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味人生
“方”留心间——数学家吴方
提及华罗庚先生最钟爱的学生之一吴方,在上个世纪的国内数学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15年9月22日,这位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原所长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享年82岁。
1933年,吴方出生于上海市。幼时的他体弱多病,多亏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才幸免早夭。1953年夏,20岁的吴方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数学研究所正在组建由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的数论研究小组,吴方成为该组最年轻的成员。
华老的讨论班给吴方和其他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华老不出国、不开会,每星期就会亲自讲一次数论课,亲自主持一次数论讨论班。他要求听课的学员能够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指出并修正他可能有的口误或笔误。
开始时大家觉得不习惯,后来在他的坚持要求下也就习以为常了。讨论班上,华老并不事先确定报告人,而是要求参加者人人都做好报告的准备,由他临时点将上台报告。在开始报告前,学生们都很紧张,唯恐被点到,直到报告人确定以后才松了一口气,但不时,华老又会提出与报告内容直接有关或无关的数学问题考大家。学生们经常被问得面红耳赤。
吴方的性敏好学深得华老赏识。中科院院士林群回忆,华先生说笑话时,就曾讲吴方的“方”就是数学词汇。作为应用数学所创建所长,华老还将第二任所长的重担传给吴方来挑,可见他对吴方是多么的器重。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它历史悠久,被高斯誉之为“数学中的皇冠”。吴方在华老的指点下,潜心数论研究,其数学修养与研究能力迅速提升。1957年,吴方在《数学学报》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与华罗庚合作发表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对于数论核心问题有了深刻认识的他,又在同一期刊上发表了两篇数论文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958年,正当吴方向数论的高峰攀登时,钱学森和华罗庚先后在国内大力倡导运筹学研究,于是他毅然放弃原有的研究方向,开始从事运筹学中的排队论研究。他在越民义教授领导下,做了一系列的重要工作,其论文发表在1960和1961年的《数学学报》上。
美国数学会1977年出版的访华报告中评价:“在应用数学方面,中国在诸如排队论等领域已十分迅捷地达到了这些领域的前列。”他们的研究成果“排队论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吴方同样受到了冲击,研究工作被迫中断。1971年夏,吴方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当时华罗庚正带领他的小分队在全国各省推广双法——优选法与统筹法,于是吴方再次选择了运筹学研究。他走出中科院并深入到生产实际第一线,尝试应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推广优选法的过程中,他敏锐地总结并提出了最优分批试验问题,其研究成果“一个求极值问题”发表在《中国科学》上。随后,吴方和他的合作者甘肃省天水长城开关厂的齐景泰工程师与山东科技大学的袁云耀教授基本上完整地解决了最优分批问题,其结果连续发表在《数学学报》上。剩下的一些问题后来由李慰萱教授所解决。吴方和他的合作者基本上完整地解决了最优分批问题,其成果“一个求极值问题”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吴方的研究兴趣转向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非线性规划,并在全国大力提倡与推广。他曾与袁云耀教授合作撰写了一篇长文“几何规划”,分四期刊载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上。此外,他还与应用数学所运筹学研究室的同事们一起,到全国各地讲学,组织讨论班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国运筹学发展的勃勃生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吴方开展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最优化的理论及其应用”“最优化的理论及算法”先后获得198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与1987年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并与运筹室在非线性约束优化理论和算法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优化人才。
吴方以极大的热情与干劲对待应用性课题。为了能够开展应用,他知道必须学会使用电脑,于是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算法语言,用算法语言编制程序,亲自上机调试和计算。当时的一些国产电脑还用纸带输入程序,为了使自己不过分依赖于穿孔员,他还坚持亲自用穿孔机穿孔,最后他穿孔的速度和准确性不比专职的穿孔员差,他甚至还能阅读穿了孔的纸带。
1984年2月,吴方被任命为中科院应用数学所所长,走上了领导与管理岗位,对他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华罗庚1985年在日本东京的突然去世,使得刚成立不久的应用数学所面临着许多困难。
因此在他初任所长时,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管理上,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甚至到一些生活琐事,他与全所同事一起谋划落实,使得应用数学所迅速发展壮大,确立了在全国相关学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运筹学研究室当时也成为全国运筹学的研究中心与大本营。
这个时期的吴方,身兼数职却任劳任怨。他不但指导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还注重发现与培养青年人才,例如1992年他亲自倡导与组织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学者应用数学讨论会”,担任《中国科学》等杂志编委,担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到国外大学访问与学术交流,邀请国外大学的著名学者访问北京并聘请他们为应用数学所兼职教授,组织一系列重要的全国性或者国际会议等,为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
“虽然很少人能像他那样得到华老的宠爱,但是他一直低调对待自己。更难得的是,他只会帮人,从不伤人,他只做好事,不会坏事。很多人都可以讲出如何得到他的帮助,却没有人讲过受到过他的什么伤害,这是非常难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同志对他都感到特别地亲近,甚至感激。”林群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学长和老同事。
每逢谈及跟华老的师徒感情,吴方都会说“他永世不忘华老的恩情”。华罗庚先生的子女华光和华陵教授以及吴方的夫人先后讲述了发生在吴方与华老之间的两段往事。
1958年的一天,吴方跟母亲在家里病倒了,两个人都发着高烧,身体虚弱得无法动弹。这时,不知怎的就想来看吴方的华老出现在吴方家中。华老进家一看,发现吴方母子俩都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他便马上吩咐司机赶快把二人送往医院。那时天色已晚,吴方和母亲在人民医院挂了急诊,并最终诊断为较严重的大叶性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迷信吧,师生好像心连着心。”事后华老夫人如此感慨着这对师徒之间世上少有的情谊。
后来,当华老知道吴方的长子出生,还专门去他们家看望孩子。那时,吴方正在厨房给孩子准备奶,并把所有的被子在大床边围了一圈,孩子坐在当中。华老看到后就说:“吴方啊,你不仅当爸爸,还当了三分之一的妈妈。”
1992年8月,吴方卸任所长一职,此时他患上了人们闻之色变的帕金森氏病,一度生活不能自理。在这期间,他仍然关心国内运筹学研究,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期望国内运筹学事业有更大的发展。2011年5月21日他还亲自出席了山东科技大学设立的“吴方数学新秀奖”的启动仪式。
中国数学界有很多人,例如,陈景润、许崇庆、曾肯成、胡海昌等不幸先后得了此病,他们都在患病1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去世。而吴方凭着坚强的意志,与疾病作着持久的斗争,长达23年。故人已去,但他在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所做出的毕生贡献,为运筹事业扶植英才、诲人不倦的精神,却不会因此消逝。
“吴方数学新秀奖励基金”理事会章程
第一条 成立“吴方数学新秀奖励基金”理事会(简称基金会)以管理吴方数学新秀奖励基金。
第二条 基金会的性质为非营利性组织。
第三条 基金会的职责:
1.依靠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获得赞助资金;
2.科学管理基金以保证基金的稳定增值和保值;
3.每年评选数学类优秀人才并决定奖励办法。
第四条 基金会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资产进行管理,以不少于80%的比例投资于国内外法定可投资品种,包括存入银行、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以及权益类金融证券;以不超过20%的比例投资于公司等,以获得较丰厚且稳定的收益为目的。原则上超过基金初始资金总量的部分将用于颁发奖励。
第五条 本基金奖励对象主要是山东科技大学在学的数学类专业优秀本科生,并在今后基金逐渐扩大时,适当考虑扩大奖励范围至数学类专业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及其他人员。
第六条 获奖候选人由基金会委托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吴方数学新秀奖”评审委员会提名和评审,由基金会终审决定,务求公开、公平、公正。
第七条 每年提供的受奖名额和奖金数额由基金会根据资金能力决定。
第八条 基金会对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采用下列方式表彰:
1.每年年末,向为基金会做出过贡献的单位与个人寄送感谢信,并汇报基金发展情况;
2.对于捐资赞助基金发展的团体或个人,赠送纪念牌(或证书)并将载入院史。
第九条 基金会挂靠在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金会每年增选一次。
第十条 基金会的全部基金为数学类人才奖励与培育专项基金,不得挪作它用。
“吴方数学新秀奖励基金”理事会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