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莆田吴氏随笔--祭公传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3         ★★★★★

1.莆田吴氏随笔--祭公传

我说过,今年春节,我要去福建莆田探亲。我有一个习惯,出外到当地之前,总要先上网和参阅一些有关书籍,特别关注当地一些有关吴氏的历史和文物。我手头上有一份清光绪五年《兴化府莆田县志》,特别是吴景鑾宗长主编的《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以下简称(以下简称:莆田谱),更使我爱不释手,他坚持的”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编谱原则,和“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有讹必纠、有错必改。”的工作作风,(见下图)是我们编谱工作者学习的好榜样!更令我敬佩和信服!

 

莆田吴氏名人,首推吴祭和吴兴,吴兴已经在我的莆田水利随想一文里,作过详细介绍。既有“莆田谱”在手,我就先从“祭公传”读起吧。以下是我拜读“莆田谱”的心得和体会。

 莆田谱撰写的“祭公传”如下:

 

    除此以外,““莆田谱””又另加入台湾族谱;“入闽始祖唐屯田员外郎祭公传”、十世孙秥公撰“入闽始祖祭公传”以及清朝张琴撰“吴祭传”三编“吴祭传”,供大家比较、参考和研究。

 

下面,根据以上四个“吴祭传”,我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祭公生年:

张琴撰

没有祭公的出生年月日

年十五,开成五年入国学,会昌六年(846年)登进士第;

台湾谱

没有祭公的出生年月日

十五岁补入国学,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乙丑,乡魁出身;

秥公撰

没有祭公的出生年月日

自幼集举子业。。。。。弱冠(二十岁)后荐乡魁。

景鑾撰

生于唐开元三年农历三月初三日

二十二岁应举乡魁出身。

    综上所述:前三个“吴祭传”,都没有明确的祭公出生年月日。按弱冠(二十岁)推算,则祭公出生于825年左右,月日不详。而景鑾宗长撰的祭公出生年月日都有:生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但两者相差近110年。

二.祭公初官职:

张琴撰

大宗三年,再应漕举,授浙江主事、进屯田员外郎。

台湾谱

大宗十二年,应漕举,授浙江主事、知工部屯田员外郎。

秥公撰

窃意由国学,累任屯田员外郎,为公自序。

景鑾撰

三十七岁知工部屯田员外郎。

    综上所述:祭公初任职“屯田员外郎”与“工部屯田员外郎”各半。查《县志》:吴祭祠堂和吴祭墓,只载 “屯田员外郎吴祭墓”或“屯田员外郎吴祭祠堂”(见下图),图内并无“工部”二字。除此以外,《县志》再无其他有关“祭公”的文字记录。

 

在《县志》里,吴氏名人有资格称为 “工部屯田员外郎”一职的,要算吴兆元。在“莆田谱”里,也有详细介绍:

 

       由上述介绍可知:“吴兆元到京后,选刑部河南司主事,旋改工部都水(主事),迁屯田员外郎,再迁营缮郎中。” 吴兆元在工部三个部门(都水、屯田、营缮)都任过职,且连升三级(从都水主事升至屯田员外郎,再升至营缮郎中)。

   三.祭公入闽原因:

张琴撰

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以原官兼观察,举兵收捕黄巢余党随王审知入闽。

台湾谱

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叛国,公以收捕黄巢余党。与王审知。。。。。。。讨平之。(官职不详)

秥公撰

但谓僖宗朝,尝拜平章政事,纯无所纪。乎平章事,右丞相职也。除授秘书令不载之史册,不能无疑。。。。。。公以“广明之乱”避地来莆。

景鑾撰

大唐代宗年间(726~779年),为避“安史之乱”。。。。。。奔至建州居侯官。(未提官职)

综上所述:祭公入闽原因大概有三:

1.      与黄巢叛国、随王审知入闽有关:

l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l      王潮、王审知军是“光启元年(885年),统兵来闽”的。按上述祭公生于825年,时年刚好60岁。

l      据史料载:“景福二年(893年),王潮军攻陷福州。王潮、王审知完成了对福建省的统辖和治理。王氏兄弟率义军南北转战,历时9年,自此平定了闽疆,统一了全闽,结束了地方割据,盗贼四起的局面。乾宁四年(897年)底,王潮卒。次年,朝廷任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天祐四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

l      据史料载:王审知治闽,左右纷纷劝其称帝时,“他力排众议,拒不称帝”,始终不渝地坚持“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

l       “台湾谱”载:“光化三年(900年),王审知割据八洲之地。。。公与堂从六人,义不从逆,避地分居福泉。” 光化三年,王审知并无割据八洲之地,何来“义不从逆”,祭公已年近八旬,为何还要“避地分居”?故事与宣公“避走江南”之“义”极相似。

2.      秥公撰与“广明之乱”有关:“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黄巢农民起义。所以,“广明之乱”与“黄巢叛国”提法,比较接近。同时,他还对“尝拜平章政事”,认为“纯无所纪”,且“不载之史册,不能无疑。”

3.      景鑾撰与“安史之乱” 有关:“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时间,介于“吴兴斩蛟”与“广明之乱”间。

四.祭公、兴公之间的关系:

张琴撰

兄弟六人,散居福泉。祭与弟兴入莆,居于鸡足峰下,兴筑北洋海堤为田。

台湾谱

(堂)弟兴 营涵江之延寿陂。

秥公撰

(无)

景鑾撰

同曾祖弟兴唐建中间(780~783年)筑延寿陂。

 

综上所述:祭公与兴公,有说是“胞弟”;有说是“堂兄弟”。但唯一相同的是:兴公于唐建中间(780~783年)筑延寿陂。说是“堂兄弟”,那么筑延寿陂的吴兴,与吴祭年龄差距大,还不成问题;反之,如吴兴是吴祭兄弟六人中的“胞弟”,这个“胞弟”吴兴,就不是唐建中间(780~783年)筑延寿陂的吴兴了,只不过是个同名同姓之误,而是另有其人。

综观以上各编《祭公传》的陈述,正如《莆田谱》所说:

 

 

   

真的会出现一祖多史吗?(待续:2。祖源考)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桐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