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为客老 一念爱乡深
———爱国爱乡的抗日名将吴求剑
周总理曾经说过: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认识的两剑将军,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叶剑英元帅,另一位是国民党的吴求剑将军,两剑将军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爱国的。
石雪峰 吴德风
吴求剑(1902--1995),湖北省黄梅县小溪镇(今苦竹乡)小溪村花园山人。父亲吴树彩,在乡农商,兼理赈困。为人公道,行谊遐迩。吴求剑先后于黄梅县八角亭小学,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毕业。1919年在武昌求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被湖北督军王占元逮捕,经学校营救出狱。国难当头,神州陆沉。他于北京通才商业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交通大学)肄业, 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就读,从此百战沙场,戎马一生。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穷节乃见,危中见英雄。吴求剑时任八十八师五二三团上校团长,奉命率部驰援上海,在八字桥天通庵路及日本墓地一带,向日寇驻沪陆战司令部进行反击,打响了此战役的第一枪。此战役激战三月之久,五二三团始终坚守阵地,给予日寇迎头痛击,致使其一再增援,均未得逞。其兄弟团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以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上海四行仓库,同被日寇视为“可恨之敌”。
1944年,吴求剑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三都独山警备司令。奋起反攻,歼灭残敌,保卫了抗战临时首都重庆。该军军长孙元良为台湾著名影星秦汉(原名孙祥钟)之父,孙元良元配吴懿辉,湖北省黄梅县人。为吴求剑堂妹,安徽省代理主席兼民政厅长吴醒亚之女。
抗战胜利后军队缩编,吴求剑任国防部第十七军官总队长。1948年秋,任国防部高级参谋兼八十五军中将军长。1949年6月军队整编,任福建绥靖公署军官团副团长。去台后就任台湾北部地区防守副司令官,陆军司令部参谋次长,国防部参谋次长。1957年以照顾家人为由遂主动请辞,经蒋介石挽留,因去意坚决,获批退役。
吴求剑被誉为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专家,黄埔一百0八将。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四次抗日战役:“一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首都南京保卫战”和“独山抗战之役”。蒋介石称他为“鄂东健儿”。1948年吴求剑任浙江省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专区所在地余姚,管辖宁波、奉化等十四县市,该地为蒋介石与众多民国军政要员的故乡,由此可见当局对他的信任与倚重。吴求剑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我所认识的两剑将军,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叶剑英元帅,另一位是国民党的吴求剑将军,两剑将军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爱国的。”
一、志存高远
吴求剑六岁入蒙,以农村良师难求,学业进步缓慢,舅父王建秦毕业于湖北黄州中学(今黄冈中学),曾任黎元洪都督府秘书,后辞职回乡设教于梅城徐家私塾,吴求剑跟随就读,于是学业精进。
王建秦规定学生每周作文一篇,一次吴求剑遵师命题为《曹操志欲吞吴灭蜀统一天下论》,撰就交卷不久,适逢王建秦黄州中学同窗老友张月波先生来访,王建秦让吴求剑拿来此文,张月波连声大加称赞后生可畏,前途无量。他说历览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统一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王建秦感到欣慰,然后话题一转:“外甥可教,但儿子愚顽至及也”。张月波反驳:“你培养了人中之杰吴求剑,日后成为国家栋梁,还分什么外甥和儿子?“王建秦听后开怀大笑。
一九二三年旧历除夕,吴求剑自撰两幅对联,一曰:畏煞难,不为俊杰,吃得苦,便是英雄。一曰:玉釜蒸开新世界,快刀斩断旧文章。分别贴于书房及厨房门上,他暗下决心,设立今后奋斗目标,志不可夺。
二、 独具慧眼
吴求剑在黄埔军校训练部工作时,正值北伐军兴。此时,军队需要大批人才。在黄埔军校四期学生即将毕业之际,他奉命到四期学生队中选拔下级带兵军官。当时,吴求剑物色了两名学生,一是耳熟能详的林彪,二是胡琏,他了解到林彪的术科优而政工不突出,胡琏则品学兼优。谁为第一,谁为第二?吴求剑认为:在战时,术科优良、政工一般,是带兵作战的人才。术科是基础,不尽信军事理论,实践出真知。政工则需要后天的培养学习。而品学兼优的,更善于作幕僚参谋工作。他遂将林彪列为入选的第一名,胡琏居次。可以说,吴求剑是最早发现林彪具备将才资质,但是校方按照他们的用人标准,却圈选了胡琏。吴求剑和林彪同为湖北黄冈同乡,为回避人事,他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
历史证明:林彪,无论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中,战功显赫,彪炳史册。胡琏,曾任整编十一师师长,十二兵团副司令,去台后曾担任金门防守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务。胡琏曾经参加过北伐,抗战期间率领部属参加淞沪、枣宜、湘西会战,在著名的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浴血奋战。撇开政见不谈,胡琏在民族大义面前,值得后人肯定。其后,在淮海战场给华野、中野带来不少损失。金门战斗,更是血满弓刀。胡琏虽是国民党军队中嫡系中的嫡系,但在内战中但终逃不脱挨打失败的命运。客观地说,国民党军队整体上为解放军所败,但就个体而言,胡琏并非等闲之辈。
三、两战淞沪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吴淞口,悍然向上海发动进攻,蒋光鼐、蔡廷楷两位将军指挥的第十九路军率先迎战日寇。吴求剑时任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少校参谋,后第八十七师与第八十八师合编为第五军,在张治中将军统帅下对日作战,以配合和支持第十九路军打击侵略者,吴求剑所在二五九旅全体将士,勇往直前,击败了日寇,一举恢复了军事要塞——庙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吴求剑时任第八十八师五二三团团长,驻防苏(州)常(熟),草木含悲,风云变色,新垒纵横,战骑跳跃。8月11日深夜,吴求剑奉令率五二三团由无锡乘火车进沪,12日早8时在苏州站由孙元良师长面授机宜,当日午后2时南翔下车,经暨南大学转入闸北接替上海保安总队防务警戒。日寇闻知五二三团装备优于普通部队,且将士战斗力强,遂提高了警惕,精心布防阵地,翌日午后,孙元良师长偕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一行来五二三团视察,吴求剑将准备工作情况予以汇报,孙元良认为条件具备,可以实施反攻。下午三时,吴求剑率领五二三团易瑾营长的第一营进袭日寇驻沪陆战司令部,一举攻克丁字桥前沿阵地,拉开“八·一三”淞沪抗战序幕。
四、喋血南京
“八·一三”淞沪抗战结束后不久,吴求剑升任第七十二军补充旅少将旅长,率部固守南京。1937年底,日寇兵临南京城下,国军兵力有九个军之众,然而大多为补充新兵,缺乏训练,难以投入实战。吴求剑所在的第七十二军担任雨花台及金陵兵工厂防御,面临敌人的主攻要冲。战斗打响后,激战一周,除尧化门、乌龙山及下关一带战事稍平静外,雨花台、金陵兵工厂、飞机场、孝陵卫、紫金山一带各处守军均遭日寇猛烈攻击,国军死伤惨重。
12月12日午后3时,敌以飞机大炮向我方阵地发动猛烈轰炸攻击,火光冲天,硝烟蔽日,尸横遍野,惨不忍睹。狂轰滥炸之后,敌继之以千余人敢死队携云梯,在九辆战车掩护下,强行登城。在危急时刻,吴求剑冒着敌人炮火亲率数十名战士登城与敌拼杀,他指挥轻重机枪手以交叉火力网封锁登城日寇,并向城下猛掷手榴弹,全歼登城敢死队日军。日寇战车见势不妙,赶快逃逸而去。
正当吴求剑为局部胜利而庆幸,实施战地动员扩大成果时,当晚八时,孙军长来令撤退。此时,南京已有三面被日寇包围,吴求剑率300余官兵由煤炭岗乘船突破敌人兵舰封锁,抵达长江北岸浦口。
吴求剑在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中享有盛名,他率领的军队士气昂扬,爱惜历史,官兵都有视死如归的气慨。日寇在国军喋血死战的坚强抵抗下,事实上他们的伤亡同样严重。日寇战败后,为掩饰南京屠杀中国战俘和军民时,曾借口国军在淞泸抗战和南京保卫战,使日寇伤亡惨重。因此痛恨国军,所以引致在南京的屠杀报复,透露了日寇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折损。
五、不罪无辜
1942年,吴求剑任二十九军暂编十六师师长兼郑州警备司令时,拥有生杀予夺权利。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遍全国。本来就凋蔽不振的经济状况又遭破坏,雪上加霜。为挽救危局,1943年国民党政府发行了“关金券”;并申令1:20兑换(即1元关金券兑法币20元)。此举遭到当地商民反对,在市场拒绝使用“关金”。当时,郑州有一粮行经纪人拒收关金券,被人告发。警务处派兵将该员抓捕送军法处审办,军法处以扰乱战时金融罪,判处极刑。
在布告已写好,第二天就要执行的前夜,内弟周钦尧在吴求剑家聊天时,顺便谈到市场上货币流通的情况,并言该经纪人系受人雇用,不能自作主张。且有年迈老母,靠其奉养,如判以极刑,老母势必饿死,等于一案二命。吴求剑沉思片刻,从善如流,当即通知军法处将其由判处极刑改为游街示众,随后释放。
六、扬威独山
1944年12月2日,日军攻陷独山,贵阳危急,战时首都重庆震动。二十九军由河南经陕西去四川两省入贵州。以六月下旬到十一月下旬间,徒步行军六千余里,路远军单,在都匀、独山之间截击日军,奋勇作战,打败了日寇,收复了贵州省的独山与丹寨和广西省的南丹。二十九军活捉了数十名日寇,吴求剑下令妥善照顾俘虏,他认为以德报怨,仁者无敌。此役乃第二十九军孤军作战,左右和后方全无友军协同与支援,成功地阻止了敌军进入战时首都重庆的大门——贵阳,开启国军反攻胜利的契机。战时首都和西南大后方从此稳定,而强弩之末的日寇在此役之后也显示了日薄西山的痕迹。
此时吴求剑调升为二十九军副军长,兼任三都独山警备司令。孙元良任二十八集团军副司令员兼二十九军军长,因黔南军情危急,汤恩伯令孙元良随行指挥九十七军及其他部队,二十九军由吴求剑暂代其责。据史料披露,力克独山实际负责指挥者为吴求剑,他亲临战场,指挥若定,取得独山战役的大捷。收复独山,大长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志气和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1944年冬,吴求剑家父吴树彩于日寇沦陷的家乡忧时感伤离世,享年69岁。因战事吃紧,他无法赶回家乡给慈父送葬。吴求剑强忍悲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恶耗传来,哀痛何极!然忠孝不能两全。国仇未报,何以家为?吴求剑恪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他化悲痛为力量,率全军将士痛击日寇,终于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八年浴血抗战之胜利。
七、夙愿未尝
1948年秋,吴求剑由国防部高级参谋兼任八十五军军长,当时全国解放形势已成定局。1949年4月,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汤恩伯密令副总司令兼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督促八十五军向福州转移。5月4日,八十五军一一0师廖运升于浙江义乌起义。蒋介石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大骂吴求剑阻止未果,严重渎职。当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吴求剑被迫只带不足4000人的军部直属部队,向福州溃退,派员护送家属移居台湾。
1957年,吴求剑在台湾退役。同年,母亲王氏与夫人周其华相隔月余分别逝世。因子女年幼,与魏希征女士续弦。1976年在其子女的邀请下,赴美国洛杉矶定居。
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吴求剑随后与叶帅取得联系。早在1924年,他和叶帅相识于黄埔军校,当时叶帅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吴求剑为军校第三期学生,后留校训练部任职。1939年2月,他们参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创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四十年来家国,五千里地山河。当收到师长叶帅情真意长的回信,邀请他踏上大陆故园探亲访友。吴求剑长夜难寐,心弛神往。
1985年,吴求剑时年八十有三,人世沧桑,乡情不改。他深感异邦水纵然绿,月仍是故乡圆。便不辞劳苦回台省亲访旧,并拟经香港回国内探亲,后因患重感,只得作罢返回美国寓所。
1986年12月22日,叶剑英元帅因病在北京逝世。相知一甲子,风雨六十年,却不能在生前见上最后一面失出了亦师亦友的叶帅,吴求剑感到人生无常,更加坚定了回大陆探亲的决心。
八、游子归来
1993年4月28日,在黄梅县楹联学会会长柳义君的牵线搭桥下,应时任黄梅县委书记徐华荣和黄梅县长秦杏三的邀请, 91岁高龄的吴求剑携妻女一行,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经香港飞回故乡探亲访友。上一次离开家乡的时间是1948年的元宵节,弹指一挥间,已跨越四十五个年头。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儿时的伙伴,少年的同学,家乡的母校,祖宗的庐墓。桑梓谊重,袍泽情深。吴求剑曾在家书中叙述:身经百战,年连期颐。身处异邦,心怀故国。惟痛云天万里,尚希回乡一游,以消积念。这次终尝夙愿,恨不捷足先登为快。
吴求剑这次特地捐资四千元人民币,提议在五祖寺建立诗词楹联书法碑廊,并撰联一幅,联云:军阀混战,强寇入侵;投笔从戎,求仁取义,血溅山河为保国。灵鹫来仪,凤凰振融;开宗授法,证偈传灯,道分南北广施恩。黄梅县楹联学会黄鹤年和柳义君两位老先生共同赠诗一首,由黄梅县的书法家岳士杰书写答谢:“万里云天惹恨长,萧萧白发渡重洋。东归银燕飞江汉,百岁难忘是故乡。”吴求剑手捧作品后眼含热泪,他动情地说:游子归家,熟地当归。我回到美国,告诉我的后人,家乡虽然不是你们的出生地,但她永远是你们的根,是你们的魂。他表示,五祖寺诗词楹联书法碑廊落成,他将准时履约。
九、纵谈统一
对于国共合作,一统河山,吴求剑分析精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以精诚团结,铲除军阀,打败列强。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到了亡种灭族的时候,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使炎黄子孙万众一心,进行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取得了八年神圣抗战之胜利。历史不容否认,事实胜于雄辩。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打不赢这场战争,而且道德也输了。中日不再战,更何况大陆和台湾同一个华夏,同一个祖先,分之则俱裂,割之则俱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也是所有抗战老兵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他亲历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相信今后还会有第三次合作。他在深圳锦绣中华园区参观时,说台湾也应该建一座锦绣中华,让宝岛乡亲能够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此举有助于反对台独,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吴求剑自这次回乡之后,时隔载余,1995年1月7日于洛杉矶溘然作古,享年93岁。吴求剑和周其华共育有三男五女,男:漫宇,漫兴,漫昭;女:漫雯,漫玲,漫均,漫荣,漫婵。十三年后2006年的清明节,吴求剑的长子吴漫宇从美国洛杉矶赴家乡祭祖探亲。72岁的吴漫宇观瞻了五祖寺诗词楹联书法碑廊,实现了父亲生前的愿望。吴漫宇意外发现一套1993年的《吴氏宗谱》,父亲吴求剑续修。据悉,祖父吴树彩生前就有续修宗谱的愿望,后因仙逝而中止该计划。父亲实现了祖父的愿望,时间跨越半个世纪。
如今,吴求剑已仙逝十六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吴求剑十八年前的故乡行,他的说抗战话统一,英雄气,中国心,民族魂,成为历史绝唱:“游子的心永远和祖国母亲的脉搏一起跳动,愿和故乡人民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作者石雪峰任职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政协,吴德风任职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