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桂丹--肇庆晚清进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肇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31           ★★★★★

吴桂丹--肇庆晚清进士

    吴桂丹,是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祖父,24岁考取举人,34岁高中进士,官至御史。

    他生于内忧外患岁月,殁于龙旗落地前夕。其出身贫寒,诞生之时,鸦片战争硝烟刚散去,太平天国已定都南京。

8岁丧父,11岁跟随叔父到广州读书,21岁考取秀才,24岁考取举人,34岁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任国使馆协修,光绪二十七年授记名御史,次年病逝京邸。

    他以廉洁奉公著称,被誉为粤东时贤第一。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日子,他流落京郊,一声儒冠误我,多少辛酸故事。

出身寒微 高中进士 官至御史

    吴桂丹,字万程,号秋舫,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广东高要广利(今肇庆市鼎湖区)水坑村人。吴桂丹的高、曾、祖、父四世不仕,但以乐善好施闻名桑梓。吴桂丹父亲吴云波是一位乡村医生。在那动乱年代,老百姓过着家无隔夜粮的日子,有病也无钱延医买药,吴云波常常无偿治病救人。

桂丹7岁那年,其父免费为教书先生治病,让桂丹上了一家私塾读书,开始了他的寒窗生涯。桂丹从小天资聪慧,又刻苦用功,《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过目不忘。

    桂丹8岁那年,父亲因雨夜出诊,摸黑回家时跌落深沟,摔成重伤。这位一生悬壶济世、杏林满坡的乡村医生,到头来却救不了自己,不到40岁就抛妻离子而去。弥留之际,他拼着最后的力气给儿子留下了修业修德,做人做事的遗言。

    吴云波去世,母亲吴钟氏挑起了生活重担,白天耕田种地,夜晚灯下编织草席出售,桂丹每夜与母亲在同一盏灯下读书,直到深夜。三年后,在广州经商的叔父吴云屏见侄儿聪明勤奋,决定解囊相助。他征得吴钟氏同意后,带桂丹到广州读书。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广州,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桥头堡。11岁的吴桂丹从肇庆来到广州,20岁那年,叔父为他娶妻成家,他发奋读书,光绪二年(1876)21岁的吴桂丹应考秀才名列第一。三年后考上举人。此后,在叔父的资助与鼓励下,他再读十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赴京应试,一举高中进士。这一年他34岁。

吴桂丹7岁启蒙,苦历寒窗27年,取得了通往仕途的全部文凭。他被朝廷授予的第一个官职是翰林院遮吉士,这只是一个七品小官,此后,吴桂丹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吴桂丹升为记名御史

 

修业修德 做人做事

 

    修业修德,做人做事,是吴云波弥留之际给儿子吴桂丹留下的话,这是吴桂丹的家训,也是他的处世哲学。

    他目睹朝廷软弱,官场腐败,这是导致外敌入侵、内乱不断的主因,他决心从自己做起,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在肇庆历史上的官员中,他最崇敬包公。包公端州为官三年,临走时不带走一块端砚,这是吴桂丹终身的楷模。吴桂丹认识到,在官场中,万恶贪为首,要想做官,先学做人。

    吴桂丹第一次从家乡到京城做官,因经济拮据,向叔父借了一些钱。这些钱只够起码的盘缠,无钱置办衣服行李。许多亲友乡邻得知后,都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前来送钱送物。这些人中,有真情关爱,不图回报者;有投机官场,留条后路者。吴桂丹不管送钱送礼者持何心态,一律婉言谢绝。他恳切地对乡亲们说:晚生受之容易,报之也难。他母亲和妻子见他如此有志气,深感宽慰,于是两婆媳商量,将家中仅存的一些碎银悄悄塞进吴桂丹行囊中,送他起程上京。

    千里迢迢来做官,不为发财为哪般。这是清朝官场的流行语。但吴桂丹却视此言为鬼话。他失去许多发财机会。

故事一:义正辞严禁开赌场

    有一年,广州一名姓刘的赌商以筹军晌为名,贿赂广西提督苏元春奏请朝廷开办小闱姓”(中国最早的一种彩票,亦称白鸽票”)赌博。此赌刚从西方引进,新鲜刺激,利益可观,但批准权在朝廷。于是他想到了吴桂丹。

    刘某少年时曾与吴桂丹同窗读书,感情甚笃,后来他无心功名,18岁随父开赌馆。为了办成小闱姓,他揣着五千两银票来京城找时任翰林院国史馆协修的吴桂丹。吴桂丹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多年不见的小同窗。寒喧后,赌商见这位京官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于是找到了话题,说你来京多年,官职也不小,何不将一家老小接来京城生活?桂丹说薪俸有限,只够让一家老小就地生活的费用。赌商见时机已到,于是提出了请他帮助走走门子,准允他开办小闱姓赌博。还没等吴桂丹回答,赌商就拿出银票递了过去,说事成后,定再奉送五千两。当银票递到吴桂丹手上时,赌商轻声地说:望老同窗笑纳,给个小面子。吴桂丹见来者如此意图,立即站起身来轻轻推回银票,明白地对赌商说,目前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之际,此赌一开,其害无穷,你何不将钱花在办实业救国救民上?赌商正想解释一番,这位老同窗就端茶送客了。

    赌商走后,吴桂丹仍不放心,立即联合聊属与在京同乡致书谭制军,力陈小闱姓赌害,切切不可开禁云云。尽管那位广西提督因得了好处为之奔走说情,但终难敌吴桂丹义正辞严,这项危害极大的小闱姓赌博终未得到朝廷批准。终使此赌白鸽票未能危害广东。

    那位赌商回到广州后,百思不得其解,逢人就说吴桂丹当官当傻了,当到无人情味也不认识银子了。

故事二:杯酒化干戈

    那一年,吴桂丹的家乡肇庆鼎湖水坑村吴氏宗祠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族人决定集资重修。说来也巧,同村的陈氏家族也在修整自己的宗祠。当双方的修祠工程即将收尾时,却产生了纠纷。纠纷缘于陈氏宗祠大门内那堵照壁。原来,那宏伟的照壁顶部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呈凤嘴状的翘角,东面的翘角正对着吴氏宗祠的天井。一位风水先生对吴氏族人说,此翘角如雄鸡铁嘴,对吴氏宗祠形成金鸡瞰井之势,此为风水之大忌也,将对吴氏后人不利。吴氏族人相信了。于是派出代表与陈氏族人交涉,要求拆掉翘角。陈氏族人不同意,说各修各的宗祠,顾了你吴姓的风水,岂不坏了我陈家的意头?一时双方各不相让,矛盾越趋激化,逐渐发展到准备械斗决一雌雄的态势。

    双方正对峙时,就听说吴桂丹从京城回来了。一溜蓝呢轿威风凛凛地进了村,吴桂丹在地方官员陪同下衣锦还乡了。吴桂丹这回千里迢迢回水坑,是为宗祠竣工揭幕祭祖而来的。

吴氏族人一看,心想这下好了,有本族一位京官撑腰,还有地方官员助阵,看你陈氏家族如何面对。少顷,就有几位族中长老向吴桂丹告状,说陈氏族人如何破坏本族风水,如何蛮不讲理挑起械斗,要求拆除对方翘角,惩罚兹事分子。吴桂丹听后,深思片刻说:此事不可如此处置。于是吩咐准备酒席,请陈氏家族头面人物前来赴宴。陈氏族人见这位京官老爷如此谦逊有礼,甚为感动。宴会上,吴桂丹频频敬酒,恳切地对同村父老说:自古来,只有千年乡里,何来百岁功名?陈吴两家同住一村是前生修来的缘分,应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才是。一番话说得双方皆大欢喜,当陈氏族人主动提出拆除翘角时,吴氏族人反而觉得应该让步,齐声说不用拆了。吴桂丹杯酒化干戈的故事被当地乡亲传为佳话。

 

练兵戍国 攘外安内

 

    吴桂丹是朝廷文官,其本职是舞文弄墨,但当国家外遭列强侵略,内部动荡不安时,他毅然请缨回家乡办团练。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时任翰林院国史馆协修的吴桂丹见广东防务薄弱,立即向朝廷启奏,建议抽调部分粤藉官员回乡办团练,以助海防。准奏后,他立即起程回肇庆,购军械、抽壮丁,不足一月,就组织起一支800余人的队伍,又经日夜操练,这支队伍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肇庆团练维持了近一年,直到甲午战争硝烟散去,清政府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团练才告结束。

    吴桂丹回籍办团练,其主旨也不全是为了攘外,也有安内的意思,说明白点,为了防备农民起义。他这一思想,清楚地写在他呈交朝廷的奏折上,即所谓无事以靖盗贼,有事以壮形势。他的这种思想,既是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体现,也是他生于乱世,耳闻目睹内忧外患造成的国之不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他的这种只恨贪官,不怨皇上,只求社会安定,不动摇朝廷统治的思想,是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可敬的乱世清官。

    吴桂丹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咸丰年间。从他记事起,就常听私塾先生和村上父老讲英帝国主义如何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如何毒害中国人民而引发战争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吴桂丹幼小的心灵里,加上他成长后所经历和感知的社会现象,痛恨列强侵略,不赞同农民起义,就成了他根深蒂固的历史观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前夕,山东、河南一带的秘密组织白莲教、八卦教(义和团的前身)闹得纷纷扬扬时,身为朝廷命官的吴桂丹敏感地意识到,中国新一轮大规模农民起义又开始了。而当甲午战争爆发时,身为文官的吴桂丹,心急如焚地回乡操起了武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吴桂丹的痛恨列强侵略,不赞同农民起义,是社会现实的影响,也是一生受儒家教育的结果。可以说,吴桂丹的思想核心是爱国、忠君,但他的忠君思想也是有矛盾的。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康有为、梁启超以反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为由,组织公车上书,要求朝廷变法维新,光绪皇帝批准了这个奏请,并下诏定国是。于是,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对于这个经皇上御批,并下诏执行的变法维新,康、梁派人与吴桂丹联络,请吴桂丹参与时,他却甘冒抗旨罪名,一口拒绝了。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他深知皇上背后有一位持保守态度的慈禧太后,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二是他的历史观使然。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变法维新比农民起义好不到哪儿去。

 

列强入侵 流落京郊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十九日凌晨,为避八国联军锋芒,慈禧太后出紫禁城逃难。正四品文官大清翰林院国史馆协修吴桂丹随行,不料逃难的马队提早出发,吴桂丹掉队。

    黄昏时分,他来到西山脚下黄叶村,他向一家农户借宿。户主姓叶,年届花甲,是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家里还有儿子、媳妇、孙子。

    原来这北京西山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文武之乡。乾隆年间,京城阔少曹雪芹因被朝庭抄家,流落西山深处的红叶村,过着绳床瓦灶,以粥充饥的日子,却写出了传世之作《石头记》(《红楼梦》)。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当满清政府束手无策时,京郊西山一带组织起一支支农民乡勇队,杀得洋鬼子哭爹喊娘。黄叶村乡勇队杀敌最英勇,年轻的首领姓叶,就是这位叶老先生。

    叶老先生对吴桂丹说: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何不像四十年前那样,组织护村乡勇队,杀敌立功?老夫想请你运筹帷幄,当个军师如何?

吴桂丹想自己虽为文官,但六年前的甲午战争期间,自己也曾回乡办过团练,有管理操练民间武装的经验。于是就点头应允了。为了减轻叶老先生的负担,吴桂丹一边当街挥毫,卖字为生,一边协助叶家父子组织、操练一支百余人的乡勇队。

    黄叶村成立乡勇队的义举,立即传遍京城四郊,于是一支支乡勇队组织起来了,吴桂丹也成了名符其实的总军师,一年时间,京郊乡勇队歼敌近千名,缴获洋枪数百支,吴桂丹名声大振。在杀敌义举中,黄叶村乡勇队首领叶永年壮烈殉国,时年28岁。

吴桂丹流落京郊一年零一个月,虽贫病交加,却不忘抗敌,为自己写下了一页光辉的历史。

 

寒儒廉吏 家无长物

 

    吴桂丹熬过了27年寂寞寒窗,终于功成名就,可谓春风得意了,但他十几年的官吏生涯,却一点都不得意。究其原因,是他做官那十几年,正是内忧外患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朝廷风雨飘摇的时段。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八国联军入京,他流落京郊那一年零一个月的日子。

    在西山脚下,他如同一介山野村夫,谁也不把他当朝廷命官看。此时他只是一位卖字为生的斯文乞丐,只有在他为乡勇队出谋划策时,才像一位官员。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想起自己这一生,他对时局,对社会现象,对许多事情都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日,他读了一部奇书,才从书中找到了些许答案。

此书就是文学巨匠曹雪芹写作于乾隆年间的《石头记》(《红楼梦》),那是叶老先生家藏的手抄本。吴桂丹掩卷沉思,终于悟出了书中隐讳的主题。他觉得书中宁、荣二府就是本朝社会的缩影,那么宁、荣二府最终的衰落象征着什么,这不是很明白吗?(难怪此书成了朝廷禁书,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光绪年间才勉强开禁。)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了《辛丑条约》,得到了割地赔款等好处而撤出北京,慈禧太后从西安班师回朝,吴桂丹也从城郊返回了京城。鉴于这位大臣在落难时不但自谋生路,且抗敌有功,特授予他记名御史的官衔,从正四品升为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高官矣。

从唐代起,记名御史就是专门调查、弹劾问题官员而权倾朝野的官职,是一种清官见了以礼相待,贪官见了如鼠见猫的官职。果然,上任的第二天,就有一名汉奸嫌疑的官员,惶恐不安地来拜访吴桂丹。当他递上一张三千两银票,恳求吴桂丹给予关照时,被吴桂丹呵斥了一顿立即送客了,吴桂丹把那位官员送进了大牢。类似情节,在吴桂丹任御史一年期间,不下数十次。

此时,他只须稍有松动,那白花花的银子就会像水一样流进他腰包,他就可摘掉寒儒的帽子。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他一年后(1920年)去世,他仍铁板一块地戴着那顶寒儒桂冠,死后家中所剩银两竟不够买一副普通棺材。其子扶柩回家乡葬于白土镇岭脚 村之虎山,人称翰林墓

乱世清官吴桂丹英年早逝,却青史留名,威震华夏,老百姓称赞他有壁立千仞的气慨,当朝礼部尚书李文田颂扬他为粤东时贤第一

 

传承家风 子孙成才

 

    吴桂丹的后代中能人辈出。吴桂丹夫妻生有四个儿子,令吴桂丹含笑九泉的是:他的四个儿子并未受他《贺新郎》词影响,而是发奋读书,个个成材。

其长子吴远基,拔贡,署曲周知县,民国后任国民党高要县参议长。后期主要从事文教事业,曾任中学校长,参编高要县县志;次子吴国基,举人,直隶州知州,英年早逝,他是吴大猷的父亲;三子吴锦基,国学老师;四子吴配基,曾留学美国,后在协助孙中山革命制造炸弹时不幸牺牲。

    孙辈中更是出现了南开四吴:大猷、大业、大任、大立,其中吴大猷成绩最显著。吴大猷,南开大学毕业后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热爱祖国,晚年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5月,江泽民亲切会见了吴大猷。

    200034吴大猷病逝于台湾。江泽民于35发出唁电吊唁。

吴大业,南开大学毕业后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联合国派驻新加坡官员。吴大任在1930年以南开大学最优等三人(其余两人为陈小身、张志基)之一获学士学位。上世纪30年代赴英德留学,成为知名数学家。解放前曾任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后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与杨石先并称为支撑学校的力量。吴大任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南开大学和中国的教育管理事业,他的许多重要教育思想被国家采纳,对于我国今天的教育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桂丹诗词解读

 

    吴桂丹治学严谨,善词章,工书法,喜儒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吴桂丹熬过了27年寂寞寒窗,终于功成名就,为官十几年,却不得志。他刻骨铭心的,是流落京郊那一年零一个月的日子。阅读《红楼梦》,他想到了大清国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想到了远在广东肇庆的家人,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每当思潮翻滚、夜不能寐时,就写诗作词,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他的第一首诗《寄内》是写给他的爱妻的。诗中写道:

  家书缄后意萦萦,

  万迭情波纸上生。

  廿载糟糠贫已惯,

  半生蓬梗别原轻。

  病躯珍重今惩昔,

  酒债寻常我赖聊。

  莫为天涯损眠食,

  平安二字认分明。

这是一首七律,可谓字字真情,句句感人。讲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对妻子与他结婚二十几年过着贫困生活而深感内疚,嘱咐妻子爱护自己有病的身体,说如今生病是对年轻时不爱护身体的惩罚,完全是丈夫对爱妻说话的口吻。回忆当年,自己因买酒赊帐,常着妻子去还酒债的往事。一个字,把他们贫困的生活,深厚的感情写得情深意长。尾联二句是写信的惯用手法,嘱咐妻子不要挂念远在天涯的丈夫,要珍重自己的身体,祝全家平安。

    从这首诗中,还可以更深一层探寻作者的思想脉络。写此诗的时候,吴桂丹已在京为官11年,且官至四品,按清朝的称谓,四品官的妻子称恭人,而恭人及其子女是有权随丈夫在一起生活的,吴桂丹为官清廉,无任何额外收入,他的薪俸只够让一家老小在原地生活。

    吴桂丹夫妻生有四个儿子,家庭生活重担全交给妻子一人。此时长子和次子均已二十出头,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儿子的婚姻大事,功名前程,他都难负起当父亲的责任。想到自己离家赴京十余年,夫妻父子仍然天各一方,此等内疚永难消亡。

    如果说这首诗只是叙述了他与爱妻感情的一个侧面,另一首词《贺新郎》却是对他一生功名仕途的全面反思,词中写道:

    乱世难为士。哭穷途,儒冠误我,一寒至此。生不逢时文章贱,兀兀先生乌几?抵多少,客嘲宾戏。拄腹撑肠三万卷,忍斯饥,嚼尽朱詹纸。读书种,今无矣!

    人生穷途须臾耳。念古来,铗弹齐舍,箫吹吴市。得意千金酬一饭,失路朔饥欲死。问青眼高歌谁是?肮脏风尘羞狗监,掷毛锥,欲敛凌云气。埋没了,秦坑里。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对自己一生的沉痛反思,开篇一句乱世难为士,概括了他做官十几年来的坎坷经历。这是一声沉积多年不敢喊出的感叹,只有在这荒野山村,在这老佛爷已出逃西安的时候,才敢发泄积怨。接下来,就不是单纯的感叹了,而是声声血,字字泪地控诉,一声儒冠误我,一寒至此,把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下盛行的读书做官论全否定了。因为生在乱世,读书人贬值,即使做了京官,也不过如此。又因为贫困,不但生活苦不堪言,且常受同聊宾客的冷嘲热讽。想到自己肚子里空有诗书万卷撑着,却无一粒粮食充饥而饿得头昏眼花,今后谁还读书啊。

    吴桂丹悔恨自己没有听叔父的劝告而误入仕途。他24岁那年考取举人后,叔父吴云屏对他祝贺之余,就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你现在已贵为举人,享誉省城了,与其再熬寒窗,走那狭窄艰险的仕途,倒不如趁年轻,跟随老叔经商,赚一份家业,成一番事业如何?吴桂丹坚持要再搏功名,走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之路。如今一切都晚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将这份悔恨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人当教训吧。

    上阕短短50余字,却将自己的感叹愤慨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下阕则换了一种口气,表达的是另一层意思,用嘲讽的口气叙述人生的不确定性。头一句的意思是:人生是变化无常的,有时候,富贵贫贱是顷刻间造成的,得意时,可散下千金买一餐饭,而失意时也许成了饿死鬼。吴桂丹疾恶如仇,对腐败的官场,肮脏的社会风气不屑一顾,说读书人如果随波逐流,不守气节,倒不如书被秦始皇焚掉,再活埋在土坑里算了.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