,题太王亶父公像赞等。(3)
二、周武王发公像赞
图2周武王发公像赞—汉 卧龙 诸葛亮题(1)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取得大胜,灭商后建周,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也有广阔的胸襟、洞察深远、处事果断。在看到商朝的无道,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获得广大百姓的拥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13年,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周陵。(4)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5)。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题周武王发公像赞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他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病故,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图3)。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之楷模(图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6)
图3、诸葛武侯墓(7)
图4、诸葛亮铜像(8)
诸葛亮《将诫》,意思是:不能以自己才华出众为骄傲就看不起人,不能仗着自己受宠就作威作福。
三、对像赞的思考
1、应该关注吴文化与周文化的亲缘关系
应该说,吴文化是在继承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周吴文化有相互融汇、借鉴和促进的互动共赢的精妙之处。(9) 从太王亶父为第1代至第5代的传代为例如下,可以说明这一观点。
太王亶父→长子泰伯
→次子仲雍→季简→叔达→周章→……
→三子季王季历→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
太王亶父传代直至周章姬诵及其后裔,都是血脉传承的关糸。据历史记载太王亶父去世时,姬泰伯、姬仲雍兄弟二人回去奔丧,得太王遗书:立泰伯为王,泰伯推让,仲雍也推让,季历也推让(后传位给周文王姬昌)。为之泰伯、仲雍返回吴地。孔子读及此节,拍案叫绝:“此乃至德也,三让两家天下,民无泽而称矣”。(10)此后,武王封周章为吴伯,巳经是笫5代人了,才称泰伯为吴氏开姓始祖,仲雍为吴氏传代始祖,但受姓周章之前及其后裔都存在周氏的这一血脉,故周氏家谱也有记载仲雍是周氏的始祖。贾谊说:“吳氏之族派衍帝嚳,祖自仲雍,受姓周章,其源遠也,其本深也,後嗣之昌熾有由然矣”。(11)吴王夫差之子太子友潜居徐州时说过,“我周泰伯仲雍让位季历,避居荆蛮,……”。(12)由此看来,周文化与吴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希望应该对周氏和其它姓氏文化的历史文献有较多的关注。
2、应该关注重要的历史人物周武王
为什么武王值得关注?例如说,武王克商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到底何时武王克商,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出了多达44种不同的克商年,(13)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简本)争论至今有13年,对“公元前1046年”之说仍未有定论(繁本)。(14) 对亶父、泰伯、武王等历史人物生卒年不详,引起的世序年代也有不同看法,如此等等。
我们从诸葛亮题武王发公像赞,可以见证对他的历史评价是中肯的。周文王的贤良之士是南宫子,助文王兴国灭纣;文王逝世后,佐武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武王建立周朝后,命南宫子去把商纣王搜刮百姓财物而建立的鹿台折毁,并把鹿台上的财物分给贫苦百姓;更把商纣王的粮仓打开,将粮食分给受饥庶民。(15) 历史记载赞曰:助文佐武,功勋炳炳;发粟散财,德泽昭昭。道行天下,德遍九州。武王礼遇商容的故事成了典故,“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出处,“式闾封墓”也成了帝王礼贤的典范。(16) 周武王平定了殷商末世的乱局后,天下宗周。诸菖亮赞武王恩如山重,德似海深。曰:敬胜凛丹书之训,建极导洪范之畴。希望对这位周武王的史料及相关的文献有较多的关注。
我对这两张像赞作以上两点关注的思考,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1—16略)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作者 吴李才 2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