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三让”由来
最早见孔子〖论语〗载,“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的父亲古公亶父,原姓姬,坚持以德待人,以仁处世,在周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部)建立周王国,仍姓姬。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生一子名“昌”,从小聪明异常,智力超人,深受古公器重,有意将周王国传位给姬昌,曾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但当时氏族制度,王位只能由长子,长孙继承。季历,姬昌都无资格继承王位。古公既不敢违背氏族制度,又不能按自己意愿传位,终日郁郁寡欢,一病不起。泰伯知其父意,便相约二弟仲雍以替父亲采药为名,隐居在不远的叩村吴山一带(今陕西陇县内),有意让三弟季历继承王位。 古公见泰伯、仲雍一去不复还,将王位传给季历继承。为一让。古公临终前嘱咐季历,“如果泰伯回来,你要把王位让给泰伯。古公逝世,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表示把王位让给泰伯。泰伯又为能让“昌”继承王位,实现父亲夙愿,再次与仲雍出逃到南方荆蛮之地,终由姬昌继承王位,为周文王,称周朝。为二让。泰伯、仲雍逃到南方后,与当地蛮人一起绞身断发,共同生活,传播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最后在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镇)建立王国。国号勾吴,以吴为姓。其弟仲雍品德高尚,对兄长患难与共,至诚至信。泰伯为报仲雍之德,在梅里终身未娶,让王位传给仲雍和他的后代。于是泰伯为吴氏开姓始祖,仲雍为吴氏传代始祖。为三让。
泰伯“三让”精神震撼历代王朝,汉桓帝御赞“贤哉吴泰伯”,下旨在梅里建造泰伯庙;晋明帝御尊泰伯为“三让王”;清康熙皇帝御笔“至德无名”;乾隆皇帝御笔“三让高踪”等。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吴泰伯列为天下第一家。这些,使泰伯“三让”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一支特有的吴文化,深受世人关注。
吴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