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来证明红颜祸水论,证明美女的有害,不仅倾国倾城,还可能祸国。甚至到了当代还有类似的观点:常在街上看美女,养眼,养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可能长寿,而把美女娶回家则是另一回事了,担心,闹心,既不好相处,又让人患得患失,折寿。说起陈圆圆,则视之为招惹是非的美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贴在陈圆圆头上的这个最抢眼的标签,是吴梅村《圆圆曲》里的名句。《圆圆曲》里还有这样的诗句:“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吴梅村是秦淮八艳之一卞玉京的老情人。卞玉京与陈圆圆曾同住横塘,有交往,用当代话来说即“闺蜜”。晚明娱乐圈的流行语:“酒泸寻卞赛(卞玉京原名),花底出圆圆”,说明卞玉京与陈圆圆是秦淮风月场上的姐妹花,旗鼓相当。
吴梅村早就认识陈圆圆。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他去北京办事,路过苏州昆山县,在县太爷杨永言的酒宴上初睹陈圆圆风采,过目难忘。后来又一直关注其大起大落的命运。他骨子里是陈圆圆这个当红歌星的粉丝。
顺治八年,即1651年,吴梅村重逢信佛后自称玉京道人的卞赛,“共载横塘,追怀往事,不胜今昔之感”,同时又想起曲终人不见的陈圆圆。他写了一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之后,又顺手写下《圆圆曲》。由于陈圆圆在他心目中份量太重,他在诗中也无意间强化了陈圆圆对那段改朝换代历史的作用。他正想借此而狠狠挖苦一下明末降清的那么多卖国贼。是啊,妓女尚只是卖艺,卖色相,心仍然属于自己,吴三桂之流的男人,却把生意做得更大了,不仅卖身求荣,甚而至于卖国以图加官进爵。
陈圆圆名气太大,这首《圆圆曲》一经写出,即被天南海北广为传抄,有洛阳纸贵之势。云南府同知刘昆之子刘健在《庭闻录》中记载:“当日梅村诗出,三桂大惭,厚贿求毁板,梅村不许。三桂虽横,卒无如何也。”那时不兴打名誉权官司,吴三桂也拿诗人(在古代诗人是无冕之王,比当今的娱记厉害)没办法。加上诗中所写情况大抵属实,吴三桂知道自己要遗臭万年了。当时陈圆圆还活着。估计这首流行诗,也没少给她心理上带来压力。难怪她一直愁容满面,直到临死前唠叨,还觉得委屈呢。
《圆圆曲》获得成功,吴梅村又再写两首讽刺吴三桂的诗,继续痛打落水狗:“武安席上见双鬟,血泪青娥陷贼还。只为君亲来故国,不因女子下雄关。取兵辽海哥舒翰,得妇江南谢阿蛮。快马健儿无限恨,天教红粉定燕山”,“巴山千丈擘云根,节使征西入剑门。蜀相军营犹石壁,汉高原庙自江村。全家故国空从难,异姓真王独拜恩。回首十年成败事,笛声哀愁起黄昏。”
吴梅村写诗时义正辞严,遗憾的是,他作为前朝榜眼及复社名士,自已也未能保持住名节。隐居十年之后,到底耐不住寂寞,也跟钱谦益,侯方域等一班才子一样,北上应召,跪谢清廷授予秘书院侍读,为区区四品闲官竟折腰。后升任国子监祭酒。他写诗嘲讽吴三桂固然没错,可凭他后来的所作所为,确实没资格批评陈圆圆的。陈圆圆宁做尼姑,也不当王妃。吴梅村却连做和尚、当隐士的勇气都没有。没削去万千烦恼丝,反而扎起小辫子,甚至还“顶戴花翎”。他注定只是个“口头革命派,”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批判别人很容易,偏偏忘了批判自己。
清廷召他出仕,他不敢拒绝。明明是自己胆小怕事,偏找个理由:“双亲惧祸,流涕催装。”启程时对邻居哭诉的托辞是:“余非忘国,徒以有老母,不得不博升斗供菽水也。”瞧,他也找了一个女人替他背黑锅。那是他的母亲。借母亲的名义,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给减轻了。这样的男人,连陈圆圆都不如。这样的文人,没有资格评价红颜的,更没有理由批判红颜误国。
类似的例子, 还有与吴梅村、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他在京为官,李自成打进来,他立马投降,拥戴黄袍加身的“大顺皇帝”,讨了个直指使的官职。不久,又改降取而代也的清朝,而且很能爬,升至刑、兵、礼三部尚书。他也为自己的改弦易辙,找了个背黑锅的女人:“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好像他真是“妻管严”,怕妻妾甚于怕死。好像全怪小妾逼他活下来的。好像他真是为了爱情才失去名节的。替他当了挡箭牌的所谓“小妾”,名气并不小,也是秦淮八艳排行榜里的人物,即有“横波夫人”之称的顾媚。
秦淮八艳,命还是苦啊,出了好几个替男人背黑锅的。在乱世里,她们活得比男人还累。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生死恋情,原本是血染的风采。可惜,侯方域最终还是使之蒙上阴影。明朝灭亡,侯方域一开始表现还不错,跟好朋友吴梅村互相激励,约定隐居不出。硬挺到了顺治八年(1651年),也不知什么原因,据说是被迫,出应乡试,中式副榜。他那时还是有良知的,羞于见人,即使独处,扪心自问也后悔不该走这步臭棋。
当听说盟友吴梅村被两江总督马国柱向朝廷上疏举荐,生怕他跟自己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悔莫及。赶紧去信劝阻:“十年以内,海内典型,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信……”他的意思,还流露在信末所附《寄吴詹事》一诗中:“曾忆挂冠吴市去,此风千载号梅村。好酬社日田家酒,莫负瓜时郭外园。海汛东来云漫漫,江枫晚落叶翻翻。少年学士今白首,珍重侯赢赠一言。”
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常以河南古侠士侯赢自比,这回赠诗吴梅村时也不例外,以示侠骨犹在,侠气尚存,希望能促进好友坚持做个硬骨头,多多少少也能抵销自身犯的过错。
吴梅村给侯方域回信,还是慷慨激昂,指天发誓:“必不负良友。”可这最后的“钉子户”,也没再坚守多久,虽然于顺治九年(1652年)写了请求免予征召的《上马制府书》,第二年又去南京向马国柱面呈《辞荐谒》,并作诗《投赠督府马公》二首,诗中有“青山旧业安常税,白发衰亲畏远游。惭愧推贤萧相国,邵平只合守瓜丘”的句子,可不久清廷限期报到的诏书下达,吴梅村再不敢硬顶,于顺治十年(1653年)阴历九月携家眷北上,应召为京官。再给劝戒自己的侯方域写诗,就有既失节又失信的双重惭愧:“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诗后自注:“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
力阻吴梅村出仕的侯方域呢,也没挡住自己,同样北上应召。他的变迁,让对爱情忠贞对家国也忠贞的李香君伤心得很。
归顺大清,侯方域的灵魂并没少受煎熬。既失去了爱人,又失去了自我,这种双重的痛苦,很快就击倒了这个敏感的文人和忏悔的情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侯方域病逝于河南家中。临终时,是否还挂念着踪影全无的李香君?记忆中暗香袭人的桃花扇,吹来的已是阵阵寒风。天冷,地冷,心坎里刮起的风更冷。
再看吴梅村《怀古兼吊侯朝宗》一诗,即是在说自己有负亡友,又像在说亡友有负李香君: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个刎颈送王孙?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