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天下吳姓肇吳山
作者:滴水音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8         ★★★★★

天下吳姓肇吳山

 

“吳”是個感受歷史的字,它可以把我們帶進遙遠的歷史深層,讓我們在追逐歷史厚重、感受文化審美的同時,也感受歷史給予我們的諸多啟示。

 孔子在《論語·泰伯註①篇》中,對太伯倆兄弟奔吳,以讓天下一事有過這樣的讚嘆:“太伯,可以說品德是極其崇高了,屢次地把天下讓給季歷,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語詞來稱讚他”,他對太伯、仲雍這一行為的意義、影響的內涵和外延,有過多方面形而上的闡揚與發揮,後來就整理為《論語》的一個篇章。

太白奔吳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陜西關中西部地區。司馬遷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有過詳細的記述。

“吳”的造出即由太伯奔吳而來。

 ① ②(甲) (金) (篆) (楷)

吳(金)吳(篆)吳(楷)吴(簡)

 “ ”,音涅。甲骨文①的“ ”,像頭顱左偏的人形。甲骨文②的“ ”,人頭顱左偏更加形象、逼真。金文、小篆的“ ”,與甲骨文①基本同形,它們都突出了人頭的左傾。楷書從大,從∟(音隱)隸作“ ”。

“ ”是個古文字,殷墟甲骨文有收,有學者解釋為殷先王名,“侑王 伐三卯牢”、“侑於王三豕”。說的是祭祀先王所獻犧牲的種類和數量。

“ ”也是古國名,其地望在今陜西汧隴至寶雞市東北賈村塬一帶,自古以來汧隴山中癭患(人脖子上甲狀腺囊狀瘤子)甚多,癭患者多有頭顱左右傾偏的現象,因以國名。至於說為甚麼賦音為涅,這是否與瘤癭患者平常無意識地動手去捏有關?

,炎帝之後裔,姜姓夏代封國,西周早期 國還存在,這從 國所鑄青銅器就可以斷定,《 王簋》銘文:“ 王作奠姜尊簋子子孫孫其萬年永寶用”,它1974年5月出土於寶雞縣賈村鎮上官村,現存於寶雞青銅器博物舘。還有《 王作寶彝》、《 伯作鼎》等多件青銅器的出土。

“ ”作為古文字,已被文字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所淘汰,雖然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過“頭傾也。從大,象形”的解釋,並作為部首,只是它和以它所組構的漢字,都被長期匿跡於字典而不被使用罷了。

關中那時還有個矢國,在今周至縣東終南與司竹一帶。正因為“ ”被淘汰,今人往往將“ ”錯認作“矢”。“ ”作為字詞是被淘汰了,而作為部首所組構的漢字仍然存在。它除了組有奊(音斜)、 (同昃)外,下面主要說這個“吳”字。

“吳”甲骨文未見。金文作“吳”、小篆作“吳”,從 ,從口會意。楷書的“吳”是金文、小篆體的隸變。

“吳”為甚麼從 ,從口?這還得從早周時期發生在周族落中的一個重要故事說起。

周人有一個祖先名古公亶父,他在殷商晚期武乙元年(約公元前1147年)帶領族人,從今陜西邠縣、長武一帶,來關中西部的周原地區開創興周大業。古公有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幼子季歷。季歷之子姬昌自幼聰穎,甚得古公鍾愛。古公欲傳位於季歷,意在由姬昌繼承君位。太伯、仲雍得知父親意圖後,便以採藥為假托,悄悄離開周原,西去百里以外的汧山(即今之吳山,也即《尚書·禹貢》中的岍山)隱居起來。

汧山是汧水之濱的一座大山,也是古國域內的一座名山。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內部權位繼承的明爭暗鬥,和今朝一樣都是異常激烈的。太伯、仲雍仍覺對季歷礙手礙腳,便斷然離開汧山,南下今江蘇無錫一帶定居。

國域內的汧隴山中,癭患甚多,而癭患者的後代由於遺傳的原因又多出傻瓜,故“ ”添“口”者為“吳”。吳既具有傻瓜的意味,也是太白、仲雍兄弟的自我貶喻。太伯、仲雍倆兄弟離汧山前,不僅自稱“吳”,而且“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勾吳”(《史記·吳太伯世家》),勾、吳和文身斷髮,都有示不可用和自貶自棄的意味。

太伯、仲雍為甚麼“自號勾吳”?這就需要對“勾”也來一番釋解。

勾、句同源,都是源於(金文丩,糾的本字,是兩個陰性符號的相互糾鉤)。勾、句金文作“句”,小篆作“句”,到楷書時一生為二。勾、句都有糾葛的意蘊,但在表意上還是有區別的。

句從口,本意是對糾葛之事的敘說,而勾從厶,本意是對糾葛之事的隱匿,故“勾”有彎曲、調和、勾勒、勾畫、勾銷、勾當、勾結、勾引、勾連等的表意。

《說文》對吳的解釋是“大言也。”

“自號勾吳”是說太白、仲雍自有難於明言之心曲。好個“勾吳”,把個太伯、仲雍奔吳之事的那些彎彎曲曲,是是非非,蹊蹊跷跷以無聲的大言,勾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乃妙不可言。司馬遷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除感嘆孔子之頌外,又不禁嘆呼:“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之虞與荊蠻勾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人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這裏“慕義無窮”的“延陵季子”自當包括吳季子之始祖吳太伯。

給“ ”增加“口”的形符,從字理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的地望在中原的西陲,處殷商版圖的最西地帶,而“口”在方位上屬西,是給“吳”強化地域概念的。

《故訓匯纂》:“吳、吾、俁,聲近義同”。太伯、仲雍在蘇州、無錫一帶創建了吳國,為吳國的創始人。他們給那裏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使那裏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吳國遲至春秋時從19世孫壽夢始稱王,傳至夫差共26世為越所滅。其後仍以國為氏姓吳。今吳裔支派繁續綿延,佈滿神州。

中國人慣於也善於用字說事,這是因為字裏隱含的歷史實在太多了;也因為字裏隱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

後來,為了緬懷太白、仲雍將他們隱居過的汧山改稱吳山。吳山後為古陳倉屬地,至唐宋時代還有“南人謂北人為傖父,北人謂南人為吳兒”的,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還有“吳兒心著吳山深”的詩句(《思山齋》)呢。

今之無錫也即“吾西”或“吳西”,意為吾自西土或吳本自於西域吳山。無錫一帶以“吳”命名的地方不少,如吳縣、吳江等,今之仍有“渭塘”、“西來”、“根思”、“雅周”等地名存在。仲雍也稱虞仲,為了懷念太伯、虞仲,後來就將常熟古名海隅山(烏目山)改稱名為虞仲山。

古國雖然早已不復存在,而吳山現今卻是陜西西部的名勝風景區,屬全國五鎮之山的西鎮。西在五行上為金,金生水,故從吳山發源的水流被稱為金水(今謂金陵河)。吳山同太白山一樣,都是古代祈雨的名山,都屬太白金星造化的山域精神,金水、金渠同為太白金星造化的水澤霧靄。大概由於吳太白“三以天下讓”具有政治衝擊力的仁人形象太感動人了,到了漢代成帝時(前32年),又將關中西部的武功山稱名太白山,並在太白山頂拔仙臺建有“三太白”(泰伯、仲雍、季歷)廟宇。道教以退為進,以柔見剛的理念被太白山那空廓的胸懷所接納,這裏自漢以來一直為道教教義傳習之聖地。

《廣雅·釋詁三》:“吳,本也。”“本也”是說“吳”是吳國、吳姓之根本。《故訓匯纂》:“吳,譁也。”“吳,讙(讙同歡)也。”“譁也”,“ 讙也”其本意都隱指“三以天下讓,國觴至太白”。《說文》:“吳,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從,從口。”“姓也,亦郡也”乃引申之意;“大言也”還有點意思,不過很隱晦。太伯、仲雍紋身斷發,自號勾吳的弘義果然,正如老聃所說的“大言希聲,大象無形”(《老子·第四十一章》)。“勾吳”既是稀聲之大言,又具有無形之大象。大言者,不言之大言,無聲之大聲。

“吳”此地無聲勝有聲。此大言,非彼大言,而《詩經·周頌·絲衣》、《魯頌·泮水》中的“不吳不敖”和“不吳不揚”都是按大聲說話釋解的。

太白“勾吳”的弘義果然,形就了一個美字,流傳了一段美聞,改寫了中國古代一截歷史,“吳”自然是無聲之大言、無形之大象了。

有關“ ”的造形和“吳”義的釋解,古文字界曾經有過爭論,且各有所說,郭沫若說楚辭《天問》篇“‘吳獲迄古,南嶽是止,孰期去斯,得兩男子’舊解為太伯、仲雍竄吳之事。……說為太伯、仲雍事未必合也。”(《甲骨文字詁林》)遺憾的是,老先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又由他自己否定了。

“吳”的本意是無聲勝有聲,無言之大言。“吳”以其內涵的再現和外延的賡續組構了如下漢字:

:從言,意音字。言吳者常常有“ ”,即對“吳”的理解上存有諸多訛 、舛 、失 、耽 。

悞:從心,意音字。以己之心,度“吳”之腹,必有錯謬,《周書·寇儶傳》:“惡木之蔭不可暫息,盜泉之水無容悞飲”。

俁(音余):從人,會意。作為人體魄偉岸,容貌大觀,對吳太白之隱指。

娛:從女,會意。吳王美人,逸預亡國。

蜈(蚣):從虫,意音字。原形吳公,多足走虫。太白、仲雍奔吳之貶喻。

:從虎會意。對“吳”的權威性禪封。武王封仲雍後(虞仲)於北故夏墟(今山西平陸縣境內)。

漢字涵蓄的中華文化是無以盡言的。世上沒有口天“吳”,世上只有口天“昊”。簡化後的天口“吴”,真是個張天大之口,也說不清道不明的謬“誤”。

學術上的發微與探討實在太多太誘人了,在商品社會弄不好就有可能成為某商家的“托”。可是太白奔吳一事向來就是一罈酣倒國人的美酒,我們的民族、我們後代理應回味它幾千年來散發的無窮醇香,去淳化久已污染了的生存空間。

吳山,除陜西關中西部這座原名汧山外,現今在中華版塊內還有兩座:一座在山西運城東南,一座在浙江杭州西湖東南。它的得名無疑都與吳國創始人吳太白有關。吳山是吳地、吳郡、吳國的歷史淵源;是中華吳事、吳物、吳名的溯至;是天下吳氏、吳人的血脈本根;是天下吳姓溯源逐流,追根拜祖之聖地。如今它是陜西西部的名盛風景區,似乎如吳字含義一樣地譁也、歡也。

“吳”是個感受歷史的字,它可以把我們帶進遙遠的歷史深層,讓我們在追逐歷史厚重、感受文化審美的同時,也感受歷史給予我們的諸多啟示。

中華漢字源流自有,非臆斷妄論耳,字理構建的每束陽光都有照耀的理由。天下吳姓肇吳山,“吳兒心著吳山深”。

  

註①:泰與太,古今字;白與伯,古今字。

註②: 與虞其形是有區別的。虞,帝舜之號,舜出自東夷族,其始祖為少昊、太昊,故從虍,從昊。昊,金文作“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