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基良(1963.4- )湖北省崇阳县青山镇水库村荆竹冲上边吴家(原古市乡荆竹村上边吴家)。父亲:吴义庆。祖父:吴祖望。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咸宁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咸宁学院科协主席,《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主编。
一、一般情况
主要从事药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学科带头人;200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兼职:咸宁市科协副主席、《中国药理学通报》编委、《中国药理学学报》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技术通讯》杂志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科技厅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咸宁市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理事。
参加的学术团体有: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会会员、湖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咸宁市药学会名誉理事长、咸宁市医学会理事。
曾获荣誉:“咸宁医学院优秀党员”(1995年)、“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咸宁医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1995年)、“咸宁医学院优秀教师”(1996年),“湖北省优秀教师”(2001)。
二、学习培训与工作经历
1.咸宁医学院期间(1980.09~2002.12)
第一阶段(1980.09~1996.03)
1980.09~1985.07 咸宁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09~1988.07 西安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学位,获硕学位
1988.09~1991.07 咸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工作
1991.09~1994.07 同济医科大学攻读血液内科学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1994.09~1996.03 在咸宁医学院医药保健品研究所工作
第二阶段(1996.03~2002.12)
1996.03~1996.09 作为负责人筹建临床药学专业,实现当年招生
1996.09~1997.12 任临床药学系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
1998.1 任咸宁医学院院长助理(正处级)兼临床药学系主任
1998.09~1999.01 在湖北大学省属高校学科带头人英语学习班学习
2000.03~2001.01 在湖北省委党校中青班(一年制)学习
2000.7 免去咸宁医学院临床药学系主任职务。作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分管科研(含研究生工作)、教学(含招生)、学报编辑部,同时兼任咸宁市中心医院(咸宁医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临床教学工作。
2.咸宁学院期间(2002.12~至今)
第一阶段(2002.12-2008.05)
咸宁学院由原咸宁医学院与原咸宁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学院新领导班了成立,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务处、高教研究室、成教处、语委办、科研处(含研究生办公室、医学实验中心、校科协)、设备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体育运动委员会、评建办公室等。其间:
2003.2.15~2003.7.4 在四川大学出国英语培训部学习英语
2003.8.10~2003.9.30 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院第22期校长培训班学习。
2004.12.9~2005.6.3 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5.11 兼任咸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建办公室(评建办)主任
2007.03 兼任咸宁学院申请硕士授权单位办公室(申硕办)主任
第二阶段(2008.5-至今)
继续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科研处(含研究生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校科协)、人事处、学校办公室(含咸宁学院校友会)、学报编辑部、网络管理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医学研究中心、附属二医院(含校医院)、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咸宁学院办公室。
三、主要业绩
1.示范带头作用:1994年博士毕业后能坚持在咸宁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工作至今,其作用和意义不仅是他本人留下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他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这对稳定学院师资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专业与学科建设:1996年创建咸宁学院临床药学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昔日的临床药学系发展成为今天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与学生就业等均处于咸宁学院前列的药学院。作为专业负责人的临床药学专业,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咸宁学院首个省级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药学学科被省教育厅定为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2008年吴基良教授的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以吴基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药理学2001年和2006年两度被入选湖北省重点学科(学校唯一一个省级重点学科)、3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前两次为优质课程),连续三次入选湖北省第二、第三、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硕士学位建设点。药理学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聘有3名楚天学者。
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2004年底开始动员布置,2005年底正式成立咸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办公室(评建办),并兼任主建设办主任,开始了长达近三年十分艰难的迎评工作,在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评建设办广泛动员、精心筹划、科学安排,统一指挥,最终于2007年底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对咸宁学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吴基良同志作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功不可没。
4.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咸宁学院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吴基良副院长组织了前后两次(2005年在国外由他人代代替)。在完成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立即接受新任务,于2008年初组建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办公室,并兼任主任。虽然离成功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明确了要求及以后努力的方向,为下一轮申请授权单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工作上了新台阶。
5.管理工作:1996年至2000年在原咸宁医学院临床药学系工作。作为一个新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及行政负责人,与全系教职工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临床药学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合校后以临床药学系为基础组建了药学院,综合实力在咸宁学院位列前茅。
2001年至2002年作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分管科研(含研究生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招生工作)、学报,同时兼任咸宁市中心医院(咸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任期内,咸宁医学院学报获得正式刊号。协调医学院与市中心医院的医教结合工作,改善了两院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临床教学与医疗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和临床医疗水平。2002年底和2008年两次主持申请硕士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虽然未获成功,但为下一轮申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两校正式合并,一个是医学本科,一个是师范专科,教学工作千头万绪,首先进行学科调整与组合,制定统一的教学管理规范,加强教学监控与督导,建立教师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制度,有效地保证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形成,通过建立校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组织制定了04版、07版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制定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并汇编成册。在科研管理上,组织制定系列科研管理文件,规范管理,实行科研工作量化管理,综合评分,加大奖励幅度,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科研分围,国家自然基金实现了零的突破,省自然基金获得项目每年倍增,省级科研成果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每年均有一到两项。
2005年至2007年负责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迎评工作,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负责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2008年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评估工作。2009年成功组织申报了药学与核科学与技术两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6.教学与人才培养:每年完成本科生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医学科研设计约80学时的教学任务外,自1996年起与武汉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得武汉大学独立招生的资格),共培养硕士研究近30人(包括在职研究生),均以优秀成绩毕业,一半人以上考取博士。已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
6.科学研究: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的基础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对绞股蓝、倒卵叶五加、碎骨子、穿心莲、有机锗、碘杂环化合物、甘草酸、大蒜多糖、葛花等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自1991年开始研究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1994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冠脉内皮细胞与心肌再灌注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 并提出了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内皮细胞学说”,为器官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博士毕业回校后,继续对器官(主要是心脑)缺血再灌损伤的预处理进行深入地研究,该研究方向于199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科研优势领域。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与糖尿病相关的血管生物学方面。
曾负责湖北省自然基金3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1项,其它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著近220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3篇。参编著作13部(4部为主编,4部为副主编,5部为编委),主编教材或著作有:《药理学实验》(主编, 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年)、《医学统计与科研设计》(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3年)、《药理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规划教材)(编委,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体检诊断实验指南》(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年)、《药理学实验指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机能实验学》(副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理学案例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丛书》(副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有四项成果通过了鉴定。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奖:倒卵叶五加总皂苷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分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咸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咸宁市科技进步奖。
(咸宁学院提供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