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梅村与台南帮精神领袖吴三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5           ★★★

       中华民国已故经济部次长吴梅村(安徽安庆人),他的人生哲学有四个字——难得糊涂。

  生前,在他办公定的墙上,挂著一幅由郑板桥题字的[难得糊涂]的复制横幅,上面写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巧的是,台南帮的精神领袖,台南帮企业集团的领导人吴三连,他服膺的也是[难得糊涂]的哲学。

  吴三连说:[做人要难得糊涂,过份的精打细算,有时仍抵不过天算。钱四脚,人两脚,钱来找人才行,人去找钱就难了。]

  他会说出这一番道理,是有一段典故。

  吴三连年轻时赴日本商科大学读书。毕业后在报馆当记者,因感到租房子的不便,乃决心要买一栋房屋。第一次存满三千日币(刚够买一栋房子),不料太太生病,这笔钱只好移去当医药费,钱花光了太太的病也好了;第二次又存了三千日圆,这次轮到小孩生病,只好又是花钱消灾;第三次再存了三千日圆,想不到一位友人需三千元交保,否则要坐牢,只好又把这笔钱借给朋友应急。从此,他就不再刻意去追逐财富了。

  吴三连又说:[做人要假糊涂,真聪明。]

  什么是假糊涂呢?他认为,假如有部属兴冲冲地向你提供意见时,千万不可只听了一半,就自作聪明地说:[这个构想我早就知道了,你不用再讲了。]因为这样会阻碍部属参予表现的机会。纵使你早已知道,也要假糊涂很有耐心地听完部属的建议,这么一来,部属才会踊跃建言,许多有价值的构想,才会源源不断地贡献出来。

  细细品味吴梅村与吴三连的[难得糊涂],可能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深的哲理。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关于经济部次长吴梅村 本网站以前有贴介绍

吴梅村---台湾加工出口区之父/Article/art/Person/201002/6788.html

吴自琛忆父亲吴梅村次长/Article/art/Person/201201/12206.html

关于台南帮精神领袖吴三连

吴三连 
出生地: 台湾台南学甲 
出生日期: 1899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 1988年10月29日 
配偶 李菱
学历 •台湾总督府国语师范学校毕业    •日本东京商科大学(今一桥大学)毕业
台湾省前省议员 、前台北市市长、自立晚报、台南纺织创办人,也是台湾日治时期与战后台湾民族运动、社会运动及政治运动的先驱人物。

吴三连生於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台南学甲人。幼时曾入私塾习汉文半年,后因日本殖民政策禁止汉人读汉文,乃进入教授日文的公学校就读。吴天资聪颖加上自发苦学,获林熊徵先生奖学金赴日深造,最后毕业於日本东京一桥商科大学。
 
  吴三连抗日思想是產生在赴日留学之时,当时眼见台湾总督府对台湾人的差别待遇统治,加上一次大战后民族自决主张的刺激,以及大学教育受自由主义、民主思想的薰陶,使吴三连与留日台湾学生產生民族的自觉,主张「台湾非成為台湾人之台湾不可」。
 
  吴三连个性活泼、交游广阔,在东京时认识林献堂、蔡惠如、蔡式穀、蔡培火等抗日运\动的活跃份子,并加入以「研讨台湾所有应予革新之事项,以图谋文化之向上為目的」的「新民会」,成為日后抗日活动的主干。
 
  一九二0年四月中旬,台湾总督府总务长官下村宏由台湾返日本,依照往例在小石川植物园举办留学生招待会。吴三连在下村宏训话后,当著两三百名留学生面前,批评总督府种种压制措施,包括為消灭台湾文化所採行的「同化政策」,以及统治上的差别待遇、日本警察的高压气燄等。吴的严厉批判与指责,使他从此被列為日本当局的黑名单中,并被视為危险人物,监视活动长达廿五年,至二次大战结束為止。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战争炽烈,日本為确保粮食的供需无虞,并减少支出成本,因此由台湾总督府拟定「台湾米穀输出管理法案」,企图抑制米价,进一步压榨台湾农民所得。在东京的台湾人,以吴三连、杨肇嘉、刘明电三人為中心,展开热烈的反对运\动。由於日本当局的震怒,一九三八年一月吴三连与蔡培火被捕入狱,后经林献堂与杨肇嘉的奔走才得以被释。吴虽被拘押十九天,但并不气馁,一九三九年继续出版「台湾米穀政策之检讨」小册子,展开反对运\动;最后日本警视厅透过各种管到施予压力,逼迫台湾新民报将其东京分社长吴三连撤职,迫使吴只得暂时避居天津。 
 
吴三连积极参与过林献堂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大学毕业后出任大阪每日新闻记者,后于1932年返台出任台湾新民报编辑。之后转任台湾新民报论说委员、整理部长兼政治部长,一直到1941年2月被迫离职。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台湾光复。当时北平与天津两地,有三千多名被日本人徵召服役的台湾人,大多数陷於失业,衣食无著。因為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住既不可能,回又不能,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於是成立了「平津台湾同乡会联盟」,由吴三连负责救援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於在一九三六年底把三千多名滞留华北的台湾同乡平安送返家园。 
 

1946年吴三连以无党籍身分在台南县选区参选制宪国大代表选举并以23万多票,全台第一高票当选,1947年又以高票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国大代表,目睹李宗仁与孙科的斗争。

1950年吴三连获得蒋介石召见,2月出任官派台北市长,任内致力于安置国共内战后逃难到台湾的国军难民,当时台北市民由1945年的33万余人爆增至1950年的50万多人。

1951年吴三连参加首届县市长民选,以小册子《市政三年》为竞选政见,获得选民支持,此外由于台湾处于冷战局势下,国民党因需要美国支持也表态支持党外的吴三连。吴三连于1951年1月7日得到九万两千余票,以65.5%高票当选中华民国首都台北市第一届民选市长,市长期间面临了违章建筑的乱盖,吴三连拓宽了罗斯福路一小段即任满。由于深感精神与体力磨损,吴三连遂不参选1954年的市长选举。

1954年吴三连参选台湾省议员并且当选,与郭雨新、郭国基、李源栈、李万居并称为为「党外五虎将」

1954年吴三连在台南县议会议长邀请下参选台湾省议员并当选,1957年连任。任内与郭雨新、郭国基、李源栈、李万居并称为“党外五虎将”,吴三连在这段期间不但投入《自立晚报》的经营,也参与雷震的组党运动。1960年在第二任省议员任期届满,由于感到体力不能承受,加上选风败坏,以及背负太多“人情债”,吴三连决定不再寻求连任。

吴三连为“台南帮”重要精神领袖、地位崇高,在实业界有相当分量。早在1954年,即与台南帮的吴尊贤、候雨利、吴修齐(吴三连的侄子)创立台南纺织,吴三连担任董事长,吴修齐任总经理。1960年3月更参与环球水泥公司的成立。退出政坛后,吴三连即专心从商。此外在1965年《自立晚报》改组后,吴三连担任发行人兼社长,1966年专任发行人,经营《自立晚报》。在经营上吴三连也秉持客观、中立、本土的原则,为当时的台湾留下一小片言论自由的空间。而在1980年代党外运动勃兴时,吴三连也多次扮演调和鼎鼐的角色。吴三连不但资助杰出的新闻媒体编写者,也奖励本土研究,以关怀台湾本土文化。另外,吴三连也创立台南纺织、环球水泥,兴办南台工专(南台科技大学前身)、天仁工商、延平中学等三所学校。

吴三连也认为认为文学和艺术是民族长远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一个国家人文精神的寄托,所以吴三连全心推动相关活动,1978年1月30日成立「财团法人吴三连先生文艺奖基金会」,丰富了本土文学和艺术的内涵,其后于1989年,奖项扩增到人文社会科学奖、数理生物科学奖、医学奖、实业奖、社会服务奖等,故更名为「财团法人吴三连奖基金会」。

吴三连晚年曾出任国策顾问,1988年因心脏衰竭过世。

有《吴三连回忆录》吴三连口述,吴丰山撰述,《自立晚报》出版,1991年

台北吴氏宗祠让德堂,有吴氏宗亲会理事长吴三连先生棣书“吴氏宗祠”匾额

吴三连奖属於「终身成就奖」,性质似国家文艺奖,是民间性的奖项,以在各奖项领域内有杰出成就,有继续创造潜力,并认同台湾之人士或团体为赠奖对象。本奖奖金一个奖额由一人或一个团体获得,属共同创造者,可由共同创造人士或团体共同获得。本奖候选人或团体曾获其他荣誉者,仍可获得本奖,但同一奖  吴三连奖项之致赠,得奖人或团体以一次为限。

每年选在吴三连先生诞辰纪念日(国历11月15日)或其前後,正式对外公布得奖名单。自1978年至2010年,吴三连奖历经33届,共产生了一百多位得主

 


经历
•大阪《每日新闻》记者
•《台湾新民报》总编
(1932年-)
•大阪《每日新闻》东京分社分社长
(1932年-1940年)
•天津台湾同乡会会长1945-
•第一届国大代表
(1947年-)
•台北市政府(省辖市第三任)市长
(1950年2月6日-1950年11月)
•台北市政府(省辖市第五任)市长
(1951年2月1日-1954年6月1日)
•台湾省临时会议员
•第二、第三届省参议会议员
•台南纺织公司董事长
•环球水泥公司董事长
•大台北瓦斯公司董事长
•南纺企业董事长
•太子龙纺织公司董事长
•中和纺织公司常务董事
•国宾大饭店常务董事
•泰安产物保险公司常务董事
•彰化商业银行董事
•国货推动中心董事
•棉业仓储公司董事
•自立晚报发行人
(1959年-)
•台湾日报常务董事
•台湾时报常务董事
•新生报业公司监察人
•延平中学董事长
•天仁工商高级职业学校董事长
•南台工业专科学校董事长
(1965年-)
•吴三连文艺奖基金会创办人

注:『台南帮』指的是 太子建设、统一企业、台南纺织、万通银行、环泥建设、坤庆纺织、统一超商与统一国际 这一些公司。

台南帮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溯其渊源,始於1920年代台南府城的布商,光复初期在精神领袖吴三连加入,大财主侯雨利投资,吴修齐、吴尊贤兄弟负责经营的情况下,奠定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江山代有才人,目前台南帮的经营者已递嬗至第四、五代,而集团实力、经营版图仍在增长之中。台南帮是台湾最具特色的本土性企业集团,无总管理处,而集团性甚强;无家族企业色彩,而企业家族的内聚力处处可见;正派经营与稳慎投资,兼顾企业的理性计算与社会的人情包容等,是台南帮数十年来不变的风格。本书对台南帮的历史渊源、人际网络、经营手法、企业文化等,均有深入的分析,作者在书中所铺陈的,不仅是企业集团的发展史,也是当代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

------------------------

台北吴氏宗祠让德堂

创建年代:公元1953年

祠堂地址:台北市北投区复兴3路348号

吴氏渡海来到台湾,始始于清康熙末期,至乾隆年间最盛,渡台后散居南北各地。目前台湾地区吴氏人口约为六、七十万之谱。其中台北市就超过七万人,数目可观。

台北吴姓宗亲,于1953年组成宗亲会,借此联谊,会址在南京东路三段二一五号“泰伯大楼”与新中华大楼位置。这座祠堂于民国四十五年落成,外观极像台南市赤崁楼,当时“让德堂”设在宗祠里,横匾“让德堂”是由基隆市吴姓宗亲会献赠。宗祠四周环以圆柱,柱上并刻有宗亲们咏联,皆以“让”、“德”、二字冠首或镶句。例如:让乃避炎荆蛮,无得而犯法,天下为公弘祖泽;德见重于洙是泗,难能曰至,我生毋忝守宗风。又如:讲让溯家风,祖武继绳,泰伯延陵昭至德;联宗敦族谊,椒聊蕃衍。濮阳渤海汇洪源。

  及至1970年,吴姓宗长鉴于南京东路一带发展甚快,因而有将宗祠迁建他处之议。1971年,先在原地改建泰伯大楼,1973年另十年另成立财团法人吴氏让德堂,负责将大楼出租,再以赁金收入支应兴建新祠堂的经费,同时, 原宗祠祖先牌位暂移奉天母临时宗祠,得使烟火薪传,奉祠有处。

  不久,执事族人在顶北投旧地名小粗坑附近半山腰上,看中一处零秀良地,背坐面天山,面向新旧北投及关渡平原,淡水河淌流横过,坐南朝北,山明水秀,地理风水及视野俱佳。这块坡地五千八百多坪,于1978年11月13日破土兴工,85年11月建祠工程提前完竣,86年3月27日举行落成开祠大典。

  顶北投新建的吴氏宗祠,气象恢宏,环境优雅,是台湾地区难得一见的宏伟壮丽祠堂。进口大门牌楼,装饰精美,上悬吴氏宗亲会理事长吴三连先生棣书“吴氏宗祠”匾额,苍劲朴质。门内景色幽雅恬适,曲径步道,配以庭园、花池、拱桥、凉亭等,传统中国庭院落式造型,又参和平共处现代建筑之特色,新颖兼不失古风,使得“让德堂”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园式宗祠。

  “让德堂”外观看似忠烈祠、关渡宫,又像行天宫或圆山大饭店,是建筑上的巨构。中国传统建筑有宋式和清式之分,宋式属于北方建筑,为宫殿式,比例较为粗壮;清式属于南方建筑,为合院式,比例则较为纤细。为了结合此处背山面水的“龙抬头”气势,也由于地形陡峭,腹地伸展不开,没有办法营造合院,只能就地设计,故在形式上较易见宋式建筑风格。本堂没有匾额,也没有楹联,只见大会堂上有幅对联:八闽孝子裔;三让帝王家。

  “让德堂”建坪二百五十坪,入口台阶八十级,建筑物全高二十二点三公尺,地上两层为祭祀正厅,两旁则为五层楼式,充作先贤史绩陈列室及宗亲会办公室;地下一层为大会堂,其中可容纳六十张餐桌。本堂外围回廊,朱经柱梁,自具特色,回廊壁饰古典而雅致。屋顶采用歇山式,铺以橙色琉璃瓦,斗拱采取宋式建筑比例,以现代建材代替木质构造,别有风味。正厅为至尊,屋脊为鸱尾形式,配以行龙飞凤盘旋其上,以示神灵护卫,有避邪防灾的意义。

           吴氏让德堂正厅供奉了列祖列宗神位七尊,会员晋主长生牌位二千个,还预留了四千个位置,总共区分为五房,推算至少可供两百年用。

           厅堂神位上方壁面阔大,足可容下五百人站立,正厅神位上方壁面之浮雕栩栩如生。正厅堂通天的格局绝不允许叠床架屋,表示服侍祖先要虔诚无他,至上敬意直上云霄。

           每天晨昏,宗祠管理员必定到此向祖先烧香膜拜。每年春秋两季,农历二月十九日,及九月十八日,各地吴姓宗亲都将聚集祭祖,势必蔚成传统。除此之外,

            每年的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冬至、农历正月初一,他们也要团拜联谊,倍极敦睦。届时,吴氏登高眺远,山川秀丽,尽收眼底;近揽浏历,路侧堂边,花团锦簇,间有小桥曲水,楼台亭榭,游鱼浮现,悠哉游哉,诚为台北市近郊揽胜之地。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