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女集》体育界名人选 吴京红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8         ★★★★★

11吴京红1968-   )北京球迷协会会长。

美 丽 人 生

母亲她的阳光

 34年前,当妈妈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时,就注定了吴京红将终身与轮骑为伴—— —下半身全无知觉,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脊椎裂。

    “我很感谢上帝赐与了我一个好妈妈,没有她,我可能活不到今天。”吴京红的声音低低的。“我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她。我就是她的化身,是她生命的延续。”

    是的,从吴京红的身上,不难看到一个自信、坚强、朴实的中国普通女性的形象。

    吴京红是家里的老大,妈妈第一次做母亲就生了这样的女儿,本来就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可还要带这样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但她的妈妈从来没有说自己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女儿,从来没有这样的怨言。

    有一点特别好,从小妈妈就不把她当作一个残疾的孩子。妈妈常对小京红说:“你是我永远的女儿,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别人能干什么妈妈就带你去干什么。”

    这样的话对一个健康人来说,可能会无动于衷,可对吴京红来说,这话植进了她幼小的心灵里,支撑起她生命的大厦。

    “我觉得我的童年可能比好多健全的孩子还快乐,因为我妈妈会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好玩的地方都带我去,可能有些家长说这个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因为种种原因一懒就不带他去了,可我妈妈从来没食言过,所以我从小到大很讲原则。”吴京红说。

有一年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大地,小朋友们都在玩拔树根游戏,妈妈把小京红放在地上和他们一起拔。后来,人家就不愿意玩了,妈妈就把小京红扛在肩上去追他们,风从小京红的耳边呼呼掠过。她感觉到,自己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但正如残疾的事实客观存在一样,不一样的东西也真实地存在着。

    她第一次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当和她一般大小的孩子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而她却不可以。在这之前妈妈也做了很多努力,找了附近很多学校,却都因为她的身体条件被拒收———生活不能自理。开学那天,她用一双非常无知的眼睛望着妈妈问:我为什么不能去?她很清楚地记得,妈妈当时就哭了,她很少见妈妈哭。妈妈抱着小京红说,我可以带着你上学,妈妈就是你的老师,别人学到什么我也会让你从我这里学到什么,我就是你的学校。

    这是吴京红从小到大,第一次知道自己也有办不成的事,至少在7年前她都不这么认为。

    妈妈托人从学校买来课本,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按照学校的课程进度给小京红上课,妈妈还从别人那里抄来试卷考试、评分。从妈妈的行动中,她领悟到办不了的事,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办成。

    在童年,妈妈成了她的精神安慰和支柱。吴京红说:“那时,妈妈是我的两条腿,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全部,我觉得小时候没有自我。”

    然而,幸福有时是短暂的,短暂得一刹那间就消失了。吴京红12岁那年,妈妈因病去世了,尽管她有着世间里最大的惦记———这个弱小的女儿。

    “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就像我的世界末日,生命的尽头,我想到了死。当时我还很小,所以就天真地认为,我死了就能见到妈妈了。”吴京红的语速明显放慢:“后来我想我不在了,我爸爸怎么办,我弟弟怎么办,弟弟当时还很小。”

    最终,使她没有对人生失望和绝望的,是她长期与妈妈相伴耳濡目染而形成的责任感。妈妈在临终前,给她写了一封遗书,说妈妈不能陪伴你们,你是家里惟一的女人,要在家里做一个女人该做的一切,好好把弟弟带大。后来,她时常把信拿出来看,每看一次,都更坚定了她的人生之路。

    妈妈走了,没留下什么财产,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却把自立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她幼小的心里。妈妈已经教她到了5年级,并且教会了她怎样查字典。父亲上班、弟弟上学后,她或者自学父亲从单位带回的报纸,或者将弟弟前一天放学后做的作业再做一遍,就像上学一样。

    “从小妈妈就给我树了一个形象,就是我什么都行,所以别人问我这个行吗那个行吗时,我不屑一顾地告诉他,我行。别人怎么看你,我觉得那是心态问题,我觉得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谁看不起我,或者小瞧我,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心态特好,还有就是我能做出来成绩给你看。”

    这就是吴京红,面对着人生路上的荆棘,能放声歌唱和欢笑的女人。

足球—她的雨露

  小女孩的情感总是很丰富,虽然吴京红天天也在忙碌地学着,但时常有妈妈的影子在脑海中闪过,妈妈要是在世,又会怎样围着自己转。想着想着,她总会莫名其妙地哭一场。

    80年代初,爸爸借钱为她买了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那时,电视机还属于贵重家当。爸爸的意图是她一个人在家闷得慌,随便看点什么就不想妈妈了。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电视,改变了吴京红的生活状态,也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刚开始,她看电视剧,看多了,就觉得情节都是千篇一律的。后来,她又看体育节目,没想到,小小的足球开始撞击她那颗孤独的心。在她看来,足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情节没有丝毫的预知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还有那宽阔的看台,几万人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和欢呼,她的心为之震撼。

    每看完一场比赛,她总是坐在椅子上,用手撑着脸颊痴痴地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1982年的世界杯,让我过足了足球瘾,当时我发现,为什么同一支队伍,却没有相似的两场比赛。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足球是一个看不懂的东西。越看不懂,我就越发想看懂它。”吴京红说。

    吴京红特意要求爸爸找来一些有关足球的报刊,她要深入研究,她想弄懂足球———尽管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80年代初,中国足球还不是那么热,女球迷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吴京红的足球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她的心里开始有了一种冲动:看完一场比赛,她总想找一个知音(球迷)去沟通,去诉说,去分享,她想认识更多球迷。但在她的生活圈子里,爸爸和弟弟都不喜欢,看完球后她不知道和谁聊。“我就留意这方面的报纸,但是看了许多报纸,都没有球迷组织、沙龙什么的,所以我就想,有人做了才会有。”吴京红说:“就由我来做吧,也许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想找人聊足球。”

    光想没有用,对吴京红这样一个行动都受限制的残疾人来说,能做得到吗?

    她那想做就做的性格在这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报刊杂志,她找到了100位想交友的球迷,然后发出了100封信。她仍清晰记得,当时回信的只有5个人,但就是这5封信,燃起了她的希望之火。

    “当时的确很辛苦,打电话也不方便,有时候就发信,长的话我就写下来发给球迷,短的就打个电话,甚至有的住在亚运村那边我都摇车找他。”

    刚开始,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事能成吗?但最后,她终于为自己推开了生活之门,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1988年10月,她组织了30多人成立了北京球迷协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她为球迷协会定的口号是“天下球迷是一家。”倡导建立一个“亲情式的”、“家庭式的”球迷组织。“我很喜欢韩国球迷,今年6月份的世界杯,有韩国队的比赛,看台就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几万人同时喊着一个口号,这就是我在成立球迷协会之初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吴京红说着,眼里充满了羡慕的神情。

    作为会长,吴京红到现场究竟看了多少场球,没有准确数字,她说大概有数百场,到过30多个城市。而这些,对一个健全的人来说,可能不足为奇,但是,对一个以轮椅作为“腿”的人来说,却是多么的不容易。“到外地看球,坐火车都是硬座,没有座位就坐轮椅。去广州得需30多个小时,不能吃,也不能喝,怕上厕所不方便。所以下车后人就像虚脱似的,又饿又渴又难受。”

    那时候,她的生命就是足球,她愿意为它去死。足球也像雨露一样滋养着她,伴着她一天天成熟。

    然而,1998年10月,正当全国足球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吴京红却宣布:辞去会长职务,退出球迷协会。她说:“当时,我觉得我很累,主要是心累。随着职业联赛的开展,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原来我所追求的那种亲情、真诚在一天天消失。比如,原来,球迷都爱坐我们包的6看台,为的是比赛结束后,所有球员都集体拉着手,向这个看台鞠一躬,我觉得,就为这一点,为你付出多少都值得。可后来,这个并不奢侈的待遇竟不复存在了。”

    尽管如此,她很感谢足球,正因为有了它,从没跨进过校园的她,在2000年,用了仅3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的10年会长经历写成了一本20万字的书《绿茵场上的花瓣———足球幕后的风雨情》。她说,因为好多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写起来很容易,也没想过连学都没上过能不能写书,只是很自信的觉得把经历写出来就会有人和你做知音,感觉挺简单的。

    这就是吴京红,面对着事业,充满热情而坚韧的女人。

婚姻—她的赌注

  影响吴京红生活的,除了妈妈、足球外,还有三个男人。

    爸爸在妈妈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一心一意地照顾她,生怕她受一点委屈。

弟弟更是一个好弟弟,在北京先农坛的草地上,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在峨眉山的金顶上……都留下了弟弟挥汗如雨,背着她的身影。

    丈夫很出色,结婚时,弟弟与他握手把吴京红交给了他。婚后,他们开了一个小水站,为了一家的生计,他一天到晚像个陀螺似地不停的忙碌奔波。

    这一点,记者有很深的体会,在采访时,丈夫孙玉坤只和记者打了个照面,就出去送水去了。一会儿,又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不到一分钟,又走了……

    说起和孙玉坤相识的经过,吴京红满脸幸福:“这事儿很巧,巧得让人难以相信。”

    2000年8月的一个下午,吴京红的几个女朋友到她的小屋里玩儿。一个女友借用她的电话和人通话,忽然,正在打电话的女孩扭头问她:“红姐,我这个朋友说你普通话说得挺好听的,他想跟你聊一聊,行吗?”

    “我当时一愣,就觉得这人挺逗的,聊就聊呗。”吴京红说自己当时接过电话,随便聊了两句,“他当时工伤住院,在北京没有什么朋友,问我能不能与他打电话聊聊天,我就答应了,可没想到后来聊得很愉快。”这个电话使他和吴京红从此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长长的电话线传递着吴京红的幽默、智慧和对孙玉坤的关切,减轻了孙玉坤独在异乡的病痛和思乡之情,没见面的两个人渐渐产生了好感。

    后来,孙玉坤提出来见面,吴京红觉得也该见见了。一周后,他俩约好在前门的一个饭庄见面。

    约定的晚上7时,吴京红摇车来到饭庄,并悄悄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不久,一位西装笔挺的帅气男子进了饭庄,并选取了一个靠窗的位子焦急等待。看到对方一表人才,吴京红犹豫不决。当她鼓起勇气坐着轮椅到窗前去露面时,孙玉坤的目光一扫而过。直到她托门卫把约定的暗号———一包红塔山烟交给孙玉坤并决定离开时,孙玉坤才如梦方醒赶紧追了出来。吴京红停住轮椅回头一望,发现对方出乎意料的镇定自若,看不出一点异样的眼光。她反倒觉得有点意外了。

    孙玉坤对电话聊友的年龄、面容及身份等曾设想过许许多多。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吴京红会是一位残疾人。在马路边,吴京红好几次催促道:“小孙,你还是赶快走吧!”但孙玉坤却回答:“我是说话算数的人,咱们怎么着也得找一个地方吃点饭吧……”

    在一家烤鸭店吃饭的时候,两个年轻人逐渐放松了情绪,聊得不亦乐乎。

    以后,吴京红虽然反复对孙玉坤敲警钟,要他考虑清楚,不能头脑发热,但她越是若即若离,孙玉坤越是难舍难分。

    孙玉坤的一些朋友对他说:你跟北京女孩儿交朋友,你不怕人家耍你啊。吴京红的一些朋友也提醒她:一个外地人到北京,会不会是利用你弄一个北京户口。

    “我从十七八岁开始懂得爱情那天起,我就觉得我会找一个健康的,很帅的小伙子,很多人觉得我在做梦,因为大多数人说我会找一个差不多的人,这样我们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我自始至终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是为了爱情而结婚,如果没有合适的爱情,没有人让我找到这种感觉我宁可一辈子不嫁人,我是为自己活着。”吴京红说:“我觉得孙玉坤人品不错,忠厚老实,我就愿意押他这个宝!输了,我这屋也不过少一个人。”

    2001年年初,正好是吴京红33岁生日,她同孙玉坤喜结良缘。婚后,孙玉坤为了更好地照顾新婚妻子,特意辞去了原有的工作,选择了经营伍德商贸公司安吉尔纯净水的家庭式生意,水站取名为“京红水站”。

    吴京红住的房子很狭窄,窄得连一张双人床也放不下去。吴京红说:“听说我们的胡同要拆迁了,我们期盼着平房换楼房的那一天。另外,等到时机成熟,我们会扩大水站的经营规模。逐渐争取改善生活质量。现在,我俩每天睡觉前还特爱聊,聊生意的收益、今后的打算。女人嘛,能跟丈夫交流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吴京红,面对生活,又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中国女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2-08-0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