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女集》医学界名人选 吴慧明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5         ★★★★★

 

超越生命,遗体捐赠是生命的永生之路

病虽然好了,但这一段生活却在吴慧明内心中留下了不可愈合的伤痕。年仅26岁的儿子的猝然离世,婚姻生活的脆弱不堪,一切的一切都让吴慧明深感命运无常。那一段时间,儿子的墓地是吴慧明去的最多的地方。徘徊在寂静的墓地里,想到自己也终将变成一抔泥土,吴慧明陷入沉思:难道我们生而为人,就这样白白地走一遭,什么都不能留下吗?看到远处那些越来越奢侈的豪华墓穴,吴慧明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那么看重死后的形式呢?

为了驱散心中的阴影,吴慧明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之中,退休以后依然坚持门诊,撰写论文,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新人。1995年,吴慧明读到了一些有关国外研究遗体捐赠的资料,作为医生,她清楚地知道我国在遗体研究的人体器官移植方面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自人类历史上1954年第一例器官移植成功至今,已有50多万病人获救,身后遗体捐献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接受,人们随身携带着同意捐献遗体器官的卡片,万一因意外死亡后,在一个高效器官信息网络的帮助下,志愿者的器官会被及时移植,最大限度地造福他人。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展了器官移植研究,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我国占残疾人总数15%500万盲人中,每年只有700名病人能够接受角膜移植,肾脏移植国外成活率达60%,而我国却只有不足20%,其原因就是缺乏充足良好的器官来源。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如果我们也有自己的遗体器官捐献组织,这一切将会大大改观。

此时的吴慧明已从个人的际遇中摆脱出来,把视野上升到一个医生对全人类的爱,崇高而悲悯!也正是由于这种爱使她做出了人生重大的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造福他人!

但让吴慧明料想不到的是,身后捐献遗体器官这样功德无量的好事,在实行的过程中却遇到那么强的阻力,仅仅是办一个捐赠手续,竟会牵扯到如此之多大大小小的单位,而且所有的单位全是拒绝!更没有想到的是周围朋友同事对她的冷嘲热讽,她深深地困惑了。

吴慧明再一次地来到爱子的墓前,在大儿子一家移居南方之后,她惟一的亲人就是长眠于地下的小儿子了,如今自己在人们的不解和反对声中作战,如果儿子地下有知,他会理解我吗?

吴慧明说:“生命是一件无比美好的礼物,遗憾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身后遗体捐献是生命的永生之路。”此时的吴慧明相信如果在生命结束之后,我们的器官还可以用来挽救和修复另一个生命,这恰恰是一条人类通向幸福的永生之路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开始理解他

亲身经历让吴慧明了解到,由于伦理和迷信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遗体捐赠意识还非常薄弱。作为医生,吴慧明不仅要为自己办妥身后捐献遗体器官的手续,还要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项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尽快成立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延长更多的病人的生命!

坚定的决心似乎给她娇小的躯体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从此,吴慧明一改往日深居简出的生活习惯,奔走于卫生厅、各大医院以及公安、公证、保险等部门,到处宣传器官遗体捐献,呼吁成立专门机关,俨然由文静的医生变为一名社会活动家。

然而,一年过去了,尽管她四处奔走但全无消息,甚至有人说她“有病”、“更年期综合症”等等。终于,一位外科大夫被吴慧明感动了,他告诉吴慧明说,法学院有位主讲尸检的于教授,几年前就想建一个解剖室,也许他会授受遗体。吴慧明立即赶到法学院,曾在美国留过学的于教授见到吴慧明感慨万千:按解剖教学的基本要求,两名学生不能少于一具供解剖的尸体,而在我国的医学院里,十几名学生才有一具尸体,甚至只能看录相、标本上解剖课。于教授在法学院教学5年,早就想建一个尸检室,他曾几次出去联系解剖用的尸体,不是买不到就是要价太高,像吴慧明这样准备无偿捐献遗体的他还头一次听说。异常感动的于教授与吴慧明约定,他将请示领导,下周就办理一个比较正式的手续。

一周后,吴慧明兴冲冲地赶到法学院,不料,于教授面有难色地将她带到一边,吞吞吐吐地说手续可能办不成。法学院的同事一听说于教授要建解剖室一致反对,说他们一想到于教授要在这里将一个死人开膛破肚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于教授感慨地对吴慧明说:“高等学校尚且如此,说明我国传统入土为安,保存全尸这些封建观念太有市场了,接受你的观点为时尚早,也许几十年后历史会认为你是对的,但现在不行!”

想起自己这几年来的遭遇,吴慧明满腹心酸:明明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怎么实行起来那么难呢?自己已经60多岁了,还能等到人们日后慢慢地觉悟吗?况且,在遗体器官捐献比较普遍的国家最初也是由少数有识之士首先发起,然后通过媒体宣传才逐渐被公众接受的,最终获得立法支持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万般无奈的吴慧明走进了济南时报社,公开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并公布了她特殊的遗嘱(见文章开头)。

1999年吴慧明的故事见报以后,一时众说纷纭、有人敬佩,有人不解,还有人说她想出名想疯了,历经人生风雨的吴慧明对此一笑了之。12月的一天,吴慧明外出回家,见一位怀抱鲜花的妇女候在她的家门口,她叫刘苏,是济南历下区的一位街道居委会主任,看到《济南时报》刊登的文章后,感佩吴慧明超前的公益意识,专程前来向她献上一份敬意,并表示身后也愿意捐献遗体器官,要同吴慧明一道为山东的遗体捐献事业奔走呼吁。一年多了,吴慧明一直遇到的是不解和嘲讽,只有今天,她得到的是鲜花,她上前握住刘苏的手,潸然泪下:从今以后,她再也不孤独了。

随着吴慧明的奔走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接受遗体捐献事业了,济南市公证处为吴慧明免费办理了山东省第一份身后无偿捐献遗体的特殊公证。1998年,山东省已有21名志愿者与吴慧明达成共识,第二年她还被推举为济南市器官移植促进会的副主任委员。如今,促进会已收到了数百份报名表,吴慧明本人也如愿得到了遗体接受证书和两家医院的器官接受证书。

(《中国妇女》作者/寇延丁20015月上半月总552期)

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

(一)医学才女

1951年我从浙江高级医事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华东干部医院任护士。1952年又考上山东师范学院。我考虑祖辈世代为医,故要求转到山东中医学院深造。1952年11月我如愿到达医学院时,开学已二月,因缺少高中文化基础,上课象听天书。对此,我不灰心丧气,夜以继日拼命学习,期终考试各科成绩都在70分以上。在医学院三年时间,我如饥似渴刻苦学习,对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经典著作有研究,常被教授们誉为“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悟性”的好学生。同时对中医的“津液水湿”,“三焦”十分感兴趣,毕业论文获导师,同学高度评价。授课导师亲自上台,为我所绘制的模式图画图,一时课堂哗然。离校后多次应邀返校为应届毕业生介绍学习心得,临症经验等。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