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书法家沈鹏题匾季子祠与作品选(上)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2-20           ★★★
 

书法家沈鹏题匾季子祠与作品选(上)

          作者:吴李才  2018-2-20

在欢度2018年春节之际,我阅读有关《季子祠》的史料,其中拜读了《沈鹏先生与延陵季子的因缘》好文 (作者:慈心明了,载自徐梵筂的博客2014-09-26,吴甄源新浪博客也作了转载)。此时,我才知道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曾经为江阴申港镇延陵季子祠题匾之事,因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并花2天休闲时间,从网络平台上搜索到他的部分优秀作品真是诗书璧合、逸韵高情、美不胜收。

本文介绍沈鹏为江阴申港镇延陵季子祠题(图1―图3),并加入吴李才注释】,对《季子祠》的由来作一点浅析。重点是录入沈鹏作品选(图4―图32),均来自网络版本,我尝试用电脑色彩调整,并配相框,与原作品有差异,故应该以沈鹏的原作品为准确,特此说明。笔者匆匆组稿,水平所限,录入的作品不可能充分体现沈鹏书法艺术的境界与心意,请读者谅解,有待不断补充完善。

让我们共同欣赏沈鹏书法作品,给观者带来艺术享受与快乐。敬祝沈鹏先生春节快乐安康!期待有更多的书法诗词作品问世!

一、沈鹏(1931—  )简介

                                      沈鹏先生近

沈鹏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市人。现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国内外文艺界享有很高声誉获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沈鹏书法作品已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沈鹏卷》《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

沈鹏说:艺道由来理法通字外功夫诗内得,我从诗悟书魂。”他的草书,中锋入纸而于行笔中随势应变,舒展飘逸,揖让顾盼,其疏密有序的节奏感体现了诗情的倾注和诗意的律动。他对草书情有独钟,近年来大力张扬狂草精神。沈先生的一些草书精彩之作,确实达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梢,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理想之境界。

二、沈鹏为江阴申港镇延陵季子祠题

江阴申港重修季子祠,正门的“季子祠”匾额及“夕阳流水春申浦,古木寒鸦季子祠”。(图1-图3)都是由沈鹏先生题写。这三个字却是一笔一画写成,足见其恭敬。这三个字,既有楷书的严谨,又有隶书的古朴、魏碑的苍劲、草书的自在,绝对的上乘之作。

 

                                  1、江阴申港镇的延陵季子祠

吴李才注释】

延陵季子祠在江阴申港镇,摹取孔子所书十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刻在墓碑上,据记载季札(前576一前484)之子死葬于嬴博之间,而孔子(前551―前479)前往观礼,以为知礼而书,这十字应解读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葬;下方及碑阴,刻有楷书(宋)朱彦《季子庙记》,此记与(清)著名学者孙星衍1753—1818)辑《续古文苑》中的(宋)朱彦《重摹孔子题季子墓记》相同(仅有叁个字有差异)。孙星衍是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故居位于常州市双桂坊59他是孙慎行的七世孙、清代中期被誉为天下奇才。乾隆五十二年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

墓碑两侧有:

前两侧对联为“夕阳流水春申浦,古木寒鸦季子祠”。据武进《吴氏宗谱》记载,这幅对联的原文作者是邑人殷其雷,失佚。

后两侧对联为星斗夜寒君子墓,风雷时护圣人书”。作者郑鄤《再谒季子墓追数前期正五年矣》一诗:

五年踪迹未全疏,又趁秋声到玉虚。

星斗夜寒君子墓,风雷时护圣人书。

一丸割据谁强弱,百代从容自卷舒。

草木余香今未往,清音如说让王初。

郑鄤1594—1639),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       

           

2、沈鹏先生题写“季子祠”

吴李才注释】

 我阅读过吴氏族谱来源: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记载,东海埜人鲁仲连撰《季子祠记》,这应该是现知的“季子祠”最早的文字记录。鲁仲连(约前305—前245) 又名鲁连,尊称鲁仲连子”或“鲁连子”,齐国人,战国时名士。鲁连蹈海,典故名“蹈海”,蹈东海而死。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鲁仲连在公元前257年撰《季子祠记》中曰:“周泰伯让国而逃,遂兴句吴。承父之,顺文武,继述御。六龙而飞,尼山以至德称之。吴季子避位而隱,遂封延陵。知时之变,仁孝温恭,洁一身而清,尼山以十字弔之。”由此证明:季子祠自东周时代就巳经存在。

吴氏宗谱记载,除在江阴申港镇有延陵季子祠之外,又建分祠三处:一在春晖门外,一在县治东,一在夏港镇。又据()史能之纂修《咸淳重修毗陵志》记载,毗陵(常州)城内旧有三座季子祠,一在郡学讲堂(今常州市第二中学)东偏;一在通吴门铁冶巷,即东郭庙(今常州水门桥);一在天庆观(今文笔塔旁的玄妙观)东,现三祠均已不存。另据记载: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之時曾為季子祠御筆題寫“讓德光前”四字;乾隆十六年 (1751年),乾隆御赐扁额:“清嶶绳武”,悬挂在阳湖县(今常州市区)双桂坊《季子祠》中。这两幅扁额原件还存在吗?清代沈德潜(1673—1769)《季子祠》诗云:“斜日延陵郡,秋风季子祠。荒庭飞野鸟,老树宿寒鸱。十字褒尼父,千秋喜并时。躬耕兼待命,怀古不胜思。”这样一位名垂千古的季札圣贤,其季子祠却荒芜寂寥,不禁引发诗人千古怀念。事过景迁,感概万千!试问:这座《季子祠》是否会重现在常州市吗?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的变迁、战乱、沉浮,各朝历代的地域改变,后人的误会或误解或文献失存,记载失实等原因,使我们从现知史料文献记载中,看到的季子祠(庙)在常州(含武进)、江隂申港、丹阳九里等地方都有多处存在,究竟哪座是最早建立的呢?故值得探讨与商榷。

  

        3、沈鹏先生题写“春申往巘喜赠苍姿,季札丰楸还通盛蔼”

吴李才注释】

联语为黄体芳幕僚晚清名师朱铭盘撰写,2009年己丑沈鹏书,今刻藏于江阴沈鹏艺术馆,该馆位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内,该校创办于1882年10月27日。

]朱铭盘1852—1893)字曼君,江苏泰兴人。光绪八年中举人,著有《桂之华轩诗集》传于世。延陵季子季札和春申君黄歇恰好是江阴开邑的重要人物(江阴自古就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沈鹏书法作品选

         

     图4、

                         5、寿

                           6、超越自我

                           7、鹏程万里

                           8、步步髙昇

                       9、养浩然正气 极天地壮观

                        10、毛泽东“沁园春·雪”

                                  图11、

                             12、

                    13、废纸三千犹恨少,新诗半句亦矜多

                             14、

                        15、元稹《行宫》

(本文下,待续)

我们观赏以上优秀书法作品,向沈鹏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李才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